学佛笔记

与烦恼相处
2024-10-06 06:27

印 一

如何与烦恼相处?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当前时代信息大爆炸,我们如何来处理这些海量知识?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何来面对这些物质沸腾后面的心灵恐慌?价值多元化后,如何做出正确的取舍?世界交流圈大整合,如何定位和计划自己的前进轨迹?如此种种,都是我们的烦恼。

我们之所以烦恼,无非就是不如意。要么对自己不满意,要么对别人不满意。不满意,无非就是对我有个特别强烈的执着。所以需要一个转化,把我们日常的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众生为中心,从而破除我执。我执都破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又从何而来?但是,仅仅破执还是不够的,犹如《普贤行愿品》里面所言,还需要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当我们在利益别人的时候,我们就会收获心安快乐。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转烦恼为菩提。犹如这次交流会的主题一样,我们应该以慈悲为基础,不去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多做自利利他的菩萨事,自然就少了很多违缘,积累了成道资粮;同时学会圆融方便,处处与人为善,事事以善为解,再加上宏博的心量为指引,那么,还有什么烦恼我们不能化解?还有什么苦痛我们不能忍受?说食不饱,数珠不富。归结到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学佛,不是没事练嘴,而是要历事炼心。炼心的炼,是锻炼的炼,不是训练的练。要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体现出信仰来,彰显出慈悲和智慧来,而不是挂着一个学佛者的牌子而抱怨终身,抱憾终身。

摘自《佛教在线》

End

清明的智慧,是烦恼暗宅中的明灯

郭海东一天早上,佛陀与弟子们前往毗舍离城,途中经过犁越河畔时,发现有一艘渔船捕到一条大鱼,数百名渔民费尽力气才将大鱼拉上岸来。但是当大家看到鱼后,不禁目瞪口呆--这条鱼身上,竟然长了上百个头,有的像驴

只要心不随着动,烦恼就会过去

惠空法师修行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累积的。像大家现在一起吃饭,有人吃得快,有人吃得慢,吃得快的人,吃完之后就静下心来,提起话头继续参,不让心思放逸。因此在等别人吃完饭的这段时间,一样可以用功!大

与烦恼相处

◎ 印 一如何与烦恼相处?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当前时代信息大爆炸,我们如何来处理这些海量知识?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何来面对这些物质沸腾后面的心灵恐慌?价值多元化后,如何做出正确的取舍?世

修行时要懂得扭转烦恼

◎ 宗 性改变影响良知的不良情绪影响良知的不良情绪,就是中随烦恼。意思是它的负面影响不大不小,处于中间。这种情绪只有两种:无惭、无愧。我们常把惭、愧当做一个词,说某个人不知惭愧。什么叫惭、愧?在佛法里

刘素云:不生烦恼的妙招

我给大家说这个例子就是说,我这个人就是能真诚傻到这个分上。要说假话,我也没说过,我不知道说假话啥滋味,反正我想最起码脸红,心里忐忑不安,大概应该是这种感觉。所以我告诉你的都是真话,这样大家都会觉得很潇

比较是烦恼的根源

◎ 杜大宁不可否认,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喜欢比较的高级动物。人们总是感觉生活在一个无法让人满意的世界,而这种不满意恰恰来自无休止的比较。人们聪明地认为有比较才会有发现,却不知道一直赢的人,因为怕输而承受很

断烦恼

◎宣 化烦恼没有穷尽的时候,但是你要断。这个断可以改一个变字。怎么变呢?你若有烦恼,你把它变成菩提。为什么?因为烦恼即菩提,你若断了烦恼,就断了菩提。所以我们现在不要断,留着一点点,因为你若把烦

超越烦恼 成就智慧

◎ 慧 律推本溯源,业是如何在起心动念间形成呢?其原因之一是无明,众生的六根及意识和五欲、六尘相互染著,便形成无明执著,而受其支配,于是不能自主地随业感受苦报,也不能洞彻诸法实相本体。因此,业是惑的

心怀感恩能减少烦恼,施惠心是傲慢心,也是烦恼

圣严法师佛教是一个报恩、感恩和怀恩的宗教,特别是净土法门的修行者,一定要想到如何感恩。希望众生得到利益就是感恩,这种观念也就是度众生的基本立场。四弘誓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了慈悲所以要度众生。如果想要

一切烦恼应做如是观

一切烦恼应做如是观◎ 林清玄 我读过好几部佛经,常常为其中的奥义精深而赞叹着,可惜这些佛经总是谈出世的道理,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是空的,很难运用到实际的生活里来,对一个想要入世又喜欢佛道的人总不免带来一

烦恼起时恰是用功处

烦恼起时恰是用功处◎憨 山 若求心地一段受用,更须向读书作文已了时,种种应缘处,当下著实,猛地返观内照,观此种种作为生灭之心,毕竟向何处起,即今灭向甚么处去,如此深观久久,渐入细密。若更此中,一切习

听闻佛法能调伏烦恼

净界法师我们看佛陀说法的功德,这个法,它透过佛陀的音声传到我们心中,有什么样的功德?功德当中有四段。第一个,调伏烦恼。这个地方有四句:总摄魔界,动魔宫殿。众魔慑怖,莫不归伏。我们学习世间法,世间也有很

烦恼不断,教您六个方法来对治

星云大师人有了烦恼怎么办?一般人,听到别人讲一句自己不欢喜听的话,他就烦恼;看到别人做一件自己不高兴的事情,他就生气。其实这就是上当了。别人的一句话,我就生气;别人的一个动作,我就吃不下饭;别人的一个

烦恼就是智慧

有人问我说:师父!你大概是没有烦恼的圣人吧?我说:我不是没有烦恼,可是我会用佛法来化解烦恼。我化解烦恼的方法是,当我看到烦恼的现象时,就告诉自己:这就是智慧,因为烦恼的本身就是智慧。对于烦恼的显现,只

减少烦恼的两个原则

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开,都在看别人的错误;一张嘴巴,都在讲别人的过错。人永远是烦恼的动物,从早到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欢喜烦恼两处中取证

紫柏大师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无有一两人成就者。这一句佛,一切菩萨、一切天、一切人,若生西方者,莫不因此这一句阿弥陀佛,而度苦海。然念佛心真不真,勘验关头,直在

不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有个人感到非常苦恼,于是就背上行囊去找佛陀为他灭除苦难。佛陀听完他的诉说后,说道: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那人不解地问道:可是,我心中充满了苦恼和困惑啊!佛陀慈悲地解释道:是谁给你心里放进了苦

究竟是谁在烦恼

◎ 圣 严我常说: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没有事。这是说,如果我们用佛法的观念,向自己的内心观照、思惟,就不会与烦恼相应;但若往外观看,贪瞋痴慢疑就会随之而来。曾经有两位泰国比丘来我们的中华佛学研究所

把烦恼写在纸上 ,然后烧掉

把烦恼写在纸上 ,然后烧掉◎ 杜大宁人是感性动物,不管是谁都不可能随时保持理性,总有遇到烦恼的时候,一些烦恼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它,可有些事情是我们解决不了的。当遇见这样的烦恼时,绝大多数人都是郁

对治烦恼

◎ 星 云问:大师您好,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很容易被别人一些细微的言行举止激怒。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克制不了自己,请教大师应该怎么办。答:你的这个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很多人听到别人的一句

从烦恼即如来种中看烦恼

前 言何谓烦恼?烦者烦热,恼者恼乱,烦热恼乱身心,是为烦恼。就是这烦恼,令多少人痛苦不堪,又令名少人为它葬送性命。亦是这烦恼,导致无穷无际的生灵,长劫沉溺于三途,头出头没漂泊于苦海,无始无终流浪于生死

烦恼与生活

净 慧经常讲到佛法与生活、禅与生活,或者是修行与生活,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烦恼与生活。生活是什么?从我们众生来说,生活就是烦恼,烦恼就是生活。各位仔细思考一下、回忆一下自己的人生经历,看我们这个归纳、这

断烦恼二法

断烦恼二法◎ 圣 严  现在主义 过去是未来,未来是过去, 现在是去来,菩萨晓了知。--《六十华严经卷三十三普贤菩萨行品》此偈是说,以菩萨的智慧发现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是互相交错而不可分割的,

多生欢喜 莫生烦恼

◎ 梦 参一般社会上讲精神战胜物质,佛教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肉体我们可以战胜它的。用什么战胜?用佛教授我们的方法,放下看破,就会自在了。如果是你有病,三分病,再加你七分的挂念,完蛋了,你

烦恼尘尘了脱

◎ 虚 云古人说: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才说打七,明天就是解七了。依规矩,明天早上要考功了,因为打七是克期取证的方法。证者证悟,见到自己本地风光,悟到如来的妙性,故曰证悟。考功就是要考察你在七天当中的

烦恼的基本内涵

烦恼的基本内涵◎ 廖乐根到底什么是烦恼呢?在佛教中,烦恼具有扰乱的意思。《成唯识论述记》明确指出: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扰乱有情,故名烦恼。可见,烦恼会扰乱有情众生,使之身心不得安宁。烦恼虽然很多,但它

烦恼皆因强出头

烦恼皆因强出头◎ 杨 绛我们夫妇有时候说废话玩儿。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我们都要隐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邀游。我们只求摆脱羁束,到处阅历,并不想为非作歹。可是玩得高兴,不免放肆淘气,于是惊动了人

烦恼菩提

◎ 慧 明 诸同学!何谓烦恼菩提?盖烦恼与菩提,不出一心。烦恼之事,确是修行人证悟菩提必有的过程,今略说之。烦恼菩提,含有二义:一则火中生莲义,二则转识成智义。 云何火中生莲义?火喻烦恼,莲喻菩提。烦

烦恼来源于放不下

烦恼来源于放不下◎ 心 律欲动,则心动;心动,自然烦恼丛生。得与失、荣与辱、起与落,这些东西,你在乎得越多,心里就会越痛苦。你舍弃得越多,内心就会越清静。分担别人的痛苦,可以消解自己的痛苦。拿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