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
2024-11-17 12:28

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

◎ 传 喜

佛在《普门品》里教我们: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在《心经》里教我们: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用观世音菩萨的这种因缘来度一切众生。我们每次打开经典都要念开经偈,因为这个经不仅是无上甚深微妙法,而且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好不容易我今见闻得受持了,所以我要祈请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是要靠传法者来开显的,所以我们被称为法师。如果不传不讲的话,你纵使有智也难解。有些人依文解义,按文字的字面意思去解经的话,是不能了达诸佛甚深的本义的。不要说经典不能依文解义,就是世间人的一首诗,你也不能依文解义。

我简单地举个例子,我们小学时读过一首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这首诗你按字面去解释:在树下碰到一个小孩,问他:你老师呢?回答说:到山上采药去了,但是今天云雾缭绕,我们看不到他,他就在这山里面。是不是这个意思?这样解的话,诗人的肚子都要气炸了。当年白居易就说:诗在诗之外。这首小诗,如果我们修行人来解读的话就心领神会了:众生都有佛性,但是我们被业障障着,见不到佛性,虽然见不到,但佛性还在这当中,所以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是不是?佛性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就是我们内在的善知识。

善知识在哪里呀?就在我们自己这里。所以佛教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尽管你不知道这个塔在哪里,但它还是在你那里。你不听经闻法,就不明白这个道理。明明你可以做佛、做菩萨,因为佛菩萨的存根就在你那里,好比银行里有百万、亿万的存款,你本可以做个亿万富翁,但是你却不知道,你受穷,穷得不得了,你冤不冤?有人给你指出来说,你家里藏着一个存款的条子,你是不是要向这个人问个清楚啊?学佛也是这样,能够指示你的佛性,带你回家,让你做佛、做菩萨的,就是我们要依止亲近的善知识。

摘自《永恒的甘露普门品讲记》

End

不知今夜山中是何等光景

◎ 徐志摩老舍先生也喜看山,他说看山要看山的颜色--高矮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不同,故而颜色也层次多变--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

山中何太冷

山中何太冷寒 山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此有沉迷客,窥窥不见天。僧人隐居山间,山上何其寒冷。自古就是如此,不唯独今年才寒。幽林之中草莽丛生,树木层叠,常

迷与悟只在一念间

《六祖坛经》云: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一念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所以说,一念善即佛,一念恶即魔,佛与魔都是同一个人做的。有个修行者问智门法师:莲花尚未出水时是什么

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 传 喜佛在《普门品》里教我们: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在《心经》里教我们: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用观世

佛法只在心内求

佛法只在心内求◎ 虚 云现在与大众随便闲谈,开示二字,愧不敢当。因为虚云连自己都未明白,岂敢谬教他人?佛教开示,场合很多,如丛林坐香,班首轮流开示,观音七、念佛七等亦复如是。但拜忏不同打七,礼忏须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