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云岩昙晟生平介绍
2024-12-30 09:00

据《宋高僧传》所载,昙晟禅师在出生时,“始生有自然胎衣,右袒犹缁服焉”,赞宁还在系语中对“胎衣”作了一大番解释。对于这些奇闻异事,我们也无须不去多考究它。昙晟的出家是在石门,在今湖南省的北部,与惟俨的药山道场相去不远,昙晟在他成年时也就接受了具足戒。昙晟在出家之后,他首先去参谒了百丈怀海禅师,并在百丈那里师事二十年之久,但他在怀海禅师那里尚未领悟玄旨,这也许在因缘上决定了他必然成为药山的法子。后来,昙晟从江西折回湖南,来到药山门下参学,才了却心疑。对于昙晟的参学因缘,《宋高僧传》卷十一谓昙晟 “参见百丈山海禅师,二十年为侍者,职同庆喜,法必我闻,身若中涓,心居散位。续受药山举发,全了无疑。化徒孔勤,受益者众。”这段话毕竟只是一种很笼统的说法,无法使人得到昙晟参学的实际心路历程。

至于昙晟是何时才离开百丈的,各本均未记年月,独《景德录》卷十四有“百丈归寂,师乃谒药山,言下契会”的记载。今案:百丈圆寂于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是年昙晟禅师也年满三十二了,则他的悟道已经是在中年了。但如果照《宋高僧传》“年满具法”的说法来看,昙晟此时至少也应当是不惑之年了。对于昙晟参学药山的因缘,《景德录》虽然有一些记载,但毕竟还是《五灯会元》的记载最为完善,也很符合一个参学者得道的规律。当昙晟来到药山会下时,药山问他何处来,昙晟向药山说明了他的来历之后,药山便一一询问他在百丈下的所学,由是遂有以下漂亮的接机语句:

山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师曰:“寻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山曰:“咸则咸味,淡则淡味,不咸不淡是常味。作么生是‘百味具足’底句?”师无对。山曰:“争奈目前生死何!”师曰:“目前无生死。”山曰:“在百丈多少时?”师曰:“二十年。”山曰:“二十年在百丈,俗气也不除。”他日,侍立次,山又问:“百丈更说甚么法?”师曰:“有时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内会取’。”山曰:“三千里外,且喜没交涉。”山又问:“更说甚么法?”师曰:“有时上堂,大众立定,以拄杖一时趁散。复召大众,众回首。丈曰:‘是甚么’”山曰:“何不早恁么道?今日因子得见海兄!”师于言下顿省,便礼拜。

在药山这里,将云岩在百丈门下参学的知见一一给掏了出来,几乎就如同洗刷便桶一样,弄得它干干净净之后,最后才从怀海散众后又召集大众回来扣问“是甚么”的机缘中,首肯了怀海的作略。事实上,此时昙晟在百丈下的知见也全部给蠲除干净了,惟其旧知见给洗刷干净了,他那颗本自清滢无垢的心也自然就显现了出来,他也因此开悟了。

云岩在药山门下得法之后,应当还在那里依止了一些时日,从云岩传记中所载他与药山的那些机辩因缘,就可以窥见这一事实。如果按照《景德录》的记载,云岩在离开百丈之后,他还去过广南(即广州一带),后来才到药山会下的。他在药山悟道并依止了一段时间之后,应当还去过石霜、沩山等地,最后才在潭州攸县的云岩山(今湖南省攸县境内)住下来的。照这样来估算时间,在他离开百丈之后至少有七~八年之久,可见昙晟的住山弘道至少是在他四十岁左右了。昙晟住于云岩山,他的行谊应当是接近于头陀行的,我们只须看看《景德录》卷十五《洞山传》,良价当年援“无情说法”公案去参学于沩山时,沩山告诉他:“此去石室相连,有云岩道人,若能拨草瞻风,必为子之所重。”可见,云岩当时的道场并不是那种很完美的寺院,而只是一些鳞次栉比的石窟,像这种道场,在北魏时期的北方倒是常见,但在南方就比较罕见了。但我们从《祖堂集》与《景德录》等典籍中却又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云岩道场还是比较讲究农禅作风的,昙晟本人就亲自参与过锄姜、扫地、作鞋与煎茶等作务。因而,云岩的道场很可能只是在道场的房舍建设上面稍微简陋一点(或者住石窟)而已,但他们那里仍然是一个农禅道场。

如果以昙晟四十岁左右住持云岩来计算,从他的住山到他的圆寂也最多也只有二十个春秋。但也可以肯定地说,像他具有那样一种清修的作风,其门下也肯定会禅侣奔骤的。尽管《宋高僧传》说他“化众孔勤,受益者众”,但我们查《景德录》卷十五,昙晟门下有传记者也仅有良价、鉴洪、僧密、幽溪等四人。不过,当年青原禅师的门下也仅得希迁这“一麟”便足矣,而昙晟的门下不但有四人存传于灯录,他而且还接引了良价这样的大法器,自是功不唐捐了。关于昙晟圆寂的时间,《祖堂集》与《景德录》载他于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迁化,住世六十个春秋。《灯录》还载他在圆寂之前,就叫主事僧准备好了斋饭替他送行,然后从容迁化的。昙晟圆寂后荼毗得舍利千余颗,瘗于石坟,此后李唐王朝还给他敕谥“无住大师”,塔曰“净胜”。

End

莲池大师生平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讳祩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仁和人,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邻家有一老妪,日日念佛名,大师问其所以,老妪回答:先夫持佛名,临终

玄畅大师生平

玄畅大师生平◎ 东篱下 玄畅大师(415--484)是南朝宋、齐时代高僧,俗姓赵,河西金城(今甘肃兰州)人。玄畅大师年少时家门被胡虏所灭,将要掳掠玄畅之时,胡虏主帅见玄畅不同凡俗,于是对抓玄畅的士兵说

禅宗高僧憨山祖师生平纪实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憨山大师的母亲具超凡慈智,生平敬奉观音大士。年轻时夜梦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后

宗喀巴的生平

宗喀巴生于1357年,卒于1419年,享年63岁。他出生在青海宗喀地方(在唐朝时就已经有宗喀这个地名)。宗喀汉文的意思是宗水岸边;在宗喀巴成名以后,西藏人为了表示尊敬,都不称他的原名——罗桑扎巴,而尊

云岩昙晟《宝镜三昧歌》的内容

对于云岩昙晟禅师,相信大家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了,而且相传云岩昙晟禅师还作有《宝镜三昧歌》,但他并没有把这首四言偈颂向丛林中公开,而只是付嘱给他的门人洞山良价了,那么关于云岩昙晟《宝镜三昧歌》的内容,其

云岩昙晟禅师的禅法讲述

云岩昙晟禅师所保存下来的机缘语录并不多,在《祖堂集》中,著重的记载了他开示洞山良价的语录,而在《景德录》中,所记其机缘语录也甚少。但我们透过这些有限的的机缘语录,至少可以窥见出他上承石头衣钵,下开曹洞

云岩昙晟禅师的生平故事

钟陵建昌王氏子(高僧传。生有自然胎衣。右袒犹缁服)少出家于石门。参百丈海禅师。二十年。因缘不契。后造药山。山问。甚处来。曰百丈来。山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师曰。寻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山曰。咸则

云岩昙晟禅师的省悟因缘是什么

昙晟禅师(782~841),俗姓王,钟陵(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建昌(今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人,唐代禅僧,少年时期出家,受具足戒后,参马祖道一禅师,二十年没有开悟,可见他的机缘不在马祖道一那里,尽管道

云岩昙晟禅师介绍

云岩昙晟禅师是钟陵建昌王氏子(高僧传。生有自然胎衣。右袒犹缁服)少出家于石门。参百丈海禅师。二十年。因缘不契。后造药山。一日山问。汝除在百丈。更到什么处来。师曰。曾到广南来。曰见说广州城东门外有一片石

云岩昙晟禅师语录

[公案一]药山问云岩:“从什 么地方来?”云岩回答:“从百丈那儿来。 ”药山问:“百 丈教徒弟时,可有什么名句?云岩回答:““百丈经常说: ‘我有一个句子,百味具足。’”药山说:“咸就是咸, 淡就是淡

云岩昙晟禅师圆寂的纪念日是哪天

对于云岩昙晟禅师,其实我们大家都是多少听说过的,他对佛学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从他留下的东西中,我们可以收获很大智慧,对自己是非常好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知道农历十月二十七日是唐代禅宗高僧云岩昙晟禅师圆

云岩昙晟生平介绍

据《宋高僧传》所载,昙晟禅师在出生时,“始生有自然胎衣,右袒犹缁服焉”,赞宁还在系语中对“胎衣”作了一大番解释。对于这些奇闻异事,我们也无须不去多考究它。昙晟的出家是在石门,在今湖南省的北部,与惟俨的

云岩昙晟的《宝镜三昧》是什么

对于云岩昙晟禅师我们大家并不陌生,他是唐代禅宗的高僧,特别是他的《宝镜三昧》文辞简练,却奥义无穷,将洞山一脉的修持精华,悉数包容其中:如是之法,这本来现成的大法,佛祖密付。佛祖已经密相传付。汝今得之,

一行禅师的生平事迹

释一行禅师(Thích Nhất Hạnh,1926年10月11日-),越南人,是现代著名的佛教禅宗僧侣、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左翼佛教主要的提倡者。在汉传佛教传统中,出家众都以“释”(越南文为Th

优波毱多尊者生平

优波毱多,又称作优婆毱多、忧波鞠多、忧波笈多、忧波崛多、邬波鞠多、优波鞠提、优波鞠、优波崛、略称崛多、意思是大护、小护。优波毱多智慧高胜,作为付法藏第五祖,他对佛教的发展贡献巨大,功德几乎与佛祖等齐,

胁尊者生平

波阇提婆将诞生时,他的父亲梦见一只白色大象从大门进来,大象背上载着宝座,宝座上安放着一颗宝珠,光彩熠熠,照射四方。梦做到这里时,他的父亲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哭声惊醒,起来一看,原来是波阇提婆降生了。因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