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愚者口说 智者心行
2024-11-09 07:58

愚者口说 智者心行

◎ 释来浩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和尚,乐善好施,为人所称颂。就在他即将功德圆满,走向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该找一个衣钵传人,以将佛法继续弘扬下去,从而导人向善,普渡众生。于是,有一天晚上,他召集了他最得意的两名弟子,这两名弟子平时勤修功课,在众弟子中有很高的声望,而且他们对佛理也有很深的造诣,悟性智慧不相上下,他们两个是最有资格接过衣钵的弟子。

他们两个虽然懂得了那麽多的佛理,但究竟能不能悟透,并把它们付之实践呢?老和尚觉得不够踏实,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在身边用点燃的油灯围成一个圈,自己坐在里面。这时候,窗外飞蛾虫子不断飞进来,向着忽明忽暗的灯光扑去,不一会,地上就有了许多烧焦的飞蛾虫子。这时,老和尚示意大弟子进来,大弟子向师父参拜礼毕后,师父便问他:对于佛法修行的最终目的,你是怎麽想的?大弟子想了一下,便说;六祖说过迷时师渡,悟时渡人,我佛慈悲,学佛之人就是要修得正果,以拯救世人免受轮回之苦,效仿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牺牲精神。嗯,你讲得很好,为师甚是欣慰,你去给我取油来,我面前的油灯就快灭掉了。

大弟子取来了油,把油灯添满了,灯光这时候更亮了,于是飞来了更多的飞虫子,吱吱的燃烧声更加响亮,但大弟子此时把心思都放在了添油上,没有去理会它们,他一心想着师父接下来会给他什么样的考验,才会把衣钵传授给他。老和尚一脸平静地望了望大弟子,示意他可以出去了,大弟子没有说什么,退了出去。二弟子进来了,刚打开门的瞬间,他便念了句阿弥陀佛,善哉善哉I没来得及行礼,走到窗边把窗户关了,然后走到老和尚面前,把油灯都吹灭了。

在黑暗中,他对着死去的飞蛾虫子念起了超度的经文,念完后,他才说:师父,请恕弟子大胆无礼,把您的油灯吹灭了。不,你做得很好。老和尚欣慰的微笑着,你用你的善心,不但点亮了的房间,也点亮了那些扑灯亡魂的道路。

第二天,老和尚圆寂了,二弟子成了新的住持。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的这种慈悲之心就是人类繁衍不息的生生之机。如果连这点生机的慈悲之心都没有,那只会变成没有灵魂的躯壳,和树木泥土没什么区别了。一个连小动物都生不起慈悲之心的佛子又怎能接替住持救度众生呢?如同一条小船自己都坐不下,谈什么普渡有情呢?

然而,愚者口说,智者心行一个只会谈玄说妙而又不重实际的人,就像生物老师在黑板上讲种田一样,不下田耕耘又怎能得到收获呢?所以,凡事要付诸实践。是故,一切经典末后都用信受奉行来结尾,教导弟子要如法信受并依教奉行。因此,教理的通达只是一方面,用身体力行去实践佛陀的教义才是最值得提倡的。一念慈善之心,一口祥和之气,无尽心灯的复燃。修行,须向二弟子一样,以一颗慈悲的心,用实际行动来证实佛法的无量妙义,这才是真正的信受奉行!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摘自《四川佛教》

End

明者因境而变, 智者随情而行

在禅宗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接班人。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高僧对他们说: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寺院

智者大师名号由来

智者大师名号由来◎徐文明 智者大师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开创了中国佛教最早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创立一代教观,智慧出众,颖悟过人,确实是一位不世出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智者。 关于智者名号由来,

智者随情而行

◎ 杜大宁 很久以前,有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便考虑着找个人接任新住持。方丈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有一天,他将这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对他们说:现在我决定在你们两个中间选一

天台智者大师事迹:建寺祈雨,为关羽受戒

天台智者大师事迹:建寺祈雨,为关羽受戒煮云法师智者大师,又名智顗,他母亲徐氏夫人怀孕时,梦吞白鼠。卜者说:白鼠者,他所化也。梁武帝大同四年,大师诞生,左右邻舍都看到红光如火一般罩盖了陈家,以为是益阳侯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

真正优雅的人,必定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真正高贵的人,面对强于己者不卑不亢,面对弱于己者平等视之。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有大气象者,不讲排场;讲大排

像智者那样谦和

像智者那样谦和◎ 岳 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巴黎,法朗士等一批文学青年准备办一个文学刊物。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给大文豪雨果写了封信,请求他写一封回信作为刊物的序言。几天后,雨果回了信:年轻人,

智者可以左右自己的命运

智者可以左右自己的命运◎ 达 真行为分两种:一种是高尚的行为,一种是卑劣的行为。若是你行持高尚的行为,今生来世以及生生世世都能获得安乐;若是你行持卑劣的行为,今生来世以及生生世世都会遭受痛苦。其实,

愚者口说 智者心行

愚者口说 智者心行◎ 释来浩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和尚,乐善好施,为人所称颂。就在他即将功德圆满,走向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该找一个衣钵传人,以将佛法继续弘扬下去,从而导人向善,普渡众生。于

元音老人:智者大师度关公

关公被吕蒙杀头之后,痛得大叫大喊:“还我头来、还我头来。”智者大师得知后就去度他,大师盘腿而坐挡住关公的去路,关公一看心想:这个和尚胆子真大,竟敢挡我的去路,给他点厉害看看。于是,“呼”刮起一阵狂风,

智者不放逸

智者不放逸◎ 如瑞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暗钝愚痴人,耽溺于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法句经》佛在《法句经》里这样教导我们:一个有智慧的人,能每天念于死的人他不会放逸

王阳明:智者搭桥,愚者筑墙

桥是连接,墙是隔绝。多搭一座桥,就能多一条路。多筑一堵墙,就会少一条路。隔绝者自绝于人,接纳者才能海纳百川。智者搭桥陆地和河流冲突,造成了无数的隔绝。聪明人在其中搭桥,让自己可以顺畅行走。人和人之间相

高振农:试论智者大师的“两风”建设和理论特色

试论智者大师的两风建设和理论特色高振农智者大师是中国佛教第一个成立的宗派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他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除了首创天台宗,对后来相继成立的中国佛教各宗派都有巨大影响外,其最大的贡献是一生写下了

韩焕忠:天台智者的生佛关系论

天台智者的生佛关系论韩焕忠智者站在“十界互具”、“一念三千”的圆教境界论立场上,是主张“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的。但这种平等一如只是从本性上来说的,就现实而言,众生处于生死流转之中,而佛已破除一切烦

卢志丹:智者似水,因境而变

智者似水,因境而变摘自 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在大西北,有一条河流从遥远的雪山上流下来,一路经过很多村庄与森林,最后来到了一片沙漠。当河流要穿越沙漠的时候,它发现许多水渐渐消失在黄沙里。河流试了一次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