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是斋心,就是清净心的意思。斋与素食没有关系。斋是过中不食,不能讲过午不食,因为午时指十一点至一点,斋是过了日中不能再吃。在家同修守八关斋戒,着重在斋,斋是修清净心。人要保养身体,身体好才能精进修行。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十斋日修定,食物的需要量就减少,摄取的养分仍然足够。若妄念多,去学持午,那是自讨苦吃,因为每天消耗多,补充不足,结果就生病,把身体搞坏。有的人持午,把三餐饭的分量在一餐里吃完,不用几天就得胃病,这是不知如何养生。外国没有农历,不容易修十斋日,我告诉外国的同修,每星期修星期六、星期日两天的斋,不一定选固定的日子。只要一个月中有几天修清净心,对于养生、修行,有很大的帮助。这才是十斋日真正的用意所在。

斋日: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有斋醮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
道教在制定戒律的同时,还特别设立了斋日,斋日是一月之中应持斋戒的日子。这一天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律,这样举行仪式时才能有天神护佑,才能有求必应,心神感应。道教的斋日有十直斋日、八节斋日、三元斋日、四始斋日、三会斋日。

十直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王十日(小月可取二十七日)。
八节斋日:立春日,春分日,立夏日,夏至日,立秋日,秋分日,立冬日,冬至日。
三元斋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四始斋日:正月一日,四月一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
三会斋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
这些斋日是持戒做斋的特定时间,斋日里必须严格持戒、护戒,这样才能真正以身正教化世人,以净心感,化世人。

违戒的处罚:违戒谓受戒道士违背所应受持的规戒条律。破戒谓道士受持规戒后重又违犯规戒。对违戒、破戒者,原本都有统一规定,后来各宫观以清规作为处罚的标准,现在基本是以批评教育为主,直至催单(开除)。
现行主要斋日:现在各全真庙宇中的斋日与传统定制有些变化,十方丛林主要以农历初一、十五及祖师圣诞日等作为斋日,子孙庙里还以传统定制斋日为主。
End
所以我说什么叫真学佛,什么叫假学佛,我给你们说几个标准,你衡量衡量。第一个,你学佛学到现在,你是愈学烦恼愈少,快乐愈多,还是学到现在烦恼还是那么多,没有品尝到学佛的快乐?这是一个很根本的衡量标准。如果
问:什么叫观自在?元音老人答:观照自己在本位上不动摇。这个自己不是肉身的自己,了了灵知才是自己。但又不住了了灵知。
恒河大手印和禅宗一模一样,它也不讲用什么法修,而是讲无修无得无证,直指人心成佛。但无修无得无证这是真如本性的自然智,我们要证到这种境地,才谈得上无修无得无证,而不是空口说白话的。如果仅懂得一些义理,而
什么叫养生,扎一针一天有效的叫做激素;几天见效的叫做药;坚持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没有任何副作用才叫养生。治病花钱,钱是费纸!养生花钱,产生价值!现在养生与不养生的人10年以后比,别人老去了10岁
六斋日和十斋日区别:六斋日又称作六斋。指每个月的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小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僧众每月于此六日集会一处,布萨说戒,在家二众乃于此六日受持一日一夜八关斋戒
斋日,是在特定的某一天、 或祖师圣诞、或斋醮科仪, 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 所规定内容行事的日子。我国古人在祭祀前,必须清洁身心,戒慎行为,诚敬乃事,这样才能有感神仙,达到祭祀的感应。在祭祀前整洁
斋是斋心,就是清净心的意思。斋与素食没有关系。斋是过中不食,不能讲过午不食,因为午时指十一点至一点,斋是过了日中不能再吃。在家同修守八关斋戒,着重在斋,斋是修清净心。人要保养身体,身体好才能精进修行。
道经云:“夫为学道,莫先乎斋。外则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降真致神,与道合居”。“持斋”是修道者在其证道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修持法门。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有斋醮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
道教将遵斋法而不违,谓之“持斋”。道教认为,学道不持斋,就如同夜行不持火烛一样。因此,道教历来把“持斋”作为修道者在其证道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修持法门。道教“斋法”的种类很多,一般有三种常见斋:清心涤念为
主要是指从农历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乃至三十。那这个时日,是上天,天神来巡视人间,看善恶业的情形结罪,结众生的罪是轻是重,来对他的福禄寿命加减乘除的日子。那这个
斋日: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有斋醮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斋日是一月之中应持斋戒的日子。这一几天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律,这样行法时才能有天神护佑,才会有效。
道教是一个提倡素食的宗教,两派分为全真和正一。全真派规定素食,戒荤戒酒,而且都是断绝红尘,不可结婚的。而正一派则在斋期或法会期间素食,相对来说比较宽松点,平时也讲究居住届观,但可娶妻置室,传宗接代,虽
吃斋,指宗教人士的戒规,是一种重视心灵的虔诚与纯洁的仪式。主要是禁止吃荤腥食品与五辛(葱,洋葱,蒜,大蒜,韭),而且吃斋,要过午不食,即过了中午就不再吃饭了。重视心灵的虔诚与纯洁,形式往往是次要的。抱
农历闰六月初一(公历7月24日),是十斋日,又名地藏斋,很多朋友都在朋友圈晒素食,但还不懂什么是斋饭、持斋等,十斋日还有六月初八日(公历7月30日)。地藏斋,我们建议当天要吃持斋、食斋。首先持素和持斋
慈诚罗珠堪布:接下来我们就讲佛教里面的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修行、修法。什么叫做大乘佛教,什么叫做小乘佛教,大和小的区别是什么呢?小乘佛教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的问题而学习修行,所以叫做小乘佛教。只是
一,色。就是指物质。是一切有形态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聚合,就叫色蕴。色蕴包括内色和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外色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境。色蕴又可分为地、水、火、风四大基本属性,相当于我们
无明之人指的是看不清事物本质,不知道万物空无自性,而执着于本质为空的事物上的人。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个
瑜伽十一卷三页云:复次于诸静虑等至障中,略有五盖。将证彼时,能为障碍。何等为五?一、贪欲盖,二、嗔恚盖,三、惛沉睡眠盖,四、掉举恶作盖,五、疑盖。(一)贪欲。贪什么?贪,不是单单是个“贪”,是贪欲。这
"分别"是指虚妄分别,简单来说,即执著名(名称名字)言(语言文字)概念来看世间,离名言概念,则无分别。如果了彻空性,心无分别,则为无分别智。分别很难称之为智的。分别,是指的我们众生迷惑颠倒而起的分别心
佛教五乘教法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释迦牟尼佛为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不同,将佛法分为五种佛法,依此五乘教法而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度至涅槃彼岸。好比一个人生病了,病因、病理不同,用的药也就
菩萨须内具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怎样叫做无量呢?无量是没有边际,也是没有人我的领域。当修习这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时候,对每一个人,甚至整个国家,整个世界的众生,不管是人类或其他
一、示寂示寂,佛教指佛、菩萨或高僧死去。示寂是比较谦虚的说法,圆寂的证量是比较高的,一般人达不到,一些高僧大德往生会用圆寂,但也不是特别的恰当,只是一种称赞也敬意在里面。只有佛才能称得上圆寂二字。二
很多人都是知道四大皆空的,虽然有的人知道四大皆空,但是却是不了解四大皆空。很多人可能会脱口而出的说:“不就是酒、色、财、气吗!”其实这跟佛教讲的四大皆空,完全是两码事。因为佛教讲的四大,指的是“地、水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 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这一段的重点就是八个字:“至心受持,不生疑惑”。任何一种佛法,只是有人做到这八个字,没有不成功的。所以说,只念
「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什么叫「受持」?每天念一遍就叫受持?不是这个意思。两个字的意思都错会了,「受」是把经典里面讲的理论方法,我完全接受,依教奉行,这叫受持;经上讲的道理、方法,不能落实在自己日常生
“三乘五性皆醒悟”,过去四匹马拉一辆车子叫乘,按照佛教来讲,声闻、缘觉、菩萨这叫“三乘”。但佛陀曾说:我讲的法只有一乘──佛乘,也就是自性法门、大解脱法门。不过一般人达不到佛的这种智慧解脱,怎么办呢?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
菩萨自度度他,自他平等,不如此修,与本性不相应。正觉是觉悟觉察绝对正确。地藏王菩萨凡夫迷而不觉,小乘罗汉及辟支佛均为正觉,以正法自觉谓之正觉。小乘人不平等,自度而不发心度人,是被动的度生,不求他,他不
净业三福,佛学术语,净宗修学以净业三福为基础。净业三福分别为: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采取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就是在家做一个孝顺
所以,佛教自古以来是真正的共产民主,财物是共产,怎么样来行动是民主。不能说一个人说算数,住持方丈不可以,住持方丈要提出来,让大家表决。这好制度,世俗里头,社会要推动这种制度,好!大公无私。这真正是积德
圣严法师你们是为了慎终追远,报答亲恩,或是为了超度眷属,纪念故友,或是为了植福延寿,消灾免难等等的因缘,来作一番庄严而隆重的佛事;你们花费了很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来成就此一善举,但是,真正做佛事的意
法名,宗教语,指和尚或道士出家之后由师傅根据谱排起的名字,是道号和法号的统称。佛教语。谓皈依佛教后,由法师起的名字。《法苑珠林》卷八:“与其法名,大曰 法缘 ,小曰 法彩 。”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
佛教密宗护法神之一。梵文为“摩诃迦罗”(Mahakala),藏语称“滚波恰朱巴”(mgon po phyag drug pa),意为“六臂护法趣”或“六臂依怙尊”。藏密讲此尊为大日如来为降伏恶魔示现之
禅林,初指僧人的陵地,后借指寺院。一般常指佛家修行的寺院。指寺院。僧徒聚居之处。 北周庾信《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春园柳路,变入禅林;蚕月桑津,回成定水。”倪璠 注:“言本住宅,改为佛寺。”唐
中国人大多知道,信佛、修佛之人,一年中有些特殊的日子是需要持斋的,所谓持斋,便是:一、过中不食;二、不如荤腥。而对于具体持斋的日子,则因为历史的演进而有所变化。佛教的持斋日,也影响了俗世。《宾退录》是
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时间,在统一的地点,在规定的日期,洒净结界,排除干扰,集中精力,相互激励,以念佛为主,共同经行的佛事活动,是净业行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精进办道的重要修行方式之一。
大乘佛教认为:“身”有“体”之意,有“聚积”之意。所谓聚积,是指由聚积功德和觉悟而成就的佛体。于是发展为佛有二身、三身、四身、五身以及六身等说,其中以佛具三身为最基本的说法。三身,梵文 Trikāyā
功德主为佛教的说法,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而功德主指施主,
“八难”,佛学词汇。“难”是讲遭受灾难、遭遇到困难,这是专指没有机缘接触到佛法。佛经上经常说,一切众生最严重的灾难、最大的灾难是没有机会闻佛法;换句话说,三途地狱灾难都小,都不是真正严重的灾难,真正严
这是佛家一种罪行的名称,是一种极重的罪,用世俗话说就是死刑。你犯了这个戒就是死刑,我们说杀人偿命,肯定法律枪毙你。法律枪毙了,但是因果还不饶你,还得受因果的制裁。法律是在这个国家范围之中,因果是在这个
禅宗祖师接化弟子之方式。禅家宗匠接引学人时,为杜绝其虚妄思惟或考验其悟境,或用棒打,或大喝一声,以暗示与启悟对方。碧岩录第二则(大四八·一四一中):‘直饶棒如雨点,喝似雷奔,也未当得向上宗乘中事。’相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云:白骨观,又作骨铄观。应先观本身额上,皮肉烂坠,唯见白骨。逐步从狭至宽,想于一头,皮肉烂坠,见于白骨。甚至全身,皆见白骨。既见本身一具骨铄清楚现已,复观余人,烂坠亦尔。观第二
问:什么叫五时?赵朴初答:此宗把释迦如来所说的经教,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称为五时教,就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五时的名称都是佛经的名称,主张佛陀所说的经教不出这五个时期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