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赵朴初答:阿育王之后又有什么大事发生?
2025-04-22 09:58

赵朴初答:阿育王大弘佛法后,三百年中,佛教在中亚各国获得坚固的根据地,更向东发展而传来中国,流布地域日见推广。但是在印度境内,佛教却遭遇了厄运。阿育王逝世后不到五十年,孔雀王朝为巽伽王朝所代替。受到婆罗门国师的助力而篡得王位的富奢蜜多罗王崇拜婆罗门而严厉地排斥佛教,毁坏塔寺,杀戮僧众,使印度佛教一时陷于黑暗的时代。幸而巽伽王朝的统治权力仅限于中印度,他的排佛运动没有波及到南印度与西北印度。当时佛教徒多避难于西北,也有逃到南方的,因而促进了北方佛教的兴盛,和南方佛教的发展。当时统治北印度的是大夏国弥兰陀王(希腊族),弥兰陀受了那先比丘的教化归依了佛教。至今传存着他和那先比丘关于佛教的问答,汉文译本称《那先比丘经》,巴利文本称为《弥兰陀问经》。大家都知道的犍陀罗佛教美术,就是从这时候开始逐渐兴起的。

End

阿育王与善容王

罗伟国佛教谈论性的问题,大多用爱欲或情欲等词宋表述。 爱欲或隋欲,本无所谓好与坏、善与恶、清净与污染,它只是一种现象和动力,关键在于怎样认识它、驾驭它。在佛典中,有不少关于节制情欲、断绝情欲的故事。如

阿育王造塔

◎ 谢生宝如来佛涅槃后,古印度的阿育王娶了一位秀美的金发夫人。阿育王请相师给夫人相面。相师观看了夫人的长相体态后说:夫人将来必定能给大王生一个金色太子。阿育王听后十分高兴,就把金发夫人封为第二夫人。金

赵朴初谈古代佛经翻译家

◎ 善 言问:历史上象玄奘法师这类人物,可否再介绍一、二? 答:再举法显和义净法师。前面提到法显法师于公元399年,以六十五岁高龄发迹长安,涉流沙、逾葱岭,徒步数万里,遍游北印,广参圣迹,学习梵文,抄

意念“潜意识” 让你生命中发生奇迹

心不正,不足以明道道不明,不足以养德德不厚,不足以成事导读:中医与气功一直强调,要修炼人的健康意念,引导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向善行善。而不要进行坠落的、消极的、向恶的意念,这样就能从生活中获取力量,就

爱,不一定要发生关系

佛讲轮回六道中的每一众生,都曾辗转的做过我们的父母。所以一个人要成功,都应有一个很好的动机,就是对一切生命表现出由衷的关爱。很久很久以前,传说在罗马统治下的以色列地方发生了一段故事:某日在翻新谷仓的时

每天敲敲手臂,半个月后,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每天敲敲手臂,半个月后,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人碰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一段时间不见面后,曾经的老朋友、老同学,竟像变了个人一样。尤其是在同学的聚会上,以前觉得很美的女生,完全变了模样。

泰国罗汉自述禅定境界:什么都可能发生 但别在意

●讨论与分享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名为阿姜宛(Ajahn Wang)的禅师,他与一位比丘及两位沙弥住在山顶上。我没有遇见他,但是却感觉到,像这样生活的人,一定有其独到之处。当我终于见到他时,他很高兴。他

发生在山西小院中,关于绝症治疗的秘密!

目前,我国年均癌症发病人数约180万~200万,死亡人数约140万~150万,每年用于癌症病人的医疗费用达数百亿元人民币。如不加以防控,今后20年中,我国癌症死亡人数将翻一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

加持该如何发生效用

加持这个词,在佛教中很常见。如唐实叉难陀三藏所译《华严经》卷六云:“佛所加持无有边,愿示此法令清净。”一般人见了出家人,特别年高德重的长老,往往会向他们求加持。而一些骗子根本不懂什么是加持,却用给“你

赵朴初答:什么叫五时?

问:什么叫五时?赵朴初答:此宗把释迦如来所说的经教,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称为五时教,就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五时的名称都是佛经的名称,主张佛陀所说的经教不出这五个时期的范畴,

赵朴初答:阿育王弘扬佛教的原因是什么?

赵朴初答:摩揭陀原来是释迦牟尼教化的根据地。佛教最初就得到摩揭陀国及其邻国国王们的支持,阿育王的祖父笈多王也是一位佛教的护持者。这个事实反映着当时印度的刹帝利(国王)和婆罗门(僧侣)的冲突,而且,据我

赵朴初答:现在请解释一下"涅槃寂静"的意义。

赵朴初答:"涅槃寂静"和"有漏皆苦"相反。涅槃是无漏,是苦果苦因的消灭,也就是十二缘起法的止灭。十二缘起是根据"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的道理,十二缘起法的止灭则是根据"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的道理

赵朴初答:请谈一谈关于僧人剃发的问题。(汉英对照)

【中文版】问:请谈一谈关于僧人剃发的问题。赵朴初答:根据佛制,剃发、染衣、受戒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剃发染衣的用意是为了舍弃美好装饰,实行朴素无华的生活。一般出家人也不留胡须,但我国有一部分僧人留

赵朴初答:什么叫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赵朴初答:五法是: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二无我是人无我和法无我。"五法"是

赵朴初答:"三宝"是什么?

赵朴初答:佛陀是佛宝,佛所说的法是法宝,佛的出家弟子的团体僧伽(saxgha)是僧宝。称之为宝,是因为它能够令大众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是极可尊贵的意思。佛初转法轮,憍陈如等五人都归依佛,出家为弟子,于

赵朴初答:如何能达到涅槃的境界呢?

赵朴初答:上面所说关于涅槃的道理属于灭谛,现在你提的如何达到涅槃的境界的问题属于道谛。道谛以涅槃为目的,以生死根本的烦恼为消灭对象,以戒 (Sīla)、定 (Samqdhi)、慧 (Pa``q)三学为

赵朴初答:出家以后的情形怎样?

赵朴初答:他父亲曾尽力劝他回去无效,只好在亲族中选派五个人随从他一起,这五个人的名字是:憍陈如?(Kaundinya, P. Kozfa``a)?,跋堤(Bhadrika, P. Bhaddya),跋

赵朴初答:第一次结集之外,还有其他结集吗?

赵朴初答:当时除在七叶窟的五百比丘外,还有下加入摩诃迦叶团体的许多比丘,以跋波(Vappa最初五比丘之一)为上首,在窟外不远的地方另行结集。所以王舍城结集分窟内窟外二部,所结集的都是小乘三藏。大乘三藏

赵朴初答:什么是六相?

赵朴初答:六相是: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六相既同时表现在一切事物中,也同时表现在一个事物中。无论在一切事物中或在一个事物中,都是相反相成、同时具足、互融互涉、彼此无碍的,从此可以揭示出

赵朴初答:无着和世亲是怎样的人物?

赵朴初答:无着是北印度人,原来是有部的僧人。传说,他因为对有部教理感到不满足,乃上升兜率天(弥勒菩萨所居住的天上),向弥勒菩萨请问大乘空义(一说弥勒下降为他说法),于是大得悟解。他传出了弥勒的五大部论

赵朴初答:佛在世的时候,归依的人多吗?

赵朴初答:是的,佛初转法轮后从鹿野苑到摩揭陀国(Magadha)去的一路上,受到他的教化而归依的人就很多。其中有拜火教的婆罗门姓迦叶的三兄弟,都改变了原来的信仰,率领他们的弟子一千多人归依了佛教。佛到

赵朴初答:当时南方佛教的情况怎样?

赵朴初答:关于当时南方佛教情况,缺乏资料。可以知道的是:由于阿育王派到南印度去传教的是大众部僧众,所以大众部学说在南方盛行而为兴起于南方的达罗维荼民族所接受。达罗维荼人建立的案达罗国在公元前28年灭了

赵朴初答:请简略介绍一些笈多王朝的情况。

赵朴初答:笈多王朝在印度史上是与孔雀王朝媲美的一个王朝。它是公元320年左右在中印度兴建起来的,月护王是这个王朝的创始者。第二代海护王统一了五印度,国势大盛。第三代月护二世王更向西方扩展,并发展了海外

赵朴初答:大乘小乘有什么分别?

赵朴初答: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于大乘着重利他(利益大众的行为),小乘着重自己解脱。大乘有不同的经典,在教义上有所发挥和发展。这里可以举几个特点:?首先大乘在灭谛上进一步说无住涅槃。从理论上说,十二因缘

赵朴初答:什么是"无常"?

赵朴初答: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这就是十一义中"性无常义"和"刹那灭义"。佛经中说:"诸行无常

赵朴初答:戒条是可以开的吗?

赵朴初答:比丘戒中除了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四根本戒外,其余戒条平时应当"遮护",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开"(菩萨戒,一切服从"饶益有情戒",在家菩萨为饶益有情故,四根本戒也可以开)。"开"与"遮"是戒律上的

赵朴初答:天台宗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赵朴初答:此宗是以罗什译的《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等为依据,吸收了印度传来的和中国发展的各派思想,重新加以系统地组织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因为创始人智?,住在浙江天台山,所以叫天台宗。它的宗义以

赵朴初答:禅宗是否也有典籍依据?

赵朴初答:相传此宗的禅法是在六世纪初由印度的菩提达摩传来的。过去说:禅宗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称为"教外别传"。但初祖达摩以四卷《楞伽经》传于二祖慧可作为印心的准绳,弘忍、慧能又教人诵持《金刚般若》,这

赵朴初答:五教是哪五教?

赵朴初答:一是小教,即声闻小乘教;二是始教,即大乘开始初级阶段的教义;三是终教,即大乘终极阶段的教义;四是顿教,即大乘中顿超顿悟的法门;五是圆教,即圆满无缺,圆融无碍的理论。此宗把佛教分作浅深不同的五

赵朴初答:真言陀罗尼是什么意思?

赵朴初答:真言陀罗尼就是密咒。根据密宗的说法,密咒是佛内证的智慧的语言,是能够显示诸法实相的真实语言,所以叫做真言。陀罗尼(dhqraz])的意义是"总持"。密咒的一字一声,总含着无量教法义理,持有着

赵朴初答:佛涅槃的年代,有没有不同的计算?

赵朴初答:关于佛涅槃的年代,东南亚佛教徒一般认为是公元前545年,所以1956年和1957年各国都举行佛涅槃二千五百年盛大纪念。我国关于佛涅槃年代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一般公认的年代是公元前486年,与南

赵朴初答:这倒不知道。那是在印度的什么地区?

赵朴初答:大约三千五百年到四千年前,雅利安(Qrya)人逐渐由中亚细亚进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那里的土著民族,并且吸收了他们的文明,在那里定居下来,建立了好些国家,因此长期成为雅利安人政治文化的中心(也

赵朴初答:龙树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赵朴初答:龙树主张的是"诸法实相论"。前面说过,在对于事物的认识问题上,有部认为一切法的自体是永恒存在的,只是它的作用的生起,要依借于因缘。龙树则与此相反,认为一切有为法只是因缘和合所生的现象,没有常

赵朴初答:什么是菩萨?

赵朴初答:菩萨是菩提萨埵(Bodhisatta)的简称。简单地解释,凡是抱着广大的志愿,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苦恼中救度出来,而得到究竟安乐(自度度他);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得

赵朴初答:什么是菩萨行?

赵朴初答:菩萨行总的来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以救度众生为己任的。修学菩萨行的人不仅要发愿救度一切众生,还要观察、认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无我的,要认识到整个世间,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种不断发生发展

赵朴初答:佛教和各教派的关系怎样?

赵朴初答:佛教一方面批判婆罗门教义,同时也反对非婆罗门教的各教派。但是佛教和婆罗门教以及各教派的思想都有渊源,佛教接受了他们的某些思想,而根据"缘起"和"业"的理论,予以另一种解释。如"三世因果"(前

赵朴初答:什么是异时的互存关系

?赵朴初答:如种子和芽的关系:因为过去先有了种子,所以今天才能有芽生;也因为今天有芽生,过去的种子才名叫种子,这是异时的互相依存的关系。从另一方面看,种子灭的时候也正是芽生的时候,芽生的时候也正是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