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真诚,何尝不是一种自爱
2024-10-26 08:49

真诚,何尝不是一种自爱

◎ 陈 果

怎么样才是对自己真诚?怎么做才是真正善待自己?改变我能改变的,领受我改变不了的--对自己身上可以改变的地方尽力去自我修缮,对自身不可改变的东西则予以尊重、接纳,学会与之共处。一方面要看清真实的自己,尽可能完善自己,让自己更健康更美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无能为力的地方,比如生而有之的缺陷、性格、天性则报以尊重,将它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平静地接受,并且心安理得,就像法国思想家蒙田在众人推荐他担任市长时这样坦言:我记性不好,缺乏警觉性,没有经验,魄力很差。我不抱怨,没有野心,不懂贪婪,不会使用暴力。--还能有什么比这样真诚地认清自己、接纳自己更善待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总想让自己在他人的眼中、在大众的评价中显得更优美更完善,于是我们就根据大众对优美和完善的定义去训练自己、打造自己、包装自己,竭力去迎合、顺应那套公认的标准,结果确实有人赞美我们,我们也享受这样的成效。但时不时静下心来独处,我们却又觉得自己很陌生,离自己的真性情很遥远,自己的神经如此紧张、内心如此焦灼--为了活在社会的主流内,我们选择了活在自我的边缘外。久而久之,压抑与麻木渐长,冷漠随虚荣共生。

让自己在他人眼中闪闪发光,引来旁人路人陌生人的羡慕与赞叹--很多人把这当成对自己的善待。在我看来,这不是真正的自爱,而更像一种自厌,因为这里面全然没有对真实自我的观照、尊重和接纳,却充满了对自我本性的无视、嫌弃和压抑。事实上,这大可不必,一个人不论表现得多好多完美,总有人喜欢,总有人不喜欢。即使像耶稣一样的圣人,也是有人喜欢他,有人不喜欢他,有人憎恨他,甚至将他送上了十字架。既然如此,我们大可以活成我们自己,活得更本色一点、更真实一些,反正还是会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但至少你会更喜欢你自己。这才像自爱,不是吗?

如果善待自己意味着不自欺,那么善待他人是否也就意味着实话实说、坦率不隐瞒?我们总会有这样的担忧:很多时候,实话伤人,却忘了同样是真话,可以有很多种说法,用不同的方式去说往往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想起我曾读到过的一则小故事。一个小男孩问一个被领养的小女孩:亲生的孩子和领养的孩子有什么差别?小女孩回答:妈妈说亲生的孩子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而领养的孩子是从妈妈的心里生出来的。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出于真诚,愿意对他人实言相告,我们已然决定对事实报以尊重、开诚布公,那么接下来,或许我们还可以让自己更真诚一点,真诚得更周到一点--与其我们煞费苦心用善意去编造一套谎言蒙蔽某个我们在意的人,不如用这份善意去尽心尽力选择一个适合于他实话实说的方式,就像关于死亡的话题,同样要实话实说,对成人说有对成人的说法,对儿童说则要用儿童的语言,方式有很多种,目的却是同一个:既要帮助他理解当下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真实想法,又要尽可能减少这一事实对他的伤害。如果此时还能对他有所引导,为他指点迷津,助他渡过难关,那就最好不过了。此时,语言已不只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宽慰人心的艺术。

善意,根基上乃是有情有义,它起于一片赤诚,往往体现为一种生活的智慧。

摘自《好的孤独》

End

真诚,何尝不是一种自爱

真诚,何尝不是一种自爱◎ 陈 果怎么样才是对自己真诚?怎么做才是真正善待自己?改变我能改变的,领受我改变不了的--对自己身上可以改变的地方尽力去自我修缮,对自身不可改变的东西则予以尊重、接纳,学会与之

学佛,从真诚面对自己开始

我是一个被唯物主义教育精心打造过的人,以前做梦也没想过,我会学佛。我觉得自己还是挺猛的,我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有用主义思想,在同喜班拼命吸收着佛法的智慧,在工作生活中感觉自己更加如鱼得水。有时候

以真诚不妄之心来待人处事

惟觉老和尚说谎话欺骗他人称为妄言。现在社会上一般人为了做生意,容易打妄语;有时修行人为了名闻利养,也会打大妄语。例如自己没有开悟证果,却说自己已开悟证果,乃至说自己是如来转世,迦叶转世,说了这些大妄语

一日禅|好好睡觉,是最好的自爱

每个人的身体都遵循着一个能量守恒定律,你在夜晚多熬的时间、多消耗的身体能量自然需要白天同样的能量来弥补,这也是为什么熬夜的人第二天会感觉身体疲惫,状态欠佳。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睡不好,是因为白天被太多

在家居士应知的50条戒律,真诚恭敬心持戒是关键

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律,则无纪无纲,万事不偿,故凡佛子千万不可废戒不学,或认为束缚执着之事,则定堕三恶道而不得度,慎哉!第一条:寺庙内的一针一线,不得取用若受师父馈赠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