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正法时期究竟是什么
2024-12-29 10:03

佛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

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时期;此后一千年为像法时期;再后一万年就是末法时期。

要讨论别人时,先要讨论时代,当佛法还在印度没有灭亡之前,就曾经盛传末法时期的信息,当时是一些研究佛教历史的人,用史学的观念去把它划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最常见的说法是释迦牟尼佛寂灭之后,五百年为正法时期,一千年为像法时期,一万年为末法时期。

五百年为正法时期,(500年为一个朝代的更迭)

一千年为像法时期,(称呼王侯:千岁时期)

一万年为末法时期。(称呼皇帝:万岁时期)

所谓的末法,也不应该如是解释,古代的末,意思我,例如:末学,指的是自己,

就是说,提出末法时代一说的时期,就是净土宗整理传播佛教文化的起源!

与84000法门皆可成佛有微妙的不和谐,

在经典中记载的,后被列为公案的是:风动/翻动/心动。

三时末法的观念,在印度的佛法中已经普遍存在,当佛法传入中土之後,十三世纪佛法在印度被回教消灭,距离释迦牟尼佛圆寂的时间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所以这个三时末法的观念就好像一条灰色带一样,在佛法的发展中造成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

End

明清民国时期的佛教雕塑

◎ 赖永海明清工艺造像主要是继承宋代城市工艺的传统。明代的工艺造像包括玉石雕刻、牙雕、木雕、竹雕、雕漆等工艺。明清民国工艺造像有一定的延续性,故本小节内容叙述上顾及时代。自明代中期起,江南嘉定、金陵成

李炳南:末法时期如何修净土法门?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怎么区分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

一般说来,佛灭后五百年是正法时期,因各种法制、仪式均未更动。再一千年是像法时期,这时所行的是像似正法的佛法,故叫像法。这以后一万年就是末法,在这一时期,去圣更远,教法渐衰,接近末微,故叫末法。照这样算

佛门中的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是什么时候

佛教中有“正法、像法、末法”:为“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的略称。又称“正像末三时”或“三时”。亦即将佛法住世之时期划分为正法、像法及末法三个时期。如果将历代佛法的施行,分为教(教义)、行(实践

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不同的境界有什么

佛门中是分有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和末法时期三个时间,在不同的时期修行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就一起去简单的了解三个时期的修行境界是什么吧!在正法时代,所有的圣人,都示现于世,来助佛弘扬佛法。当时,跟

如何理解正法时期

据说释迦佛的法运是一万两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也有人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正法:所谓「正法」,乃以发出离心、发菩提心而来学佛的。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因为见到人生之

宏圆法师讲解:什么是正法时期

佛灭度以后,佛法流行于世间,它也是有一个时间段的,有正法、像法和末法。比如释迦牟尼佛灭度后五百年,这个期间叫做正法,正法的正,它的意思就是证得的意思,就是说释迦如来虽然已经灭度了,而佛的法教仪式还没有

为什么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

正法时期,利根者众。持戒即是修福,福似舟,到彼岸后方弃舟而行。持戒即修福。彼时人的杂念少,无明遮蔽亦少,只要守戒修福就可得成就。像法时期,因业力的纠葛,无明深重,而真正之法仪不行。“不可说,一说便是错

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出自哪本经书

比较公认的出处是:【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这是藕益智旭所作的《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再向上追溯,大概能追溯到隋唐时期道绰禅师的《安乐集》。《安乐集》中提到:【是故《大集月藏經》

什么是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和末法时期?

第一个时期:正法时期什么是正法时期?佛陀传的法,会正常的在世间流传,人们通过对佛法的闻、思、修,可以得成菩提正果。同时,这个时期的人们,对佛法有正信、正见。即使不修行的人,知道了佛法,他也不会对佛法抱

何为正法时期

佛门中也是分为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时期内修行有不同的效果,其中就有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和末法时期,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什么是正法时期吧!正法、像法和末法,从字面上讲,正法时代是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代;像

正法时期究竟是什么

佛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时期;此后一千年为像法时期;再后一万年就是末法时期。要讨论别人时,先要讨论时代,当佛法还在印度没有灭亡之前,就曾经盛

宋辽时期的舍利塔

沈阳舍利塔沈阳舍利塔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45巷15号,称塔湾舍利塔,因佛塔内供藏1548颗“舍利子”,所以又称无垢净光舍利塔。"该塔建于辽代重熙十三年(1044年),由北方契丹人修筑,1640年(清

明清时期的舍利塔

开福寺舍利塔(景县舍利塔)开福寺舍利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州衙西北角(今景县中学)。明永乐五年(1407年),景州僧正如郎募修,天顺元年(1457)重修。清康熙十一年(167

南北朝时期的僧官制度

南朝的僧官制度直接承继东晋,但又适应南朝政治的特点和佛教发展状况,而有所发展和变化。僧官分中央、地方和基层三级。中央僧官是统领全国佛教事务的最高一级僧官,官衙仍称僧司、僧局或僧省,大概由皇帝直接统辖,

两晋十六国时期的僧官制度

根据《大宋僧史略》、《佛祖统纪》等史料记载,自汉代至西晋之间,为中国佛教之初传期,寺院、僧尼不多,译事与法事尚属初创,当时来华传教的沙门都由朝廷安置在负责接待各国来宾的鸿胪寺,因此当时有关僧尼事务就由

像法时期的救脱菩萨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都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苦难和痛苦,也被称为劫数,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生活必须遇到的,还有些是业障带来的苦难,不过有一位菩萨却是可以帮助我们带出痛苦和苦难的,那就是救脱菩萨。救脱菩萨提出一

黄夏年:南北朝时期的戒德

东晋佛教界人士曾经译过《戒德经》一卷。最早记载这一经名的隋费长房的经录云:戒德经一卷或云《戒德香经》。该经由孝武帝世,西域沙门竺昙无兰,晋言法正,于扬都谢镇西寺兰取世,要略大部出。唐智升曰:戒德香经一

洪修平: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的佛教学派?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的佛教学派?南北朝时期,众多学派的出现成为佛教中国化进程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它们从不同的理论方向推动了中国佛学的完形。在译介佛教经论的同时,中国僧人开始倾心于对佛教义理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