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正确阅读经典
2024-11-05 09:31

印 光

至于阅读经文,如果想作法师,为众人宣扬佛法,应当先阅读经文,再看注疏。如果不是精神充足,见解过人,没有不是徒劳心力,虚丧岁月的。

如果想要随分亲得实际利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者先端坐片刻,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者只是默阅。或者拜佛后,端坐片刻,然后打开经文。必须端身正坐,如对佛陀的圣容,亲自聆听佛陀的圆音。不敢萌生一念的懈怠。不敢生起一念的分别。

从头至尾,一直阅读过去。无论经文、义理,一概不加理会。这样阅经,利根的人,就能够悟到人空法空之理,证实相法。就是根机钝劣,也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

六祖大师说:但看《金刚经》,就能明心见性,指的就是这样的看经方法,所以名为但。

能够这样看经,诸大乘经,都能够明心见性,哪里只是看《金刚经》才会如此呢?如果阅经时,一路分别思维,这一句是什么意义,这一段是什么意义。全部属于凡情妄想,卜度思量。怎能冥冥符合佛意,圆悟经典宗旨,因此业障消灭,福慧增长呢?

如果知道恭敬,还能少许种点善根。倘若完全如老学究读儒书一样,将会看到亵慢的罪,如山岳高耸,大海渊深。以善因而招致恶果,就是指这一类人啊!

古人专心注重听经,因为心不能起分别的缘故。如同有一个人出声诵经,一个人在旁边摄心谛听。字字句句,务必要了了分明。他的心很专注,不敢向外攀缘一切声色外境。如果稍微放纵,就导致前后断绝,文义不能贯通了。

诵的人有文可作依凭,心里不大收摄,也能诵得清楚。听的人惟有声音作依托,内心稍一放纵,前后文便成割裂。若能这样摄心谛听,与读诵人至诚恭敬的功德是相等的。

如果诵的人恭敬心稍微疏怠,那么他的功德就难与听的人相比了。现在的人看佛经如同旧纸,经案上杂物与佛经乱堆在一起。手也不洗干净,口也不漱干净,身体或者摇摆,脚或者翘着举起来。甚至放屁,抠脚丫,一切言行肆无忌惮,想要通过阅经来获福灭罪,只有想要灭佛法的魔王,为他证明赞叹,说他这是活泼圆融,深合大乘不执着的妙道。

真修实践的佛子看到,只有黯然神伤,双眼流泪。悲伤长叹魔子魔孙横兴,而无可奈何啊!

智者大师诵《法华经》,豁然大悟,寂尔入定。这哪是分别心所能得的利益呢?一位古德写《法华经》,一心专注,以至于念极情亡,天完全黑了,他依旧写经。侍者进来说:天都黑了,你怎么还写?他才随即伸手不见五指了。这样阅经与参禅看话头,持咒念佛的专心致志是同等的。至于用功久了,自然有一旦豁然贯通的利益啊!

明朝的雪峤圆信禅师是宁波人,目不识丁。中年出家,苦苦努力参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他的苦行实在是他人难能行持。久而久之,大彻大悟,他随口所说,妙契禅机。但他还是不识字,不能写字。久而久之,就识字了。久而久之,手笔纵横,居然成为一位大书法家。

这些利益都是从不分别,专精参究中得来的。阅读经典的人,也应当效法这样的用心。

摘自《印光大师嘉言录》圆涛法师译

End

把精进努力放在正确的地方

◎ 明 一祖师们在《禅关警策》里面记载了很多他们用功的情景。佛陀也在各种经典里面一再强调要我们精进,比如在《大方广宝箧经》中说:菩萨所有善方便业,皆由精进而得成办。等等。而在《离睡经》中更是教导我们要

贵在正确认识自己

贵在正确认识自己◎ 胡桂勤 近来读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先生所著的巨人三传之一《米开朗基罗传》,深深地被其中的一个故事所吸引。这个故事的大致情节是这样的:公元1500年,意大利佛罗伦萨采掘到一块

刘素云:正确摆正干活与学佛的关系,不要学偏差了!

有同修老跟我说:学上不上?公司办不办?家里的事管不管?我回答这些和你念佛成佛一点干涉干扰都没有。是一不是二,什么都不管了,什么都放下了,那不叫放下那叫放弃。一字之差,意义大不相同。一说我要学佛了那就都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四种方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觉醒法师为了凝聚人心、摄受众生、开发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种方法,指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四种方法被称为四摄法。1.布施摄,指以不怀任何回报的心向众生传授真理与施舍财物。布施,不光是指钱财、物质、

如何摆脱颓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安法师大学生甲: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很不满意,学习不上进,整天生活很颓废,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后悔。我知道这样不对,也打算改变,可我总是发现行与心不一,十分无奈。特此想请教您,我该如何

玄奘传译般若经典

我们通过两部经典来分析玄奘与般若经典之关系:一、玄奘与《维摩诘经》玄奘在国内研习《维摩诘经》情况在众传记中唯有《续高僧传》有一句简短的记录:年十一诵维摩法华。因为众传均无记载,通常也就不把研习《维摩

发心正确不怕没回报

发心正确不怕没回报达真堪布我们经常说,发心重要,发心正确就行了。如果你有一个正确的发心,吃喝玩乐都是修持的方法,行住坐卧都是修行的过程。我们上班工作的时候也是,发一个好心,跟周围的人结个善缘,自己尽心

正确称呼佛教出家人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个在家居士,乃至出家人,对于出家师父的称呼方式,皆有佛门中的规矩。因此身为佛弟子,都应该知晓对出家师父适当而得体的称呼法,方能彰显内心的恭敬,从而得到佛法的利益。一般我们称呼

陈大惠:违反经典得来是“凶财”

金报讯(记者吴旭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古话现在还灵不灵?昨天上午,首届宁波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在浙江万里学院举行。央视原《东方之子》主持人陈大惠带着他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汇报团”来

千佛的经典依据

◎ 沙武田在佛教尊像谱系当中,有佛、菩萨、弟子、罗汉、天王、力士、天龙八部众等,其中单就佛像而言,小乘佛教讲只有一佛即释迦佛,而大乘佛教则主张佛有无数,如恒河沙。正所谓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大乘

正确高效的睡姿“吉祥卧

肾虚的人要想身体快速恢复健康,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正确的睡姿,在最高效的睡眠时间段入睡。因为中医养生学认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睡补是天补,是第一大补药,比吃

想赚钱要有正确的发心

想赚钱要有正确的发心达真堪布现在很多人都说,我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的事业,但都只是在嘴上这么说说。没有看破没有放下的时候,真正要做到很难。如果你完全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的事业,这样你在精神上不会有压力

正确面对苦

◎ 乐 根(1)调整看待苦的心态面对苦,人们习惯的反应就是厌恶和逃避,但是这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必须调整看待苦的心态。第一,要勇于面对现实,如果问题还有解决和处理的方法,就根本不必生气;但如果问题已

正确认识佛教

◎ 楼宇烈现在有很多人想了解佛教,特别是想了解禅宗。其实对于禅宗大家常常觉得把握不定,因为关于禅宗的许多公案大家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也不知道禅宗应该怎么样来修证,怎么样才能了脱生死,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

正确阅读经典

◎ 印 光至于阅读经文,如果想作法师,为众人宣扬佛法,应当先阅读经文,再看注疏。如果不是精神充足,见解过人,没有不是徒劳心力,虚丧岁月的。如果想要随分亲得实际利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者先端坐片

念佛,心态一定要正确

信愿念佛,资粮具足,唯说弥陀本愿海。师父在修行上经历了许多转折,而这些转折与磨练也更坚定了她的信愿。师父初出家时,拼命念佛,她说:那时候在拼昼夜二十四小时念佛,一直拼的时候,因为我病已经这么严重了,死

在家教徒必读经典

在家教徒必读经典◎净 慧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望而却步;那些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根据

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

◎ 韩廷杰 佛教于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时期发展为世界宗教,当今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以及我国云南省的这支佛教,大体位于印度南部,故称南传佛教,与流行于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的北传佛教相

元音老人:打坐的方法_如何打坐_打坐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心地法门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

◎ 济 群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一偈颂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破坏大自然,和大自然对立,无疑会使人类自取灭亡。千百年来,人类依赖自然的给予生活,与此同时,对大自然的探索也始终

和正确的人在一起

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