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正知正见的重要性是什么
2024-12-27 11:38

有位金匠的儿子在舍利弗尊者的引领下出家,他在得到舍利弗尊者给他“观身不净”的禅观题目后,就到林子里去禅修,却丝毫没有进展。他因此两次回去找舍利弗尊者进一步的指导,但仍然没有的进步。最后,舍利弗尊者只好把他带去拜见佛陀,向佛陀求教。

佛陀知道这位年轻比丘出生在金匠世家,而过去几世也都是金匠的儿子,因此另外给他禅修观想的题目。佛陀说他即然无法观想令人厌恶的事情,就要他观想赏心悦目的金色莲花。

因此佛陀运用神通力量,幻化出一朵美丽的金色莲花,并要年轻比丘把莲花种在精舍外面的土堆中。年轻比丘开始集中心念在这朵美丽芳香的金色莲花上进行观想,很快的就除去障碍,内心充满法喜,禅修也逐渐有进步,最后并证得四禅。

这时,佛陀又运用神通,使那朵金色莲花枯萎变色。年轻比丘看见莲花枯萎,花色不再鲜活亮丽,终于明白觉悟到莲花的无常。进而推想到世间一切因缘和合的事物亦都是无常的,他因此更进一步了解苦、空、无我的究竟真理。这时,佛陀再指导告诫他要去除贪爱情欲。年轻比丘也正念现前,如法奉行佛陀的教诲,终于证得阿罗汉果。

佛陀所传授的八万四千法门,都属于方便教化众生的因材施教。每个众生接触佛法的因缘不同、根性不同,所能被教化愿意接触佛法,进而修行的道路也不同。但是佛法的最终目地是殊途同归的,即为真正的离苦得乐脱离轮回。

秉承佛陀教诲进而延续佛陀觉悟之路,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容易在于我们是有方向的,因为四圣谛的阐述,就是告诉我们轮回之中发现苦是什么,如何与苦周旋,用什么方法了苦,最后结果就是苦灭乐存。这就是一个方向标,也像黑暗中的照明灯,我们在这样的前提下,是可以明确自己为何修行佛法,而不是盲从。

但是说难在那里呢?在于这个与苦周旋的过程,我们是否能走稳。这如何理解?因为处于轮回中的我们,所感召到的一切苦果都是因为无明。我们从无始以来受制于自己的心念,我们总是在贪、嗔、痴、慢、疑的基础上,盲目的树立太多的知见,这些都是用来武装“我执”的武器。但是我们自己却被这些习性所蒙蔽。

修行的过程中就是在不断的破除我们的无明,正所谓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智慧。可是这个过程我们也容易迷失,因为这个“我”的作用太顽固了。即便在精进的修行道路上,我们还是会被知见所困扰。这种阻碍在于我们是带着希求的心在修行,这也是贪,更是一种执著。

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或是修行能如己所愿,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号。在这样的阶段上,“我执”和“法执”已经开始双重作用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称“老修行人”的我慢习气更重了。这也是以“我的知见”来揣测“佛知见”,而巩固了我慢习气的增长。这样就会落入的没有树立正念的陷阱里。

佛经上说知见立知本无明,在一个寻求解脱的过程中,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作用,能很好的辅佐我们行的端做的正。就以观禅为例,这种方式不是抑制或是刻意要求我们一定要静和止,当然初步的方法是需要我们这样去做的。但是真正的观禅方式在于一个观字,观什么?观心,观念!无论心中生起了什么,都去如实的观察。念头从何而起又从何而落。不管生起的是欢喜的念头还是愁苦的念头,细细去观察都会发现它们的无常本性。时间久了,我们会发现以往的自己和内心,都是经常受这些生灭事物而摆布的。

这些在正知正念的作用下,无论我们的身体是动还是静,都是可以观禅进而静修的,关键在于止心。其实所谓的禅定无别的含义,就是需要我们时刻有警醒自己念头和觉察起心动念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八正道的作用可以落实在每一个环节。当然八万四千法门的方法,都可以如我们举例的观禅而例去理解。遵从佛法方便教化的因材施教,其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End

随喜的重要性

◎ 向 仁随喜主要是指见他人行善、修行有所成就或者离苦得乐,心中升起欢喜心。其实随喜是一种很方便的修行方式,不需要出资出力就可完成,是一种彻底的修心的方法,我却觉得要完全如理如法的随喜还是很困难的,

正知正见很重要

◎ 慧 正常有居士问出家人能不能算命?能不能给人看风水?我想说居士已经皈依三宝了,都不要去算命、看风水,至于出家人更不可以。大家可详细看《佛遗教经》,实际很多大乘经典都禁止出家人看风水的。那么还有居士

安住在正见的领域中

◎ 宗萨钦哲无明使我们和真实的本性分开,为了弥补与本性分开的空虚,我们会去抓一些东西来代替。这一点像真正爱上了某个人,却因为某些理由无法得到他,你就会诉诸各种极端,以填满内心的空虚。有部老电影,描写一

清凉之地——正见

清凉之地--正见◎ 阿姜查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在修行当中会有困难存在。有些事我们以为是错,却可能是正确的;同样地,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也许就是错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

树立正见改变心念把握自己因果

树立正见改变心念把握自己因果昌臻法师一、学佛人应这样看待因果1、必须深信因果,才能树立正知正见。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信因果,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更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虚云大师说: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

禅对生命的重要性

禅对生命的重要性◎ 惟 觉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田地房产再多,功

陈柏达:净土风光(二)体验人生归宿的重要性

记得在学生时代,有一次,我从台中搭车到竹山,到了竹山已经晚上十点多,临时找不到旅馆住,因为那一天是例假日,每一家旅馆都客满。幸好遇到一位善心的老板告诉我:楼梯下面有一间三角形的小房间勉强可以让我住。在

怎样获得正见

一、获得正见的前提1. 皈依三宝,具足净信要真正了解什么是佛法,回答佛陀到底在说什么的问题,获得佛法正见,必须要以正信为前提,必须皈依佛法僧三宝,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只有皈依三宝,建立正信、

佛法中的正见究竟是什么

正见与体验 作者 蒙光(佛法,念佛,体验,生命,正见)念佛,应该是有情有义的念佛,是对慈父悲母深情呼唤的响应,是透过泪光和欢笑的生命感动,是合掌跪在大地上的谢恩祈祷。没有体验的佛法是枯槁的佛法,就像一

什么是正见

---------------------------------------------原文---------------------------------------------尔时;世尊住舍卫

佛法正见是什么样的

一般以为,所谓正见就是对佛法义理的正确了解,能把所破和所立的道理搞清楚,就算是得了正见。事实上, 这只能算是闻思所得慧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正见。所谓正见,正如太虚大师所说,必须要“由闻而思,再加以定等

什么是佛门中的究竟正见

希阿荣博堪布所谓正知正见,是指能帮助我们了断痛苦烦恼的知识、见地,依这种见地,我们将调整自己对世界、人生的态度和为人处事的方式,从狭隘、僵硬、矛盾重重到宽阔、温柔、和谐圆融,从不伤害自己、他人及一切众

怎样算佛教正见

佛法的究竟正见是什么,这很难用短短的几句话浓缩起来。但是在这里跟大家开个小小的玩笑,其实佛法应该是最高等的革命性思想。因为当佛陀最卓越的弟子——伟大的龙树向佛陀礼赞的时候,他说:“我赞叹这位超越见地的

正见、正行是什么意思

一、“是要通过对经纶的学习坚定我们的正信。要使正信不断加强和坚定,那就要通过对经教的学习,通过对佛法深入的理解,才能够使我们正信得到巩固。”禅者虽然讲述是以出家人为学习经教,但在我们平常工作生活中又何

正见的意思是什么

正见,八正道之一,是正确的认识和观念,即以四圣谛(苦集灭道)来看人生、世界,从苦及烦恼而得解脱的快乐。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名正见。正见的意思(太虚大师)正见,谓于现实之

正知正见是什么

最简单的回答就是:佛见就是正见。你读佛经就是正见,但是你要理解得对,你得看明白佛说的意思,那就是正见。然后如果你再问,佛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佛见就是纠正我们梦中凡夫:执着面前为实有的颠倒见,告诉我们面

正知正见的重要性是什么

有位金匠的儿子在舍利弗尊者的引领下出家,他在得到舍利弗尊者给他“观身不净”的禅观题目后,就到林子里去禅修,却丝毫没有进展。他因此两次回去找舍利弗尊者进一步的指导,但仍然没有的进步。最后,舍利弗尊者只好

正见与优波毱多尊者度众方便法

所谓正见,譬如旅人在沙漠中迷路,却忽然遥见远方出现金字塔顶,依于所见遵循而行,最终果然到达目的。如此能到达目的之方式,于佛法解脱修行,乃至破无明修行,称为「正见」。正见,是「如实知」,而不是似有所知,

黄国达:正见与迷思

世间乱源在于没有正见世间是一个大矛盾,多数人都在追求社会和谐、族群和解、国家安定、世界和平,可是却永远有著许多纷争、冲突、动乱和战争。而世间所以有那么多的战争、动乱和冲突,佛法说,原因有两类,一是欲诤

净空法师讲解“四依法”的重要性

“法”里面,最重要的是“四依法”,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我们学佛依靠谁?如果我们依靠的人与方法错误,我们这一生就谈不上成就。这是佛灭度之后,我们面临最严重的一个大问题。佛很清楚,虽然入灭离开我们,佛的心

放生时念诵三皈依的重要性

无论在家出家二众,都可为一切动物作三皈依或四皈依,这是暂时的结缘皈依;犹如先向学校预留学籍,时节机缘一到,方再办理正式入学注册手续。因为不是每只动物都能在放生当下听懂皈依的意义。若听不懂,就不是自誓皈

四禅八定在修证中的重要性

南师对修证四禅八定给出了明确的说明。什么是四禅八定呢?在《华严经》、《楞严经》中都提到一个共法—四禅八定包括四禅境界以及四个定境,合称四禅八定。初禅,心一境性,到达离生喜乐地。心一境地,依据很多大小

念佛法门的重要性

要了解念佛法门对我们的重要性,尤其对于末法的五浊恶世的众生的必要性。学佛的目的一定要称合佛的本怀,佛的本怀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的知见就是超越轮回的无住、无念的那种境界,所以学佛是最终

戒杀的重要性

一、 众生即佛,杀众生即杀佛,救众生即救佛水陆众生,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因无明业障,轮回受苦,劣为异类畜生,一旦业惑断尽,因缘和合,自可超脱六道,同证佛果。我今幸得为人,彼今不幸沦为异类

跏趺坐的重要性

在中国,有死人或者什么事情,就要请和尚去念经,这叫赶经忏。有一个以给人念经,来维持生活的法师。有一次,他去给人念经,念经多数在晚间念,念完了经回来,大约晚间十二点钟。他经过一个村庄,村庄的狗就吠;有个

妙莲老和尚-佛法的57条正见

1.正见宝镜照妖邪,魔鬼不敢现影踪,狂慧虽有强词辩,永远不敌法王城。2.大家学了佛就只有佛法的正见、只有佛陀的观念:佛陀的观念是大公无私,利益一切人,不残害一切众生。有了佛陀观念就能斩情绝爱,以自己了

大珠慧海禅师解答平常心的重要性

一天,有源禅师来拜访大珠慧海禅师,请教修道用功的方法。他问慧海禅师:“和尚,您也用功修道吗?”禅师回答:“用功!”有源又问:“怎样用功呢?”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有源有些不解地问道:“

定力对修行者的重要性

定力对于修行佛法者的重要性,是修行者从实践中悟得。修行佛法,得成正果,要靠定力。世人学成一门技艺、成就一项事业,也无不要靠定力也。学文者要靠定力,有定力,方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有定力,方可博览群

持戒对修行的重要性

持戒如修行行良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它指示我们方向;持戒如轨道可以规范我们的行为;持戒如修城池可以防护外人的侵犯;持戒如带水囊可以解除人生旅途上的干涸,让我们不生起贪欲心、瞋恨心,不会为非作歹,如

本智法师:依明师修行的重要性

修定更是要有佛教的师承!自以为是的话,必出障碍。无师不能自通。佛教修定,首重师承,必依明师,而非名师!修定要具足各种资粮,无师不得而知。修定要具足因缘,无师不得而知。修定出现各种触受,乐受,其从何处来

方立天:心从“正见”始——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心从正见始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立天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佛教界首次倡议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是中国佛教史和世界佛教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中国佛教为社会成员提供生活价值取向

方立天: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

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方立天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佛教界首次倡议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是中国佛教史和世界佛教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中国佛教为社会成员提供生活价值取向和规范社会行为的文化崛起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方立天:“正见”乃和谐之源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心是什么?心是个体主观的心理现象、精神现象,心的活动与内涵是复杂多样的。从结构来说,心有自体与作用两个方面。从性质来说,心有染污与清净之别。从功能来说,心又有心、意、识三面,大乘唯识

阿阇梨的重要性

很多师兄认为唐密中并没有四皈依,只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唯独藏传佛教中是四皈依。其实在密教中,阿阇梨是至关重要的,不仅仅在藏传佛教,在唐密中,诸多祖师翻译的很多经典,也清楚的写出行者应视阿阇梨如佛

禅宗思想:“禅”对现代人的重要性

由于社会型态的转变,现代人的生活充满了压力与恐惧,导致身心失调――情绪不稳定、忧郁、躁郁、偏激、多疑,令家庭、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人心须要有安定的力量。什么力量能够令人心安定呢?禅的清净智慧力。禅修

禅宗思想:学佛的根本大道:正见

禅宗讲明心见性、当下成佛,表面上直截了当,效率很高,实际上是以牺牲利用语言文字作为有效教育手段为代价的。禅宗所讲的不立文字是指无法用文字把佛陀的真理表达出来,并不是说无法通过文字发现佛陀的真理。禅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