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真如性海
2024-10-29 10:59

大 安

真心大不可思议,我们众生就是迷失了这个真如自性。如果回归到这个自性本元,那个心性就像一面镜子,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乃至于十方恒河沙的诸佛--伸出广长舌相来赞叹净土的这些佛,都是镜子里面的影子。你看我们的真心是何等的广大!

极乐世界、娑婆世界就是水上之沤,沤就是泡沫、水泡。这也是《楞严经》的一个观念,把我们的真如比喻为性海,一切的境界之相就是从真如性海显现的那个水泡。但是常常我们执著这个水泡的时候,就遗失了那个百千澄清的大海,而认这个浮沤为真实,为全体的大海。这就是迷中倍人,就是迷惑颠倒的人。

所以当我们把这个世界,把我们的身心认为真实的时候,当下那个百千澄清的真如性海,我们都遗失掉了,我们都不相信了。现在回归到这种正确的知见,回归到我们的自性本元。原来极乐世界、娑婆世界就是我们真如性海显现的那个水泡;这个沤代表两个刹土。

摘自《劝修净土诗》

End

李炳南:未证真如应慎因缘

学重行解相应。解而不行,说食数宝;行而不解,多入歧途;两俱有过。今修净者;但曰念佛,求生西方,只知向果上攀缘,至于所念,如法与否,慢不加察。是于因力缘力,反而忽之,宁非不知务本耶?经曰:因地不真,果招

真如不守自性

宗密释大方广佛华严,曰大方广是所证法,佛华严是能证人; 大者体也, 方广即体之相用,佛者果也,华严因也;法界统唯一真法界,谓总该万有,即是一心,然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理事无碍

与真如相应为根本

◎ 秦 萌《续高僧传道珍传》记载了道珍、法归、慧景三位禅师的生平事迹,三位禅师并置一传,不仅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大致相当,而且因为他们修行的地点相同,都是庐山。可见,庐山自古以来就是佛教修行的圣地。三位

真如性海

◎ 大 安 真心大不可思议,我们众生就是迷失了这个真如自性。如果回归到这个自性本元,那个心性就像一面镜子,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乃至于十方恒河沙的诸佛--伸出广长舌相来赞叹净土的这些佛,都是镜子里面的

韩清净:十义量 真如义第三

真如义第三已辩佛教,今次当说真如法性,佛教究竟真如为本故。云何真如?谓空无我所显法性,有、无、俱非,心言路绝,与一切法非一、异等,理非妄倒故名真如,真以简妄如以别倒,此中如者显如实义。复次,真者真实显

《云居山真如禅寺居士手册》

寺院上香1、为什么烧香?第一、香代表戒、定真香,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烧香就是提醒我们,要修学戒、定,从而开显智慧。第二、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第三、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

真如是什么

真如,佛教术语,即非真如,假名真如,真如无我,无我一切皆真如。真如者,非实非虚,非真非妄,非有非无,非是非非,非生非灭,非增非减,非垢非净,非大非小,非子非母,非方非圆,等等不可尽说。何以故?一切实虚

真如的含义

大乘起信论之主张,真如为众生心之本体,其为杜绝言诠、思惟者,称作离言真如;然若勉强以言语表现之,则称作依言真如,以上二者合称为二真如。就依言真如而言,其体远离迷心而空,故为如实空(空真如);且其自体具

真如什么意思

真如即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之本体;为一切万有之根源。又作如如、如实、法界、法性、实际、实相、如来藏、法身、佛性、自性清净身、一心、不思议界。早期汉译佛典中译作本无。真,真实不虚妄之意;如,不变其性之意。

佛性真如

佛性真如摘自《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家术语)意指佛性与真如也,为觉悟之性,故云佛性;为不生不灭之实体,故云真如;异名同法也。《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佛性与真如。能觉悟成佛之性,叫做佛性;不生不灭

何为真如

真如即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之本体;为一切万有之根源。又作如如、如实、法界、法性、实际、实相、如来藏、法身、佛性、自性清净身、一心、不思议界。早期汉译佛典中译作本无。真,真实不虚妄之意;如,不变其性之意。

真如和实相的意思是什么

实相,顾名思义就是一切事物万事万物的真实相态, 是世间一切事物的真实状态,缘起性空的法义,相互为之的效果。我们理解实相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长期认知的结果,从不我们修学佛法从虚相到实相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佛经中真如是什么意思

真如,佛教术语,即非真如,假名真如,真如无我,无我一切皆真如。真如者,非实非虚,非真非妄,非有非无,非是非非,非生非灭,非增非减,非垢非净,非大非小,非子非母,非方非圆,等等不可尽说。何以故?一切实虚

真如:通过一切魔性的彰显

佛性之真如,必须是通过一切魔性的彰显,方是对自己的成长中,能向上去造就,反而对自己的真如实性,去作下化的根本性。因此对自己的佛性,如何由德性中去累积,至最后才可能实现于佛性的显现,即是彰显真如,则须要

魔性中的自真如

魔性中的自真如性,亦是同佛性的真如一样。亦仅是对自己的成长,给予是佛魔两相歧障的有情世界,请问诸贤生在「佛与魔」中皆是众生所显现,必然如实的展现于「喜、怒、哀、乐、爱、恶,欲」。一切的过程,亦展现于「

对真如的几种理解

一,唯物论真如观。特点是世界观上和通常的唯物论者没有矛盾,而把一切法无主宰、不常住、无自性之理当作空。典型代表如佛使比丘、松本史朗等。二,有外境的本体论真如观。特点是认为事物背后有一个不变的本体,一切

“真如、实相”是什么意思?

实相,顾名思义就是一切事物万事万物的真实相态, 是世间一切事物的真实状态,缘起性空的法义,相互为之的效果。我们理解实相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长期认知的结果,从不我们修学佛法从虚相到实相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吕澄:谈真如

谈真如今日所谈,为真如名义。先说真如名,是从印土译来,现已习用,但在翻译上,前后颇有变化。原文‘(多 页)他多’,解析之︰‘(多 页)他’为真实;‘多\’,为性。与‘舜若多\’之为空性,是一样结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