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证法师
其实我们凡夫的修行,是很可怜的,每天被五欲所转,还自认为在修道。凡夫总是恶多善少,好不容易行点善法,可能一个执念起,还倒退了。
每天幻想世界的绚丽多彩,其实这个世界的存在,就是我们心的存在。我们的心是识性业障、情感欲望俱全的。所以,从心灵上反应出来的世界,就是充满情感、欲望肆虐、色相俱全的大千世界。即使在睡梦中,我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妄动幻想。这全部都是识性的妄想与业障习气的流转幻灭,因此而掩盖了我们的真如本性。
我们每天在这样一个幻灭的状态中,还自以为是在精进。却不知顿息妄想,反思忏悔。即使有忏悔之心,也是不能深入灵魂深处的碰撞。
那么,真正的修行,只有向自己的内心去求。时刻警惕,消除内心构成的种种妄念、需求、种种仇恨、种种情爱、不平、妒忌乃至种种的自私贪婪幻想。要全部把它们善解掉、化解掉,让心灵回归到一个原本纯净无我寂灭的状态。
此时的内心,才无有诸苦,无有恐怖,无有颠倒妄想。这种如如不变的状态,才是所谓证道的你。他是究竟的、圆满的。他是清净妙体在三界之内彰显的原始面目。
End
◎ 慧 文有一位名叫文道的求道者,是一个云水僧,因久仰慧熏禅师的道风,便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地来到慧熏禅师的道场,在慧熏禅师所居的窟前,跪着说道:末学文道素仰禅师高风,专程来亲近随侍,请和尚慈悲开示!慧
富不限于财物的富有,道德学问的修养是无形、无价的财富。虽不是有形的富有,其实是真正的富有。因为你拥有崇高的人格修养和自己内心的安详,这正是极富有的大业。孟子所说的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的两句话
德山禅师有一次到崇信禅师那里悟道。崇信禅师住在龙潭,德山禅师初到龙潭的时候,因为心情不好,似乎牢骚满腹,于是在山门外大声叫道:说什么圣地龙潭,既不见龙,又不见潭!崇信禅师在山门内应道:你已到了龙潭!德
明海法师《地藏经》第五品经它揭示了地狱的各种相。下面我们来讲一下,为什么地藏菩萨要讲这些?也许你们有的人说,他就是用这个来吓唬我们,让我们来行善呗。地藏菩萨他不会吓唬我们的,他告诉了我们,如果我们造了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贪婪与懈怠,不肯正当地努力工作,只想轻松过日子,这种心态只会带来更辛苦的生活。很久以前,有位穷人困苦潦倒,找不到谋生工作。有一天,他看到富有人家风光地办喜事,就想到:我儿子也已到适
一切法的核心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我们讲到修法要抓住一切法之核心,那究竟什么才是核心呢?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的宗旨是调伏自己的内心,故调心乃佛教最根本之法义,
问:生活阅历不多的孩子,是否愈学佛愈自私?答:不是,不是这样的。你父母学佛学得正,对孩子是正面的影响,不会愈学愈自私的。我跟你们说我学佛,我老伴学佛,我儿子、儿媳妇也学佛,但是我孙女不自私,我孙女今年
孝,是内心的感恩--学诚法师答问孝,就是内心对父母的感恩、尊敬和关爱。父母不一定全对,我们要有智慧懂得如何对待事,但最根本的是以孝心对待人。--学诚法师网友:师父,父母和子女的情感最好,同时也是最苦的
益西降措仁波切我们学佛需要发心好,发心不好就麻烦,身、口、意,意为重要,你做的是善业还是恶业?在哪里辨别?在你的内心上辨别。心善语意善,心恶语意恶。你内心善就是善业,内心恶就是恶业。所以,发菩提心,发
好孩子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林清玄我小时候读书差,考试都考红字,就是考不到60分。有一年考试,我好不容易超过60分,很高兴地拿回家给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饭,他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很奇怪,考这么烂还笑。
人的内心要和谐◎ 净 慧从佛教的立场来看,人的内心要和谐,必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家庭要和谐,必须从慈悲孝敬、友爱尊重做起;社会要和谐,必须从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做起。处理烦恼的方法:第一,要
◎达 照人生所有的境遇,都可以是快乐的,也都可以是痛苦的。古时候,皇宫里面的生活很多人会向往,但是在皇宫里面侯门深似海,伴君如伴虎,如果没有什么智慧和能力,在那里也是很受苦的。也有很多人向往出家人的生
问:善行是否主要是对治自己以往自私自利的习惯,达到无我之境的一种方便呢?元音老人答:善行的确很重要,但不是最主要的,主要还在。佛者,乃觉悟不著相之人也。如不开智慧只作善事,充其量不过做个享福之人罢了。
内心创造和谐才是真正的解脱觉真法师在中国文化中,古人强调修身齐家。首先是修身齐家,而后才是治国平天下。那时,讲五伦,守五常,重孝道。富贵人家,克绳祖武,桂兰齐芳;贫寒之家,菽水承欢,不弃糟糠。嫁过去,
果证法师其实我们凡夫的修行,是很可怜的,每天被五欲所转,还自认为在修道。凡夫总是恶多善少,好不容易行点善法,可能一个执念起,还倒退了。每天幻想世界的绚丽多彩,其实这个世界的存在,就是我们心的存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