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智慧法语:佛说这类人死后会变成飞仙鬼王罗刹
2024-12-18 11:55

【经典原文】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楞严经》

【经文解释】情少想多:怎么叫个情呢?说是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什么叫有情呢?就是有思想、有感觉的。什么叫无情呢?一切的草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说人不是个草,也不是个木头,哪一个人能没有情呢?这人人都给自己讲道理,说人人都有情。可是这个情,在什么时候有情呢?在青年的时候。所以这竖心边,搞一个青年的青,就是年纪正在青春的时候,这就有情。

这个情,最好就把它当成一个爱情来讲。本来情不一定爱情,但在这个地方,就可以当爱情来讲。什么人有爱情?就是青年的男女专门讲爱情。为什么他讲爱情?这你要知道,因为他就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所以他就要讲。一天到晚,都是谈情说爱,谈也谈不完,说也说不完;说了一天不够,两天不够,三天说不完,说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所以青年的男女就迷恋到这个情上,迷了;迷情。所谓业重情迷是凡夫,业障重,情也迷了。这迷,也就是一种执着;执着上,就放不下这个情。

那么情从什么地方来的?从你心里来的。心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性而来的。所以说性流为情。这个性往下一流,这是往下流。说:你真下流啊!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也就是这个意思。往下流,中国人骂人,说:你下流胚!就说你这个人没有出息,你专门往下降,英文叫down,就是一天比一天down,一天比一天down了!那么性流为情,情就流为欲,等到这个欲上,那就是欲火烧身,自己就控制不住自己了。男女这说情不自禁,就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这个情感了。

所以情要少,想要多。这个想,就是想念,就是念玆在玆地,总也不忘。想从什么地方来的?你没看见想字底下有个心字?也是从心那儿来的。从心里才要有个想,他没有思想什么,这个心是不动的。这一想,心上边就有个相。你看中国字造得是特别的妙!在心字上边加个相字,心上边有了形相,就着了形相了。你想什么,就有个什么形相,譬如你想去喝酒,这就有个酒相在心里边;你想吃肉,就有个肉相在心里边。

总而言之,想一切无论什么,甚至于你想国家的事情,有国家的相;想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相。这心里头生出相来了!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现在心生出相来了,所以就有个想,就变成想字了。那么这个想是对不对呢?这个想本来也不对的,不过人都是着相,所以就在心上加个相字,这变成想。

轻举非远:情少想多,这就是轻了;前边不是说轻清吗?轻清,他就往上举了,往上去了。这个非远,也可以说有两种的讲法。说非远嘛,就是不远,这是一个讲法;所以轻举非远,不是远。但是在文法上、文义上,你这样讲,又有一点不太相合。那怎么样讲呢?应该要讲:不是不远。轻举不是不远,就很远的,这是另一个讲法。那么不是不远,多远呢?

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他就可以作为飞仙,或者有大力的这些鬼王,或者飞得很快那个夜叉,或者在地下跑路的这个罗刹鬼。这飞仙,朝游十万里,夜赴九千坛。这么一早晨,可以走十万里;这一个晚间,可以赴九千个地方的道场去。夜叉又叫罗刹,又叫药叉。游于四天,所去无碍:游于四天王天,所到什么地方都没有障碍,没有来阻碍你、挡着你的。

其中若有善愿善心:在天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这一些个众生之中,有发善愿的,或者发善心的。发什么善愿、善心呢?护持我法:就拥护佛法,保护佛法。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我法,就是佛法。或护禁戒:或者发善愿,护持佛所说的戒律。如果有持戒律的人,他就随持戒人:保护着这个持戒人,令这持戒的人一切如意吉祥,能以没有一切的困难,没有一切的麻烦事情。

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者拥护〈楞严咒〉,或者〈大悲咒〉,或者其他种种的咒。他发这种愿拥护这些个神咒,跟随着这个诵咒的人,日夜来守护着。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或者发这种善愿,说:将来若有修道参禅打坐的人,我就去保护着他得到禅定,令他安于法忍,令他得到法忍--对于法,他能忍受。

是等亲住如来座下:发这种善愿的这一等众生,这种护法都常常坐在如来的座下来听法。(度轮法师解)

【经典介绍】《楞严经》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大经,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也是一部著名的破魔宝典,祖师盛赞为开悟的楞严。

End

刘素云:刘素云老师法语摘录

刘素云老师是学佛人的好榜样,是真正的佛弟子,她“老实、听话、真干,”十年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圣号,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两死一生”。身患绝症死路一条;死心塌地一心念佛,战胜顽疾十年成就,念佛

李炳南:各教对于人死后去路有何不同看法?

问:各教对于人死后去路有何不同看法?(黄圣吼)答:有谓人死为鬼者,有谓作善成神者,有谓作善生天者,有谓作善成仙者,且谓鬼神天仙等,皆永恒存在。有谓人死再为人,畜死再变畜等。在佛法指此类言说,名曰常见,

佛教故事:五百只大雁得闻佛法,死后转生天界享福

那时候佛住在波罗奈国,在旷野中为天人等四众弟子演说微妙法义。当时空中有五百只大雁,听到佛说法的殊胜梵音,心里非常欢喜,在天空中盘旋飞翔,不忍远离,很快他们又想飞到世尊那边,刚好有猎人张开罗网在狩猎,五

印光大师法语三则

第一则  世人食肉,已成习惯,但须知无论何肉均有毒,是因生物被杀时,恨心怨气所致。人食之,虽不至实时丧命,但积之既久,则必发而为疮为病。年轻女人,于生大气后,喂孩子奶,其孩每死,亦因生气而奶成毒汁之故

眼前贪图一时快乐 死后要受万劫苦报

眼前贪图一时快乐 死后要受万劫苦报编者按儿女从小,即为教其常念《感应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须念一遍。尽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讲》,依之而行,则自可归于正人君子之域矣。  --印光大师算尽则死。(

法语择要

◎ 弘 一 目中有人助缘多,心中有德福报多, 耳中清静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 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养生之道,在于吃得淡,吃得粗,吃得少; 处世之道,在于吃得苦,吃得亏

印光大师法语

印光大师法语◎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彻悟大师法语

吾人现前一念能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随缘,终日不变。一句所念之佛,全德立名,德外无名。以名召德,名外无德。能念心外,无别所念之佛。所念佛外,无别能念之心。能所不二,生佛宛然。本离四句,本绝百

广钦老和尚法语

广钦老和尚法语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2.有功夫的人,

赵州柏林禅寺龙年吉祥上堂法语

龙腾虎跃洪钧转,海晏河清气象新;更有佛光辉玉宇,无边春色四时欣。龙腾虎跃者,万物生机勃发之意也;洪钧者天也,所谓万机生大块,一气转洪钧。天地造化,万物繁兴,大有之年,龙腾虎跃。海晏河清者,沧海波平,黄

元音老人答:心死后又活起来,怎么办?

问:心死后又活起来,怎么办?元音老人答:难免的。师祖在《解脱歌》里讲:几回生,几回死,亘古亘今只如此。一回死不透,要大死才行,否则又心动了。我们修法时有:大悟十七八,小悟无其数的历程。

法语辑要

法 语 辑 要 ◎ 海 涛 1. 以要言之,无方便者虽行六波罗蜜,内不能离我心,外取诸法相,所谓我是施者,彼是受者,是布施物。是因缘故,不能到佛道!2. 是人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过去作功德无方便故,

老和尚的慈悲法语!

让人醍醐灌顶的30句法语!梦参长老梦参老和尚毕生讲筵不绝,精通显密,高树法幢,德被四方,以百岁高龄复兴道场,日常接见信众,谆谆教诲,被誉为深山中的一盏明灯。他的法语你知道多少?哪句让你触动最大?一起来

示华权师病中法语

印光大师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

护国息灾大悲法会法语

护国息灾大悲法会法语◎ 虚 云开经日上堂法语以杖指法座云:只这宝华王座,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靡不从此豁开人天之正眼,荡扫魔外之邪宗。即今老衲上来,却作么生即得?震声一喝云:狮子窟中狮子吼,象

智慧法语:读经需了义 否则和鹦鹉学舌何异

你诵经吗?你是否觉得佛经拿来读就好了,理解与否并不重要?宋代的慧海和尚,是越州大珠寺的住持。他把读经称之为客语(说客套话),不准大珠寺的僧人一早一晚念诵佛经。当人们提出置疑时,慧海和尚解释道:如鹦鹉只

智慧法语:佛说其实修行无处不在 浑身都是道场

编者按:道场是什么?你知道四大菩萨的道场吗?你的道场在哪里?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慈悲喜舍是道场,其实我们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是道场。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喜是道场,悦乐

陈兵:生与死 - 佛教轮回说-第五章 死亡、死后与出生

第五章死亡、死后与出生佛典中把众生一期的生命,分为生有、本有、中有、死有四大阶段,这里的有,为生存、存在形式之义。生有,指投胎受生的最初一刹那身心;本有,指从出生至濒死的全过程,《俱舍论》颂云:本有谓

智慧法语:南岳怀让禅师说执着坐禅不能通达佛法

《南岳大慧禅师语录》: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白话浅释】:怀让禅师是六祖惠能的法嗣,他接引马祖道一时,

人死后去哪?美国科学家实验结果震惊世界

从2.2万年前最早的火化壁画开始,人类一直没有科学地证实过人死后去了哪儿,但是许多宗教方面的研究给出了答案,例如佛教认为人的生命本体是永不会消亡的。只有承载灵魂的肉体身命会有生灭。物理学家凯瑟琳-弗里

蔬菜汁养生有奇效,这类人要远离它!

蔬菜汁营养好,但不能夸大,更不能代替吃蔬菜。蔬菜打成汁,维生素C和抗氧化成分都有损失,而且跟烹炒的蔬菜相比,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等脂溶性营养成分不能很好地吸收和利用。喝蔬菜汁要适量,因为其在胃内

你一定要看:这三件事决定了人死后最终的去向

信愿行即是信仰、发愿、修行。净土宗依此三者作为往生净土根本愿理,称为往生净土三资粮。资粮者,譬如远行,一者须要资财,二者须要粮食,若缺此二事,绝对难以到达,于此三种资粮中,又有带带关系,先由信生愿,由

智慧法语:我们自性本来清净,为何会起第一念无明?

编者按:我们的自性是本来就清净的,当我们证知到自性时,便恍然大悟:原来一切众生原来都是与我同一体,而且都是一样本来清净。此心本来清净,但以贪嗔痴慢,五欲烦恼,种种业幻,垢浊障蔽,故名众生;此垢若净,即

智慧法语:佛说世间万象如梦变化无常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编者按:佛说世间万象如梦变化无常,我们要知道的是世间的一切都想是睡梦,水泡一般转瞬即逝,所以我们何必要执着呢!佛说世间万象如梦变化无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

智慧法语:佛说这样做必然能够得道

【佛经原文】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智慧法语:皈依三宝是佛教徒的根本

《优婆塞戒经》: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白话注解】:皈依三宝太重要了!如果你为了打破各种苦恼(包括恐惧、烦恼、各种各样的情绪化的东西)的困扰,怎么办?还有如果你想要

智慧法语:有善根的人都信佛说的这部经

【经典原文】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阿弥陀经》【经文解释】舍利弗,你知道吗?我就在这五浊恶世中来说阿弥陀经是太难太难了,行此难

智慧法语:佛说心怀爱欲就像逆风拿着火炬

【佛经原文】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佛说四十二章经》【白话浅释】这是第二十五章,说明了爱欲是不可以接近的,不可以接近爱欲的这种情形。佛言,爱欲之人:佛说,纵欲贪爱的人,

智慧法语:不会掌握说话分寸?佛陀送你一个方法

核心提示:很多人都觉得难以很好把握说话的分寸,在《巴利经藏增支部》中,佛陀告诉大家一个掌握说话分寸的方法。【经典原文】(佛言):婆罗门!我不说应语一切所见;复次,婆罗门!我不说不应语一切所见。婆罗门!

智慧法语:佛说这几类人死后必能升天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经典原文】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楞严经》【经文解释】纯想即飞:纯想,就是没有情,单单有这一个想。这个情,是

智慧法语:星云大师说学佛修行就是迈向人生极限

《迷悟之间》: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也都希望不断地进步;人人希望追求最好、最美、最高的成就,这就是一种超越极限的本能、欲望。但也有的人安于现状,跟现实妥协,不敢跟自己挑战。其实,人生最大的极限是智慧,

智慧法语:佛陀揭秘为啥馋时会流口水 痛时会流泪

【经典原文】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馐,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

[星云法语] 快乐的人生

快乐的人生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即希望生活快乐。快乐是人人一致的希望,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人人都能享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我们如何才会快乐?我提供以下四点意见:一、以舍为有:有的人整天妄想、贪求,这样的人生

[星云法语] 怎样充实人生

怎样充实人生有人说,时间是最公平的,不管贤与不肖,每个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但是同样的时间,为什么有的人日子过得很充实,有的人却浑浑噩噩的虚度一生呢?这当中就在于懂不懂得自我充实,如何自我充实?一、

[星云法语] 人生之最

人生之最人生有二十最是我从生命中体验出来的,好的要保留,坏的要避免,这二十最是:一、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般人总是把对自己不友好的人,当成是自己的敌人,其实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因为外

[星云法语] 人生五味

人生五味过去有一个传说:阎罗王要一个人到世间来投胎,只给他三十岁的寿命。这个人嫌三十岁太少,就跟牛要了十五年,于是可以活到四十五岁;可是他还是不满足,又向狗要了十五年,一下子增加到六十岁了,他仍然觉得

智慧法语:他知道世上一切众生心中的想法

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经典原文】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法华经》【经文解释】此偈颂是佛对舍利弗尊者所说,又诸大圣主:诸,就是一切。大

智慧法语:佛陀用一句话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看法

【经典原文】战胜增怨敌,败苦卧不安。胜败二俱舍,卧觉寂静乐。--《别译杂阿含经》【佛经解释】佛在世时,有一次,阿阇世王挥兵攻入西邻的迦尸国。而身为迦尸国保护国的统领波斯匿王,则从北方出兵驰援,双方在迦

智慧法语:佛陀如何看待大乘小乘之争?

核心提示:对大乘小乘问题,佛陀怎么看?请看佛在《法华经》中怎么说:【经典原文】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法华经》【经文解释】此段偈颂是佛

智慧法语:佛说这几类人死后会堕入地狱

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图片来源:资料图)【经典原文】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沈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

智慧法语:死后还能投生为人的条件是啥?佛告诉你

【经典原文】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楞严经》【经文解释】如果你九想一情,就会往上升;如果九情一想,就一定堕地狱去。现在,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有五分的情、五分的

智慧法语:佛说这类人死后会变成飞仙鬼王罗刹

【经典原文】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智慧法语:佛为啥要劝人远离色欲、财富等五欲?

【经典原文】五欲乐为甘美味,方法杂多搅乱心,见五种欲有过患,应如犀牛任独行。--《经集》【白话解】世间财富、名誉、色欲、食物、睡眠等五欲带来的色、声、香、味、触等种种欲望之乐,如同甘美的饮食对人进行诱

智慧法语:靠这4种途径得来的食物 佛说僧人不能吃

比丘清净自活【经典原文】无学成具我赞赏,胜等善友应亲近,不得受用有罪食,应如犀牛任独行。--《经集》【白话解】证得无学位,修学圆满的阿罗汉的圣者,成就梵行,我赞叹他们所具足的无量功德。对于这样殊胜的善

夏日泡脚养生4大注意 这类人要注意

夏日泡脚养生4大注意时间:避开太饱太饿时、饭后半小时内夏天要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泡脚,因为泡脚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时长:泡脚不

和尚圆寂3年身体不腐死后6天脸色仍红润

2003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享年116岁的妙智和尚双目紧闭安详地圆寂。6天后他的弟子对妙智的身体进行了检查,发现他全身还是软软的,脸上还是红红的。他的弟子尊照其生前遗愿将他的肉身安放在一个特制的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