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智慧法语:死后还能投生为人的条件是啥?佛告诉你
2024-12-18 11:43

【经典原文】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楞严经》

【经文解释】如果你九想一情,就会往上升;如果九情一想,就一定堕地狱去。现在,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有五分的情、五分的想,这情想平均了,也不会飞到天上去做天仙,也不会堕到地狱去做饿鬼。那么到什么地方去呢?就到你我现在这个地方来,我们这个地方就是人间。

生在人间,不是就永远在人间,那么到什么地方去呢?这个地方不过是一个转换的处所;好像搭车,这个地方是一个transfer(转换站),又转那一班车去。那么我们在人间,transfer到什么地方去呢?看你,以前你是五分的想、五分的情,现在看你想多、情多?你若情多,从这个地方就transfer到地狱去了;你若想多,就transfer到天堂上去。你要是没有情了,就transfer到佛国去了。你有一分的情,那也是有阴的;你若没有情了,就纯阳无阴,就是成佛去了!

所以这个地方说想明斯聪:这就是transfer,就是转了;你要是越想越聪明,越想越有智慧,越有智慧就越有智慧。斯聪,就聪明了。就是你修行一天比一天功夫有进步,一天比一天有进步,这个光就一天比一天多一点,一天比一天多一点,多来多去,你那个光和佛光一样了!这就叫想明斯聪。

情幽斯钝:这个情,为什么说它是阴呢?想,是一个很公开的,正大光明的。譬如你修行,你参禅打坐,这是一个正事;你听经,这也是个正事;你学佛法,这都是正事。这想明斯聪,你修行修行,就聪明了。若谈情说爱呢?就不能大家坐到一起谈,一定要男女单独地到花园,或者到海边去,或者到树底下,坐到那个地方,你也小小声讲,他也小小声说。这两个人--广东话叫密针,就是慢慢的;这么一边慢慢谈、慢慢谈,单独两个人谈去,旁人看不见,这就叫幽。跑到树林里头见不得天那个地方,或者是在车里边,或者在船上;总而言之,很少人到的地方,这就叫幽。

幽,就是幽暗,见不得光,没有什么光明。幽暗属阴的,幽来幽去,就愚痴了。钝,就是愚钝、愚痴了。谈来谈去,谈得愚痴了,就堕落了,堕落到无底深坑里去了。所以这个情,为什么它堕落呢?就是你谈来谈去的,两个人一齐堕到苦海里去了,不容易出来的!出来,那可要费一点大的力气。除非有真正善知识,这么拖着你手:出来!把你给拖出来了;要不然的时候,不容易出来的。(度轮法师解)

【经典介绍】《楞严经》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大经,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也是一部著名的破魔宝典,祖师盛赞为开悟的楞严。

End

皈依后还能喝酒吃肉吗

开愿法师问:皈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皈依了以后,还能不能够喝酒、吃肉?因为这个原因,不敢皈依了。法师答:这也是初学者,或者是刚刚接触佛法,还没有想学的人的一个很大的顾虑。因为他不明了,尤其现在的知识分子

刘素云:刘素云老师法语摘录

刘素云老师是学佛人的好榜样,是真正的佛弟子,她“老实、听话、真干,”十年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圣号,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两死一生”。身患绝症死路一条;死心塌地一心念佛,战胜顽疾十年成就,念佛

为人子女要体谅父母的苦

◎ 秦东魁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除掉,去改正,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亲所好,力为具,其实就是讲要养父母之心。养

为人祝福

为人祝福◎心 雄一个苦恼的杂货商来找禅师,向禅师诉苦道,最近他的店的对面开了一家很大的连锁店,将会抢走他的客人,搞不好会迫使店关门。他的家族拥有这间店已经一百年了,如果失去这家店面,那将是他的末路,因

佛告诉你,如何让你庄严美丽

一、心念的力量  一个人的外貌与他的内心思想密不可分。相由心生,外貌多数是内心思想的外在显现。一个人起嗔恨心,那他肯定面目可憎,叫人厌恶。若一个人起慈悲心、柔软心,他的外貌肯定和善,叫人心生欢喜。有位

李炳南:各教对于人死后去路有何不同看法?

问:各教对于人死后去路有何不同看法?(黄圣吼)答:有谓人死为鬼者,有谓作善成神者,有谓作善生天者,有谓作善成仙者,且谓鬼神天仙等,皆永恒存在。有谓人死再为人,畜死再变畜等。在佛法指此类言说,名曰常见,

刘素云:佛法告诉你为什么越害怕的事情就越容易发生

人的心情,许多是阴性的。例如,害怕、自卑、担心、不好意思、焦虑、无奈、烦心、紧张、慌张、怀疑、绝望、遗憾、失落、后悔、想不通、犹豫等等。害怕是促成,很容易招魔。害怕是一个非常招灾的东西,大家千万要高度

佛教故事:五百只大雁得闻佛法,死后转生天界享福

那时候佛住在波罗奈国,在旷野中为天人等四众弟子演说微妙法义。当时空中有五百只大雁,听到佛说法的殊胜梵音,心里非常欢喜,在天空中盘旋飞翔,不忍远离,很快他们又想飞到世尊那边,刚好有猎人张开罗网在狩猎,五

印光大师法语三则

第一则  世人食肉,已成习惯,但须知无论何肉均有毒,是因生物被杀时,恨心怨气所致。人食之,虽不至实时丧命,但积之既久,则必发而为疮为病。年轻女人,于生大气后,喂孩子奶,其孩每死,亦因生气而奶成毒汁之故

普劝为人必修净土

◎ 莲 池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据,以证不妄。《观佛三昧经》,文殊菩萨偈云:愿我命终时,灭

眼前贪图一时快乐 死后要受万劫苦报

眼前贪图一时快乐 死后要受万劫苦报编者按儿女从小,即为教其常念《感应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须念一遍。尽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讲》,依之而行,则自可归于正人君子之域矣。  --印光大师算尽则死。(

法语择要

◎ 弘 一 目中有人助缘多,心中有德福报多, 耳中清静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 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养生之道,在于吃得淡,吃得粗,吃得少; 处世之道,在于吃得苦,吃得亏

印光大师法语

印光大师法语◎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念佛人的为人处世

念佛人的为人处世大安法师印祖常常说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四句话,是对我们行为的一种规范。一个念佛人,在他的心念和行为上,最要紧的是敦伦尽分。敦,是行持,伦,是伦常,君臣、父子、夫妇

彻悟大师法语

吾人现前一念能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随缘,终日不变。一句所念之佛,全德立名,德外无名。以名召德,名外无德。能念心外,无别所念之佛。所念佛外,无别能念之心。能所不二,生佛宛然。本离四句,本绝百

广钦老和尚法语

广钦老和尚法语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2.有功夫的人,

赵州柏林禅寺龙年吉祥上堂法语

龙腾虎跃洪钧转,海晏河清气象新;更有佛光辉玉宇,无边春色四时欣。龙腾虎跃者,万物生机勃发之意也;洪钧者天也,所谓万机生大块,一气转洪钧。天地造化,万物繁兴,大有之年,龙腾虎跃。海晏河清者,沧海波平,黄

告诉你什么是佛缘

很多刚接触佛教的人,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某某高人说我有佛缘,你看我是不是佛缘很深?今天就来告诉你,什么是佛缘。一、心中有佛是佛缘佛缘,是心与佛的交流。学佛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修佛

事办方可为人

事办方可为人◎ 莲池古人大彻大悟,参学事毕,且于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不惜口头生醭①。龙天推出,方乃为人。故辞法席②者,愿生生居学地而自锻炼。予出家时,笃奉此语,佩之胸襟。后以病入山,久久不觉渐成丛林③

元音老人答:心死后又活起来,怎么办?

问:心死后又活起来,怎么办?元音老人答:难免的。师祖在《解脱歌》里讲:几回生,几回死,亘古亘今只如此。一回死不透,要大死才行,否则又心动了。我们修法时有:大悟十七八,小悟无其数的历程。

法语辑要

法 语 辑 要 ◎ 海 涛 1. 以要言之,无方便者虽行六波罗蜜,内不能离我心,外取诸法相,所谓我是施者,彼是受者,是布施物。是因缘故,不能到佛道!2. 是人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过去作功德无方便故,

老和尚的慈悲法语!

让人醍醐灌顶的30句法语!梦参长老梦参老和尚毕生讲筵不绝,精通显密,高树法幢,德被四方,以百岁高龄复兴道场,日常接见信众,谆谆教诲,被誉为深山中的一盏明灯。他的法语你知道多少?哪句让你触动最大?一起来

示华权师病中法语

印光大师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

护国息灾大悲法会法语

护国息灾大悲法会法语◎ 虚 云开经日上堂法语以杖指法座云:只这宝华王座,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靡不从此豁开人天之正眼,荡扫魔外之邪宗。即今老衲上来,却作么生即得?震声一喝云:狮子窟中狮子吼,象

智慧法语:读经需了义 否则和鹦鹉学舌何异

你诵经吗?你是否觉得佛经拿来读就好了,理解与否并不重要?宋代的慧海和尚,是越州大珠寺的住持。他把读经称之为客语(说客套话),不准大珠寺的僧人一早一晚念诵佛经。当人们提出置疑时,慧海和尚解释道:如鹦鹉只

智慧法语:佛说其实修行无处不在 浑身都是道场

编者按:道场是什么?你知道四大菩萨的道场吗?你的道场在哪里?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慈悲喜舍是道场,其实我们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是道场。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喜是道场,悦乐

这种水果浑身都是宝 不仅好吃又解渴还能美容养颜

橘子浑身都是宝,不但果肉功效众多,果皮也芳香宜人、有不少功效。而橘子作为一种养生水果,除具有食用价值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那橘子具体有什么功效呢?1、生津止渴橘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柠檬酸,具有

《菜根谭》:四大人生智慧,学会为人处世

《菜根谭》是一部为关于人处世的奇书,成书四百多年以来,颇受赞誉。古人云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菜根谭》中的智慧包罗万象,以儒家思想为根底,又融合了释道两家的思想,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义。而且文字空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为人,360度处世!

先做人,后做事;先为人,后处世。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炼内功,提高自己为人处世的品质修为,人做好了,事才有可能做好。只把眼睛盯在事上,无视或轻视做人,是不能把事做好的。人生在世,处世为人,离不开做人与做

陈兵:生与死 - 佛教轮回说-第五章 死亡、死后与出生

第五章死亡、死后与出生佛典中把众生一期的生命,分为生有、本有、中有、死有四大阶段,这里的有,为生存、存在形式之义。生有,指投胎受生的最初一刹那身心;本有,指从出生至濒死的全过程,《俱舍论》颂云:本有谓

信佛多年仍不快乐 高僧三句话告诉你真正原因

有些人皈依后,仍然不觉得快乐,执念不断,烦恼不断,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从下文禅师与信众的对话中感悟一二。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

一日禅|为人低调是一种绝学

低调做人,还意味着你必须丢掉一些东西,比如身份感、优越感、尊贵感、荣耀感等等。低调,不是压抑自身的欲望,而是自然而然,修养品性,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能为人着想,能顾全大局,

“真人”和“仙人”差别有多大,让神仙来告诉你!

真人始出于庄子,在《庄子大宗师》内有详细地描述,是庄子塑造的重要的理想人格。仙人则是道教神仙信仰的对象。 那么为什么要以葛洪 的《抱朴子内篇》来阐述仙人形象呢?因为在葛洪以前,道教神仙长生思想虽然已经

一日禅|读书不仅能养心还能养颜

阅读不但能够让我有一个好的心境,能够养心,而且能够养生。多读点书吧,从读书中获得快乐,调整心态,或许可以尽你之可能长寿。你看大学者中寿星相当多,就是这个道理。阅读能养心,能养生,我还要加上能养颜。一个

功效超乎你想象!这九种素食不但能防病还能治病

不论东西方都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饮食能影响健康,不是什么新的想法。为什么素食能维持身体健康?中国农村流传着古语:青菜豆腐吃了保平安。现在事实也证明,吃素不但能防病,而且还可以治病。1、莴笋叶用莴笋含

李时珍告诉你怎么不得病!放在手机上别丢了

1.饱不洗头,饿不洗澡。冷水洗脸,美容保健。汗水没落,冷水莫浇。温水刷牙,防敏固齿。2.吃米带糠,吃菜带帮。男不离韭,女不离藕。青红萝卜,生克熟补。食不过饱,饱不急卧。3.养生在动,养心在静。心不清净

智慧法语:南岳怀让禅师说执着坐禅不能通达佛法

《南岳大慧禅师语录》: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白话浅释】:怀让禅师是六祖惠能的法嗣,他接引马祖道一时,

最全修道入门,老道长万字长文告诉你!

道长简介:刘培中,清光绪九年(西元1883年)十月十九日吉时生於山东省临沂县,单名「鑫」,字培中,後以字行,师生而灵慧,五月能言,有神童之目,先祖世世封侯,为鲁之巨族。父刘炳臣,清廷世袭侯爵。母吴氏。

人死后去哪?美国科学家实验结果震惊世界

从2.2万年前最早的火化壁画开始,人类一直没有科学地证实过人死后去了哪儿,但是许多宗教方面的研究给出了答案,例如佛教认为人的生命本体是永不会消亡的。只有承载灵魂的肉体身命会有生灭。物理学家凯瑟琳-弗里

莲藕妙处:含多种维生素还能美容抗衰老

换季时节昼夜温差大,容易造成免疫力低下,患口腔疾病,莲藕对治疗口腔炎症十分有效。莲藕中富含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利。那么,莲藕究竟适合哪些人食用呢?莲藕是荷花的茎,很早就被用做药材,有益健康。莲

你一定要看:这三件事决定了人死后最终的去向

信愿行即是信仰、发愿、修行。净土宗依此三者作为往生净土根本愿理,称为往生净土三资粮。资粮者,譬如远行,一者须要资财,二者须要粮食,若缺此二事,绝对难以到达,于此三种资粮中,又有带带关系,先由信生愿,由

智慧法语:我们自性本来清净,为何会起第一念无明?

编者按:我们的自性是本来就清净的,当我们证知到自性时,便恍然大悟:原来一切众生原来都是与我同一体,而且都是一样本来清净。此心本来清净,但以贪嗔痴慢,五欲烦恼,种种业幻,垢浊障蔽,故名众生;此垢若净,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