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祗园说法
2024-11-18 10:03

演培法师

王舍城是摩竭陀国的首都,佛法在这儿迅速发展,佛陀的声誉很快传到远近。当时北方拘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中,有一位商人名叫须达多,是很富有而又乐善好施,特别是喜欢济助孤独无援的人,所以被世人尊称为给孤独长者。由于他经常因商事到摩竭陀国的王舍城来,且多数住在首罗长者的家中,彼此的感情自是非常融洽。

首罗长者在王舍城受了佛陀的教化,真诚归依了三宝,对三宝的信心亦极虔敬。有天特备丰盛的筵席,恭请佛陀及诸弟子到家中应供。须达多长者为了他的第七公子向首罗长者的小姐求婚,刚好在这天的前夕到来。看到他家中上下忙碌不已,不知要办什么重大的喜事,心里好像有个疑团在盘旋着,不问清楚总是不大舒服的样子。于是在闲谈中就问首罗长者道:你府上今晚这样忙碌不已,是不是有什么庆典要在明日举行?

首罗长者听到须达多这样问,就欣慰地回答:我家明天没有什么特别重大喜事,只是恭请佛陀及其弟子到寒舍来应供。佛是人间的觉者,亦是众生的福田,我得有机缘供养佛陀及其弟子,真是我平生最大的幸事,世间没有比这供养更为重大的喜事,所以我家上下欢天喜地地准备明天供佛。第二日,佛陀于应供后,为首罗长者等说法,须达多听了深受感动,立刻对佛生起高度的敬信,诚心诚意归依了佛陀,做了三宝弟子。但他不为个人得到的法益满足,于是想起舍卫城中的大众,亦应得到佛陀的教化,使他们都能沾染法益,因而就向佛陀诚恳说道:拘萨罗国是个大国,舍卫城中人口众多,我想敬请佛陀到那儿,宣扬觉者真理之音,唤醒那些尚在迷梦中沉睡着的人群,使他们亦能过着真理的生活。吾佛是大慈大悲的,恳祈不吝慈悲,接受我的礼请。到了那里,佛及弟子们的一切生活费用,我会完全负责供养,只求佛陀说法度生,这些都不需要佛陀操心!

佛陀看到须达多这样的诚挚,不忍拂逆他的善意,自己是以度生为己任的,当然接受他的请求。不过佛陀还对须达多这样说:我去说法度生是不成问题的,但不是我独自一人去,我的很多弟子亦会随我去的,不知那儿有没有可供居住的房舍? 如这问题可以解决,随时我会去舍卫国一行的。须达多听佛这样说,知佛已慈悲应允,就回答佛陀说:住处不成问题,我回国后,会觅一幅适当的胜地,建造一座宏伟的精舍,供佛及僧众们居住,同时亦作为弘法的基地。总之,只要佛陀慈悲允许,我会尽我的力量做到尽善尽美,让佛安心的说法度生,使僧安心地精进修道。佛陀被须达多的真诚所感,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而须达多所得到的喜悦更不是笔墨所能形容的。所以礼佛辞退,即日就要回国。佛为慎重起见,并派舍利弗与他回国,协助他在舍卫城外觅地建寺。这一方面是为安定须达多的心,另方面也是为将来可以在那儿展开长期的弘化工作。

须达多在舍利弗领导下回到拘萨罗国的舍卫城,立即到处寻觅适当地点,以期作为佛陀弘化的圣地。可是找了很多地方,不是舍利弗觉得不适合,就是须达多亦认为不理想,最后发现离城不远不近有座园林,确是一个最为理想的地方,舍利弗与须达多均感满意。这座园林是属[祗] 陀太子所有,而且太子亦很爱这座园林,能不能够到手成为一大问题。不过这个理想的弘化的地方与僧众的修道之所,不能因为是属于太子的,就不设法将之争取过来,建筑精舍供养佛陀。于是须达多不顾一切,亲自到太子处向他求让,最初太子是不愿意的,但经长者的一再恳切要求,太子对须达多戏说:你觉得这个园林不错,并要以金钱买下建立精舍,请佛来此说法度生,这当然是极为难得的。为了满足你的心愿,我的园林可让给你。但你要以黄金布满园地,然后园林才可属你,如有寸地没有铺上黄金,你就休想得到这座园林,兴建弘法度生的精舍!

[祗] 陀太子这样说,以为可以阻止须达多购地,哪知不但没有阻止得了,反而真的立刻行动起来,回家打开金库宝藏,亲自督导象马车乘,搬运黄金去铺园地。太子看他这样认真行事,深受感动。于是向须达多建议说:你请佛陀来说法度生,相信佛定是一个伟大的圣者,不然不会使你为宗教而这样牺牲。园地你既铺满了黄金,就算你供佛及僧,但为表示我对佛的尊敬,园中的树木就算我奉献佛陀。精舍的基地问题解决,于是舍利弗设计蓝图,监督兴建壮丽的精舍。到了精舍竣工,佛陀为之取名[祗] 树给孤独园,亦即一般说的[祗] 洹精舍。这精舍据有部律说,佛在世时,有十六大院,每院六十房;十二游经则说,有十二佛图,七十二讲堂,三千六百间屋,五百楼阁。不但是个可容千人的大精舍,而且是个堂皇庄严的佛寺。不但长者对这精舍的建造很满意,就是[祗] 陀太子亦因自己的名字放在精舍的称号上,更是感到满心欢喜,大家均认为佛为精舍定名,是最大智慧的表现。

[祗] 树给孤独园建成以后,须达多很快迎请佛陀及诸僧众到来,展开佛教的弘化工作。当佛及诸弟子安定住下,首先来礼谒佛陀的是拘萨罗国的国王波斯匿。他久闻佛是人间的觉者,但从未见过佛,在他的心目中,以为佛是很年老的,但一见后,只不过是个三十多岁的青年,不免对佛的觉悟感到怀疑,认为年轻人不可能证觉的。于是对初来时的崇敬心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佛为挫抑他的高傲狂态,特地开示他对年轻人不可蔑视。蔑视青年人或看不起任何人,都不是做人之道,做人应很谦虚平等看待一切。贵为国王更要不分贫富贵贱男女老少,一视同仁,为全体人民谋取最大的福利,让人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波斯匿王听了佛陀这番开示,觉得佛陀的法音的确是不同凡响,不愧为人间觉者,实是人类的救星。于是对佛生起真诚的信仰,请求做佛的弟子,发心归依三宝,从此成为佛教最有力的护法,使佛教的声势播及四方。

从此,佛以摩竭陀与拘萨罗二国为南北两大中心,往复游化于恒河两岸的中印度诸国,用巧妙的譬喻,广博的事例,兴趣深长的因缘谈等,不择僧俗贤愚,不嫌贫富贵贱,不问男女老少,不别根性利钝,向所有的不同阶级,不同人众,说其各各适应的正法,教化社会的每个人。使得受化的人群不论是接触到佛陀的圆满而崇高的人格,不论是听闻到佛陀的甚深而微妙的说法,无不感到心满意足,归投到佛的座下,成为佛陀的弟子。诸在俗弟子到处奉献精舍或林园。如毗舍离在东园奉献鹿子母讲堂,或赴王舍城对岸吠舍离城,在城外大林建立重阁讲堂,或在西方侨赏弥城,建立瞿史罗园精舍等。因而使得教团更为扩大发展,闻风来归的信徒更为众多,各国国王信奉三宝的,亦不在少数。这固得力于佛陀的完美人格,而佛所宣扬的真理之音,尤为广大人群所信服,认为真理在佛陀一面,唯有依止佛陀和奉行正法,才能得到真理的消息,所以纷纷归依三宝信奉佛陀。

佛于成道后,弘化的道场除了竹林、[祗] 园二大精舍经常说法,还有如上所说的各个精舍和讲堂,亦是佛陀止住的说法处。其外如王舍城外的灵鹫山和温泉林,吠舍离城外的牛角林、拘尸那揭罗城外的娑罗林、迦吡罗卫城外的尼拘律园等,甚至很多的山岗和林园,皆是佛陀随缘化度之所。总之,当时印度,东自瞻波,西自至侨赏弥、摩偷罗,南自摩竭陀,北至迦毗罗卫,皆是佛陀游化的区域,圣迹遍于恒河两岸,受到法益群众真是无法估计。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教团是怎样有力的向四方发展,成为印度最具威势的教团,亦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教团。教团在佛陀领导下,不论游化到什么地方,所需要的一切,如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乃至一般日用品,都能得到信众的无私供奉,甚至有时一日达数百车之多,不能不说这是佛陀伟大的感化力!

摘自《人间佛陀》

End

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

佛像是木石所造,人心却不是木石。把它当做木头,它就是木头;当做佛像,它就代表着无上的悲智。建造寺庙、塑立佛像、供养宝藏等,都是历代大护法、大居士之力,用以表达内心的信仰。国外最好的东西都用来建造教堂,

在家人能讲经说法吗

◎ 大 安在家人不是说不能讲法,以交流的形式跟大家谈一谈也是可以的。  佛陀在世的时候,作为居士的给孤独长者,虽然都已证到初果,但他在讲法之前也要先向比丘顶礼,也不升大座,就坐在旁边的座位上来说一说他

传印长老:讲经说法的十大意义

一、讲经说法,是出家僧伽的天职,即本职工作。依佛为师,出家为僧,则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化众生以利他;利他既是自利,自利完全是为利他。自他同体,若无众生,即无佛故。经中将众生譬喻为树根,把佛菩萨譬喻为枝叶

请法的功德比说法的功德大

◎ 大 愿是名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诸佛别无境界。唯以智慧光明。随顺众生而作佛事。此念佛人亦复如是。由信解具足故。能入佛智慧。由观行具足故。能见佛光明。智慧光明不从人得。唯藉缘因得显发故

五时说法

五 时 说 法◎ 潘 麟五时说法是指佛陀自31岁在菩提树下证得圆觉之后,于八十岁寂灭前,驻世传法49年。在这49年传教讲法中,根据其教义和教法,可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简称五时说法。五时说法是中国最早创

祗园说法

演培法师王舍城是摩竭陀国的首都,佛法在这儿迅速发展,佛陀的声誉很快传到远近。当时北方拘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中,有一位商人名叫须达多,是很富有而又乐善好施,特别是喜欢济助孤独无援的人,所以被世人尊称为给孤

佛像不能随便佩戴!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

佛像是木石所造,人心却不是木石。把它当做木头,它就是木头;当做佛像,它就代表着无上的悲智。建造寺庙、塑立佛像、供养宝藏等,都是历代大护法、大居士之力,用以表达内心的信仰。国外最好的东西都用来建造教堂,

月称菩萨说法

月称菩萨说:即使众生的所有痛苦,一点儿不遗漏地全部落在自己身上,在轮回未穷尽之际,种种苦相每一刹那都来损害自己的身心,也不会因此而感到恐怖畏惧。也就是说当众生所有的痛苦突然全部落在自己身上,直到尽生死

香积佛如何说法 [南怀瑾]

“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现在饭吃完了,维摩居士就向上方众香国来的大菩萨们提问,香积佛是怎么说法的?“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

佛经中对五逆罪的说法

1、大小乘通用五逆罪:(1)杀父杀母;(2)杀阿罗汉;(3)出佛身血;(4)破和合僧;(5)诽谤正法。(《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五)2、大乘五逆罪:(1)破坏塔寺,烧毁经像,夺取三宝之物。或教唆他人行此

五戒十善的说法

这个“十善”网上的说法不同。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十善: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挖耳罗汉从古至今的说法

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为五代·张玄及贯休所绘。其后,宋·苏东坡分别为此二画题十八首赞,并于贯休所作标出罗汉名称。此外,杭州飞来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罗汉像,也

金刚利菩萨说法

次言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是本来成就,就说不到菩提涅盘,成佛不成佛,轮回非轮回矣,然以声闻境界,未入亲证,法见未除,落于断灭,尚不明此旨,何况众生劣见,以小如萤火之有思维我见心,测度大如须弥之圆觉境耶,故

范古农答:释迦佛现在说法否。

问:释迦佛现在说法否。范古农答:法华云[佛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参参。智者大师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可证知现在说法也。

黑财神是最灵验的财神 有什么说法

黑财神藏名(臧哈纳玻),乃是五方佛里面的东方金刚不动佛,为了利益娑婆众生能脱离穷困之苦恼而化现,主要为驱除所有恶运纠缠,并使一切善愿都能心想事成圆满无碍。据莲华生大士所说,金刚手菩萨在北方夜叉净土世

佛教法衣的说法

释尊所制定之衣服有三衣、五衣等,通称法衣。中国、日本等地,由于气候、风俗上异于印度,加上历史变迁,故法衣之范围有所增广,形式也较原制多样,凡僧尼在佛事、法会期间所穿,被认为不违背戒律佛法之衣服,皆可称

宋智明:第二十九课 天台说法观

第二十九课 天台说法观佛法在默也在说。讲说佛法是台宗行人的广大悲愿;也是利济众生,开显心量,增进观力的一个殊胜方便,同时又是使佛法久传不衰,发扬光大的唯一因缘。因此,天台法门立有说法观的这一重要课题。

斗战胜佛在佛家中的说法

斗战胜佛是佛教里著名的三十五佛中的一位。佛就是觉悟者,是佛家的说法。“三十五佛”指常住十方一切世界的三十五佛。《决定毗尼经》中说过犯了五五间业的人,应在三十五佛面前诚心忏悔。何以号为“斗战圣”只因私心

斗战胜佛的佛教说法

《题齐天大圣之斗战圣佛/圣神贤》诗曰:蟠桃园里曾赴会,阎罗殿上只升堂。龙宫宝座一时换,玉境凌霄我称皇。瑶池美酒呼来畅,兜率金丹吞更欢。天生本性自由惯,不坐仙山不坐禅。女娲彩石机灵开,一朝变幻入世来。六

古代禅林的说法礼忏仪轨!

古代禅林中有内容与形式各不相同的说法和礼忏仪轨。禅林中的说法有不定时说法的小参,有讲说戒法的说戒,有上法堂说法的上堂,有登高座为大众说法的升座,也有在大众面前发露求忏悔的忏摩等。一、小参“小参”是禅

持经观音的现身说法

持经观音因手持经卷故名。相当于《法华经·普门品》所载,“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之观音化身。此系因声闻乃听闻如来之说法而得道者,故以手持经卷表示之。其形像为菩萨坐岩石上,右手奉持经卷,左

法身说法

法身说法者,密教之常谈也。在于显教,以法身无说,报化有说为通途,唯台家之圆教,独云法身有说。言法身如来具一切之德,何使无说法之义?净名疏曰:‘法身无缘冥资,一切无说而说,即是法身说法。’ 四明教行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