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执著是苦
2024-11-19 09:09

执著是苦

问:为什么执著就是苦?

答:执著是迷惑障碍之境,圆融是智照解脱之境。然此是学问与功夫问题,非是初机所能明了,若误解便是魔境,初机在不明教相之时,只可依教奉行,不宜躐阶谈玄说妙。

摘自《佛学问答类编》

End

刘素云:生活中的执著怎么理解?

问:生活中的执著怎么理解?请刘老师举例,我们怎样克服?答:我不知道你怎么个执著法,比如说学历高、工资高、有职位,可能比较爱打扮,你是不是执著这名牌?你让我举例,因为我对你本人不太了解,我不知道你执著的

执著是妄念的土壤

◎ 济 群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痛苦之因?就必须放下对世间的执著。但这些执著是有粘性的,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需要通过相应的思维和观修来解决。念死无常,就是帮助我们对治执著的有效手段。生命虽然生生不息,但

梦参开示:不执著

◎ 梦 参你执著的不得了,就不能够随缘,一随缘就变了。达到随缘不变,那你必须观,观身无所取,那身业就没有了;观修无所著是意业,意业也没有了。对于一切法无所住,无所住就不执著,一切法都不执著。佛说一切法

执著是苦

执著是苦问:为什么执著就是苦? 答:执著是迷惑障碍之境,圆融是智照解脱之境。然此是学问与功夫问题,非是初机所能明了,若误解便是魔境,初机在不明教相之时,只可依教奉行,不宜躐阶谈玄说妙。 摘自《佛学问

一日禅:放下一切执著

如果死亡只出现一次,我们就没有机会认识它。但幸运的是,生命就是生死共舞,无常律动。每当我听到山溪奔腾、浪涛拍岸,或自己的心跳声,宛如听到无常的声音。这些改变,这些小死亡,都是我们活生生地,在和死亡接触

智敏上师:凡夫说一切不执著 听起来高深但是假的

我们修行的人,见、行两个是不能分割的。见,就是我们的知见,由闻、思、修,要从听闻正法来的。这个见解,最高的见解就是自性空与缘生因果、二互不违而相助出生。世俗的正见,我们说就是因果不昧。一切法,应该知道

雪漠:人类所有烦恼都源于分别心和执著

人类所有烦恼都源于分别心和执著要永远记住,人类的所有烦恼都源于分别心和执著。你富有,我贫穷,我就痛苦;你美丽,我丑陋,我就烦恼;你对他好,对我不好,我就失落……烦恼的起源,就是分别心。有了分别心,才有

雪漠:不要执著,但要精进

不要执著,但要精进不要执著于过去的事情,不要执著于当下的某个想法,更不要执著于自己给未来定下的某个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做什么都要随随便便。不要执著,指的是在专注、尽力、精进的基础上,不强求结果,一切随

雪漠:如何破除执著、拒绝诱惑?

◎陈亦新:您是如何破除执著、拒绝诱惑的?●雪漠:要心如明镜,朗照万物,镜子本体却又如如不动。你当然也可以参与一些世间事务,你可以参与,但不要让它把你的心弄得一塌糊涂。无论做事的结果如何,你都不要大惊小

雪漠:有执著必无解脱

有执著必无解脱六为色贪结,贪爱诸光明。看似受禅乐,欲望昏昧中。由欲静止故,清晰而空明。看似得自由,其实不究竟。什么叫色?佛教中的色,常指物质世界里物质存在的总称,与心相对。它是五蕴中之色蕴,五位法中的

雪漠:执著与解脱也是一体两面

执著与解脱也是一体两面离执而解脱,寡欲且清心。不争亦不执,离苦大乐生。真心与妄心是一体两面,浊世与净土是一体两面,执著与解脱,实际上也是一体两面。所以说,不执著的同时,就得到了解脱,而不是在离开执著之

德自在尊者详解执著的意思

在佛经里面,也常将“执著”称为“妄想”,且常常将两者合在一起并称为“妄想执著”。所谓“妄想”,就是心虚妄地想像、虚构、假立某个对境。事实上,心妄想的对境本来不存在,由于心本身妄想的缘故,心自己就错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