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中国高收入人群从“守富”转变为”享富”,注重健康养生!
2024-12-19 09:59

胡润研究院携手中国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吉林长白山举办2014长白山慢生活论坛,联合发布《2014中国高净值人群养生白皮书》。报告揭全面分析了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养生需求、养生方式。

在中国,养生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所谓养生之道,注重的不仅是形体的养护,更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在物质财富的积累日渐丰厚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养生文化,尤其是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在完成了创富,步入守富的阶段后,享富已经日渐 成为话题。而当今居住环境的不理想,食品安全,空气与水资源的质量问题日益凸显,而另一方面,看到一些企业家英年早逝的例子,使得高净值人群对自我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健康需求更是位列各项需求的第一位。

高净值人群注重养生

中国千万富豪平均年龄38岁,亿万富豪39岁。男女比例为6:4。平均每月出差8天,即1/4的时间在路上。而假期很少,除国家法定假日,千万富豪平均假期只有7.5天,亿万富豪11天,周末工作却较多。工作繁忙,压力大,导致他们的身体健康问题,使其不得不更多地关注健康养生。健康饮食和运动是首选养生方式,其次是定期体检。平均每周运动3小时。约 8 成每年体检一次,也有 14% 每半年体检一次。6成不抽烟,4成表示不喝酒,比五年前增加一倍。亿万富豪抽烟喝酒的多一点。如果喝酒,红酒是绝对首选。平均工作日睡眠时间6.2小时, 周末睡眠6.9小时。维生素是他们最青睐的西医保健品,中医保健品最爱人参。在物理理疗中,足疗格外受到追捧,亿万富豪最喜欢推拿和Spa。平均每周做一 次按摩/ Spa ,其中3成每周做2次以上,男性频率高于女性。生态旅游成为他们的理想追求。

高净值人群养生需求:对自身健康的满意度不高,平均79分;最想拥有的是健康。加班和熬夜是最大的健康困扰;失眠多梦、头痛头晕和易疲倦是最普遍的健康问题。

调查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认为健康相比教育、社会责任更为重要,位列心灵投资第一位。

他们对自身健康的满意度不高,平均79分(满分100分),满意度超过90分的比例不到1成。

他们最想拥有的是健康,最担心的也是个人健康问题。将近6成的高净值人群会加班,分别有超过4成会熬夜和饮食不规律,近4成饮酒过量,近3成抽烟。这些问题都造成了高净值人群很大的健康困扰,使他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缺乏信心。

他们平均工作日睡眠 6.2 小时, 周末睡眠 6.9 小时。睡眠不足甚至失眠是高净值人群中最普遍的健康问题,超过3成的高净值人群会失眠多梦;头痛头晕和易疲倦的人群也分别超过3成;其次是记忆力下降和肩颈不适,其比例均超过20%。

高净值人群为了自己及家人的养生,分别有超过2成会雇佣营养师、健康顾问和运动教练,有18%有家庭医生。

高净值人群养生方式

健康饮食和运动是高净值人群最普遍的养生方式,分别有超过8成的人选择,其次是定期体检 (78%)。家庭医生/健康顾问(13%)这种定制型健康管理方式对于女性的吸引力较高。除了饮食、运动等传统健康管理方式,医疗旅游、医疗俱乐部/会 所、注射羊胎素等新兴健康管理方式正在逐渐被高净值人群接受和尝试。

饮食养生 过8成的高净值人群通过规律饮食来管理饮食,3/4会注意控制饮食量,过6成控制油腻食物,5成控制刺激食物,不喝酒的比例也高达4成多。

运动养生 81%的高净值人群会选择运动来养生,而跑步是最受欢迎的运动方式,达到78%的高比例,其次是羽毛球(46% )和游泳(36%),在这三项运动中,男性和女性的差异不大。资产级别越高的高净值人群对于高尔夫和网球的兴趣也越大。高净值人群运动频率很高。平均每周运动3 次,每次1 小时。每天运动的比例达到17%,将近2成的高净值人群每周运动5次。上海佘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的入会费比五年前上涨了60%,而一包中华香烟的价格却还 与五年前一样。

名利和财富,不代表身体健康,在追求过程中,多留意身体变化,及时体检就医,方能避免不幸发生。

End

中国佛教第一僧 朱士行

◎无 碍汉、魏时代,官方是不准汉人出家的。当时佛教如同黄老学说一样,只是在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中流传和崇信。沙门不入王者,没有出家受戒的僧人,就连伊存、景卢等,也仅是居士、信徒而已。直到西晋后赵石虎时代

新时代下中国佛教慈善的特点

明生法师慈善是学佛的根本,要成为佛教徒生命的全部  作为中国佛教协会慈善委员会的主任,我有责任跟大家讲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做慈善。我觉得做慈善工作是我们佛教徒学佛的根本,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在利生,也就是说弘

对治中国人通病的佛法

◎ 太 虚佛如一个大医生,能善知一切的方药,遍医一切的病症。又如一个医剂师,能采集一切的药材,配成一切的药品。佛法如一部大医书,种种的病理医方,无不载明。又如一爿大药铺,种种的药材药品无不备蓄。但医药

李炳南:孝是中国人的根性

中国的古训夫孝德之本也百行孝为先这一类的话很多,不能枚举,只就这两句上看,便知做人的根本是个孝字。父母活著的奉养,死了的丧葬,都要尽上十二分力量去办,这也不算完事,还得永远的祭祀,才觉孝道无亏。佛教讲

修行别注重形式

老和尚精进是好的,下决心是好的,但是你要先衡量一下环境,看看自己的力量,要渐进地。顿入,我们是不可能的。修行的时候不要贪多,像我们好多道友也练习盘双腿,那是自然的,能盘上就不错,那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

李炳南:释迦佛有没有在中国现身教化?

问:释迦佛有没有在中国现身教化呢?(林秀艳)答:释尊法身,遍满虚空,娑婆世界,处处应现,不过我辈凡夫,睹面不识。隋朝智者大师,人以释迦呼之,此其显者,暗示者则不知凡几矣。再者,释尊之舍利,与众圣典记律

汉明帝夜梦金人,佛法传到中国的一个胜妙缘起

汉明帝夜梦金人,是佛法正式传到中国的一个胜妙的缘起。这在《后汉书》里都有记载。汉明帝刘庄,在永平十年,就是公元64年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金黄色的高大的人,项背后面有日月之光,来到他的庭院当中。这个梦很

钟茂森:振兴中国精神(第二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振兴中国精神」。昨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中国精神十条纲领头三条,所谓是「一体、二相、三宝」,这三条是讲我们本性,或者是自性体相用,我们用性德来代表,这是我们本来的样

钟茂森:振兴中国精神(第一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中国精神。在最近我们看到,我们国家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复兴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到底是什么,如何来复兴?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中国精神。】可以说是做为一

钟茂森:振兴中国精神(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振兴中国精神」。前两集我们学习了中国精神十大纲领里面从一到六。一到三讲明德,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四到十是修德,明明德,这是我们修学的纲领,我们讲了四勿、五常和六和

中国佛教义学概说

佛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宗教,教理研究是佛教信仰的理论基础,是学佛修行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佛陀把学习佛法归纳为闻思修三个步骤,学佛以闻思为开端,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

佛教传入中国

◎ 任继愈王莽时期,西域各国因王莽的倒行逆施和欺诈政策而先后叛离朝廷。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焉耆诸国杀都护但钦。天凤三年(公元16年),王莽派大使五威将王骏、西域都护李崇率领戊己校尉出西域,当时各

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

◎ 太 虚中国佛学,并非与发源之印度及弘扬于世界各国的截然孤立,不过从中国佛教历史研究,就有中国佛学的特殊面目与系统,把中国佛学的特殊面目与系统讲出来,故成为中国佛学。今先讲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什么叫

世界眼光 中国话语

◎ 洪修平由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二十余位学者参与撰写的《世界佛教通史》(14卷)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部耗时8年共800多万字的皇皇巨著,以世界的眼

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

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 程恭让为什么要提佛教的转型发展呢?我知道有些人看到这个题目,见到转型发展的字眼,就要摇头,乃至反对,这种情结说到底就是我提过的当代中国佛教或当代中国佛教文化的第四大危机原教旨

中国佛寺志丛刊

◎ 一 音在印度,早期佛教并无寺院。佛教徒按照佛陀制定的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法以养慧命的制度,白天到村镇说法,晚上回到山林,坐在树下,专修禅定。后来摩揭陀国的频毗沙罗王,布施迦蓝陀竹园,印度佛僧才有了

禅宗学在中国的发展

◎ 理 证 佛教中国化同步展开的禅的中国化,使禅与禅行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对心性的重视在禅学中日益突出,禅与禅行也逐渐突破原有坐禅入定的藩篱而趋向于观心守心、随缘安心。南朝时期的宝志和傅大士之禅就表现出

《中国观音文化史》前言

◎ 吴 燕白马驮经入华以来,苍狗白云,时移世易,佛教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在中国深深扎根,尤其是观音文化, 仅仅是佛教文献典籍中的经典、法门、仪轨、经咒、图谱等,便已品种繁多,汗牛充栋;至于不同身相和材质的

中国佛教思想选编本说明

楼宇烈无论从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现状的需要来说,还是从世界文化与学术交流的需要来说,了解和研究佛教文化都是十分重要的。编选一部实用的又能系统地反映中国佛教发展的基本脉络,反映中国佛教各宗派的主要理论,

中国佛教的佛性理论

◎ 赖永海一如上一章所指出的,由于大乘佛教中的佛已被本体化,佛性在印度佛教中,是以一种抽象本体形式出现的,这种情形一直维持到完全中国化了的禅宗出现才告结束。而禅宗佛性理论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印度佛教中那

佛教与中国传统民俗

佛教与中国传统民俗◎ 广 行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仅限于伦理、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更与民俗有着紧密的联系。佛教融入民俗,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由此才成为大众信仰而非仅是精英宗教。 佛教融入

中国佛教的三大语系

◎ 任继愈中国是世界上佛教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之一,佛教在我国分为三大语系,分别为:汉传佛教(汉语系佛教)、藏传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汉传佛教: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佛教哲学本身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誉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

佛教对中国文学之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学之影响◎星 云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无论是文体的开创、技巧的表现、文藻语法的讲究、境界的创新、内容的蕴涵、价值观的突显等,对人们思维领域的扩大,产生既深且广的影响。扩大中国文学词汇随着佛

中国佛教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中国佛教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演 觉四十年来,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中国佛教迎来温暖春天,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几乎是一片荒芜中拓荒重建,从恢复振兴走向健康发展,创造了一段光辉的历史。全面深入

佛教实有功于中国甚大

◎ 吴学昭1919年,陈寅恪、吴宓同在哈佛大学学习。在闲聊中,陈寅恪议论风生,纵论古今中外文化。12月14日,吴宓在日记中撮其精要记录如下:中国家族伦理之道德制度,发达最早。周公之典章制度实中国上古文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黄 强 东汉后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最终爆发了黄巾起义。阶级力量对比形势发生了变化,各地豪强地主集中了地方的军权、财权,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经过连年混战、兼并,最后成为分立的三

中国古代的译经院

◎张家提9月30日是国际翻译日,每个国家的语言都不一样,而为了能够互通交流、互相了解才有了翻译。在中国历史上,佛经翻译对中国历史、政治、宗教、哲学、艺术和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发挥了

中国佛法之兴衰

中国佛法之兴衰◎ 梁启超从中国佛学史大量观察,可中分为二期:一曰输入期,两晋南北朝是也。二曰建设期,隋唐是也。实则在输入期中,早已渐图建设,在建设期中亦仍不怠于输入,此不过举其概而已。输入事业之主要者

楼宇烈:佛学与中国近代哲学

佛学与中国近代哲学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大量史料揭示了佛学在近代中国思想界、学术界的广泛影响,认为探讨佛学与近代中国哲学的关系,是一个极重要的课题。第二部分从把佛学与西学相附和,强调佛学的哲理性,

楼宇烈:佛教与中国“和”文化

佛教与中国和文化传承千年东方智慧,践行佛陀经世教诲,和谐世界众缘和合。和文化如何理解?他体现的是怎样的佛家道义?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畅谈《佛教与中国和文化》。 王鲁湘: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冯友兰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