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作品叫《历代高僧生卒年表》,这部年表明确记载:“慧昭,男,526年生,815年卒,终年290岁。”当然这条数据也是来自佛教史籍,比如《宋高僧传》。《宋高僧传》之中有慧昭法师的详细资料,我们不妨了解一下这位中国最高寿法师的传奇人生。慧昭法师,常年在开元寺,生性孤僻,经常修行禅定,面貌比较清瘦,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样子。不过他喜欢预言别人的祸福,而且每言必中,非常神异。当慧昭法师闭关自处时,左右并没有服侍的小童,每天外出化缘度日。在法师居住的乡里,有一些八十多岁的老人说:“慧昭法师住在这里已有六十多年,可容貌与六十多年前几乎没什么变化。”就连这些老人都不清楚,慧昭法师究竟有多少岁。

唐朝元和年间,有一位官员叫陈广,他到武陵为官。陈广非常崇信佛教,这一天来到开元寺礼佛,遍访寺中所有法师。慧昭法师一见陈广,又悲又喜地说:“陈君怎么这么晚才来啊!”陈广闻言十分惊愕,暗自思忖:“我生平未见过这位法师,他怎么说我来晚了?”心中惊疑不定,就问慧昭法师:“弟子从未曾与法师相遇,法师怎么责怪我来晚呢?”慧昭法师对陈广说:“此事说来话长,仓促之间难以说完,等到今天晚上,我会详细给你说明。”陈广听完非常惊诧,不过还是按照慧昭法师所说,到了约定时间就去慧昭法师住处,请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天晚上,慧昭法师就对陈广详细讲述了自己传奇的身世(原文具见《宋高僧传》)。
慧昭法师对陈广说:“我姓刘氏,原是宋孝文帝玄孙,我的曾祖父是鄱阳王刘休业,祖父名刘士弘,都在史书中有详细记载。我家先人向来都以文学自负,齐朝竟陵王萧子良招集贤俊文学之士,他听说我家先人的学问,所以也将我家先人招到麾下,后来我家先人在齐梁两朝之间曾任会稽令。我本人出生于梁武帝普通七年夏五月,三十岁时才在陈朝为官,陈宣帝在位时,我是一任小官,不为人知,只是与与沈彦文结为诗酒之交。“后来,长沙王叔坚与始兴王叔陵都大肆聚集宾客,大张声势,倚恃权势,勾心牛角,互不相让。当时,我和沈彦文都在长沙王门下。不久以后,始兴王叔陵因为谋反被诛杀,我担心自己会受到牵连,与沈彦文一起挂冠离朝,自那以后就销声匿迹于山林溪谷,拾掇椽栗充饥,掬来溪水解渴。我时常穿一件短布衣裳,无论冬寒夏暑,从不更换。“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位老和尚来到我们住处,他对我说:‘你的骨法非常奇特,应当没有什么疾病,可以长寿。’沈彦文也向老和尚叩头,想求长生不老之药,老和尚对他说:‘你没有刘君的寿命,就算服了我的药也无补于事。’老和尚说完这番话,就向我们告别,临行又对我说:‘尘俗间的争名夺利,到头来又得到什么?唯有信奉佛法,才能舍弃名利。’我毕恭毕敬地接纳老和尚的劝喻,从此有十五年之久,不再关心世间之事。

“后来,我与沈彦文一起回建业。当时陈朝已经亡国,宫阙都被毁坏,城郭萧条,荆榛蔽路。景阳井已干涸无水,结绮楼也颓废不存,一朝文物衣冠荡然而尽。故老乡亲相遇,唯有携手对泣,都说:‘只因陈后主一个人作恶,竟使国家灭亡!陈朝也为隋朝所灭,真实可悲!’“我听说陈后主及诸王被拘往长安,与沈彦主一起,提着一个口袋,一路求乞来到关中。我是长沙王的故客,长沙王对我恩遇非常厚,听说长沙王被迁往瓜州,我就前往瓜州拜谒。“长沙王生长在绮纨之家,年纪轻轻就已富贵至极,所以虽在流放之际,依然不事生业。我与沈彦文拜见长沙王之时,他正与沈妃在一起酣饮。长沙王见到我们两个人,悲恸难忍,对泣良久,才对我说:‘一旦之间,家国沦亡,骨肉播迁,这难道不是天意吗?’自那以后,我就暂居瓜州。过了几年,长沙王去世了。再过几年,沈彦文也年迈去世。我就削发为僧,遁迹于会稽山佛寺,在那里待了将近二十年,当时已经一百岁了。虽然体形消瘦、容貌清癯,但我体能很好,精力不衰,一天还能走一百里。
“后来我和一位和尚作伴,一起前往长安。这时唐高祖已登基为帝,建号武德。到了武德六年,我又游方不定,或居长安、洛阳,或游江左,以至三蜀五岭无不游遍。从出生那年开始算,到今年我已经是二百九十岁,无论严冬酷暑,我都不曾生过任何小病。“贞元末年,我在武陵开元寺落脚后,梦见一位男子来访,衣冠楚楚,仔细一看,原来是长沙王,连忙请他落座,两人话旧伤感,就像当年一样。长沙王对我说:‘两年以后,我六世孙名广,将在此郡为官,请大师照顾他。’我又问长沙王:‘那您现在做些什么?’长沙王回答说:‘我在阴间,官品极为尊贵。’长沙王顿了顿,又哭着说:‘大师比我多活六世,真实令我感到悲伤!’“梦醒以后,我就将你的名字记在经笥中。到去年已整整十年,探问郡中诸人,都说你还没来。昨天我到村里化缘,遇见县吏,跟他们一打听,才知你已经来武陵任职。白天我刚好看见你,俨然与长沙王一个模样。从做梦那年到今年,已过了十一年,所以我才埋怨你怎么来得这么晚!”说完这一番离奇曲折的经历,慧昭法师悲不自胜,泪流满面,俯身从经笥中取出一张纸条,上面记有陈广名字,并递给陈广看。陈广再次拜见,愿执屦锡,拜入慧昭法师门下。慧昭法师对陈广说:“你先回去,明天请你再来。”

陈广依言回到家中,第二天又登门拜访,结果慧昭法师却已悄悄离去,无论问谁,都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这时,刚好是元和十一年。到了大和初年,陈广任巴州掾,在山南道路中,再次邂逅慧昭法师,惊喜地拜谒道:“我愿弃官,跟在大师身边,愿为物外之游。”慧昭又是满口应承,当晚两人就一起在驿站歇息。但是天色微明,陈广早早起来探望,慧昭法师却又渺然无踪。陈广一时非常茫然,若有所丧,神情沮丧。自那以后,陈广再也没有见过慧昭法师。《宋高僧传》作者赞宁推断:慧昭法师出生于梁武帝普通七年,当时是丙午岁,到唐元和乙未年时,刚好是二百九十年,与慧昭法师所说也若合符契。
End
宏海法师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讲净土宗的祖师,已经讲到第十一代叫省庵大师。在佛门里边很多的大祖师爷来的时候都是胎里素,就是不吃荤的。省庵大师也是这样,从小就不染荤腥。后来他妈妈看他善根深厚,就把
佛陀般涅槃后二百多年,印度阿育王时代。在有花城之称的巴嗒厘子城中,居住着依西达西和菩提两位长老尼。她们两位长老尼,都是具足戒行、喜乐禅那、博学多闻,并且断尽了一切烦恼的四果阿拉汉圣者。有一天,她们进入
◎无 碍汉、魏时代,官方是不准汉人出家的。当时佛教如同黄老学说一样,只是在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中流传和崇信。沙门不入王者,没有出家受戒的僧人,就连伊存、景卢等,也仅是居士、信徒而已。直到西晋后赵石虎时代
庐山圆通寺居讷禅师,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俗姓蹇。相貌英俊,读书过目成诵。居讷禅师十一岁出家,十七岁时因背诵《法华经》得度出家,受戒后开始登坛讲经,因辩才无碍,深得信徒的欢迎,连当时的耆
明生法师慈善是学佛的根本,要成为佛教徒生命的全部 作为中国佛教协会慈善委员会的主任,我有责任跟大家讲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做慈善。我觉得做慈善工作是我们佛教徒学佛的根本,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在利生,也就是说弘
◎柴多茂一、昙曜生平简介昙曜,生年不详,约卒于487-489年间,籍贯凉州(一说为罽宾人,今指克什米尔一带)。他少年出家,修行禅法,坚守戒律,节操高拔,是北魏时期佛学修养最深、最有才华的一位高僧。昙曜
龙树菩萨是南天竺国的婆罗门族,天生聪明颖悟。事情只要对他说一遍,便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在乳哺中,听到婆罗门行者诵四部韦陀典,每一部各四万偈,每偈四十二个字,听完就能背诵,而且了解其中的含义。二十岁时
◎ 太 虚佛如一个大医生,能善知一切的方药,遍医一切的病症。又如一个医剂师,能采集一切的药材,配成一切的药品。佛法如一部大医书,种种的病理医方,无不载明。又如一爿大药铺,种种的药材药品无不备蓄。但医药
◎ 李 翱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去药山参拜药山惟俨禅师,禅师正在窗下看经,既不起身迎接,也不抬头招呼他。李翱急躁地说:见面不如闻名!禅师说:太守为什么要贵
◎ 车如舜在明代高僧中,与紫柏大师齐名,两人相交甚厚,主张相近,而且最后都同遭官府拘捕迫害的是憨山大师。憨山(1546-1623年),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以号行。全椒(今属安徽省)人。据说
中国的古训夫孝德之本也百行孝为先这一类的话很多,不能枚举,只就这两句上看,便知做人的根本是个孝字。父母活著的奉养,死了的丧葬,都要尽上十二分力量去办,这也不算完事,还得永远的祭祀,才觉孝道无亏。佛教讲
问:人寿岁数是否即指当时全人类的平均寿命?(城阳)答:一个时劫,人类有一种寿数,一个世界,人类有一种寿数,而是空间时间,俱有不同,经上所言人寿,须按上说分别。
问:释迦佛有没有在中国现身教化呢?(林秀艳)答:释尊法身,遍满虚空,娑婆世界,处处应现,不过我辈凡夫,睹面不识。隋朝智者大师,人以释迦呼之,此其显者,暗示者则不知凡几矣。再者,释尊之舍利,与众圣典记律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憨山大师的母亲具超凡慈智,生平敬奉观音大士。年轻时夜梦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后
汉明帝夜梦金人,是佛法正式传到中国的一个胜妙的缘起。这在《后汉书》里都有记载。汉明帝刘庄,在永平十年,就是公元64年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金黄色的高大的人,项背后面有日月之光,来到他的庭院当中。这个梦很
佛源老和尚与三位高僧◎ 吴言生佛源老和尚与虚云老和尚佛源老和尚年轻时亲近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受到器重,被委任为云门寺知客。佛源老和尚对师父也十分钦佩。他曾讲述过一个虚云老和尚降服老虎的传奇故事。任何境
一、寺庙启蒙 大师俗姓蔡,讳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金陵全椒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大师满周岁时曾大病一场,母亲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祷告:愿舍儿出家。不久病即痊愈。为此,母亲将大师寄
星云大师今年已经92岁高龄了,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在52年前就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在漫长的与糖尿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让他积累了许多保健、养生经验,其中,慢,即为其养生之道之一。几年前,星云法师说过这样一句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振兴中国精神」。昨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中国精神十条纲领头三条,所谓是「一体、二相、三宝」,这三条是讲我们本性,或者是自性体相用,我们用性德来代表,这是我们本来的样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中国精神。在最近我们看到,我们国家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复兴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到底是什么,如何来复兴?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中国精神。】可以说是做为一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振兴中国精神」。前两集我们学习了中国精神十大纲领里面从一到六。一到三讲明德,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四到十是修德,明明德,这是我们修学的纲领,我们讲了四勿、五常和六和
佛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宗教,教理研究是佛教信仰的理论基础,是学佛修行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佛陀把学习佛法归纳为闻思修三个步骤,学佛以闻思为开端,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
◎ 任继愈王莽时期,西域各国因王莽的倒行逆施和欺诈政策而先后叛离朝廷。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焉耆诸国杀都护但钦。天凤三年(公元16年),王莽派大使五威将王骏、西域都护李崇率领戊己校尉出西域,当时各
◎ 太 虚中国佛学,并非与发源之印度及弘扬于世界各国的截然孤立,不过从中国佛教历史研究,就有中国佛学的特殊面目与系统,把中国佛学的特殊面目与系统讲出来,故成为中国佛学。今先讲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什么叫
◎ 洪修平由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二十余位学者参与撰写的《世界佛教通史》(14卷)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部耗时8年共800多万字的皇皇巨著,以世界的眼
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 程恭让为什么要提佛教的转型发展呢?我知道有些人看到这个题目,见到转型发展的字眼,就要摇头,乃至反对,这种情结说到底就是我提过的当代中国佛教或当代中国佛教文化的第四大危机原教旨
◎ 一 音在印度,早期佛教并无寺院。佛教徒按照佛陀制定的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法以养慧命的制度,白天到村镇说法,晚上回到山林,坐在树下,专修禅定。后来摩揭陀国的频毗沙罗王,布施迦蓝陀竹园,印度佛僧才有了
◎ 理 证 佛教中国化同步展开的禅的中国化,使禅与禅行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对心性的重视在禅学中日益突出,禅与禅行也逐渐突破原有坐禅入定的藩篱而趋向于观心守心、随缘安心。南朝时期的宝志和傅大士之禅就表现出
◎ 吴 燕白马驮经入华以来,苍狗白云,时移世易,佛教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在中国深深扎根,尤其是观音文化, 仅仅是佛教文献典籍中的经典、法门、仪轨、经咒、图谱等,便已品种繁多,汗牛充栋;至于不同身相和材质的
高僧的惜福节俭◎ 如 意 惜福节俭是历代高僧大德都具有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增进道业和培植福报的最好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所拥有的每一点福报,时时处处都做到惜福节俭。唐代高僧左溪玄朗法师(67
印光大师: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往生前,预知时至。公元一九四0年十月二十七日,示现一点小病,隔日即召集大众,宣布妙真法师为苏州灵岩山寺之住持。于是大众选十一月九日为升座日期,印光大师说:太迟
楼宇烈无论从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现状的需要来说,还是从世界文化与学术交流的需要来说,了解和研究佛教文化都是十分重要的。编选一部实用的又能系统地反映中国佛教发展的基本脉络,反映中国佛教各宗派的主要理论,
大家早。我们这几天讨论到的,是学习要主动对治自己的习气,这个才是真实的功夫,修学重实质不重形式。昨天我们谈到对治一些根本的习气,贪、瞋、痴、慢、疑,这是五毒烦恼。昨天谈的主要是针对贪这个部分,今天我们
大家早安。我们这几天都在谈到学习的心态,我们也再复习一下前几节课我们谈到的重要学习的心态。第一,解行要相应。其实《弟子规》在余力学文当中,一开头就强调了这一个重点。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这个
大家早安。我们这几天一起在探讨修学的心态,很重要的,要主动学习,而且还要主动对治自己的习气、自己的不足,要真干。我们不真干,每天悠悠放任,这时光就过去了,所谓寸金难买寸光阴。《了凡四训》的一段话提醒我
大家早安。我们这几天谈如何学习,我们再把前面谈的内容大家再过一遍。第一,要解行相应。我们这一段时间理解的道理,有没有存在我们心中,有没有已经付诸实践,这样我们体会到的这个道理就用上了,解行相应。而且,
大家早安。我们昨天谈到父子有亲的这个部分。我们复习一下。为人父母者首先要思考到,自己的思想价值观能否带给孩子正确的人生方向,活出人生的价值。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为人父母对于整个家庭的心态。第一个,
大家早安!我们这几天一直在谈,对治我们的习气。大家可能会想:对治习气跟弘扬中华文化有什么关系?这些这么重要吗?所以,经典彰显了人生的道理、真相,我们肯接受、肯奉行,慢慢就能理解到这些教诲背后的深意,跟
大家早上好。刚刚大家一起唱这个礼运大同,早上唱歌挺好,振奋精神。唱错了呢?别人唱错了没关系,自己唱错了有关系。别人唱错了没关系,叫宽以待人,自己唱错了有关系,叫那个时候唱不够专心,不够精准。所以时时我
Selamat Pagi!(马来语:早上好!)话要多讲才不会忘,歌要多唱才会熟,经要常读才能领纳于心中。今天大家很多看着我都面带微笑,不知道我今天到底出了啥事情?今天穿的不是唐装。因为穿衣服,庄重很重
大家早上好。昨天有一位我们单位的年轻义工跟我谈到,因为他现在还在读大学,那他到中心来做义工,他的同学就说了,你到这里来做义工,不如出去外面赚钱,做个一、两个月,说不定就有一些收入了。再来,他们又说到,
诸位学长,大家上午好。我刚刚发现,我拿的笔记本拿错了,所以这个叫事勿忙,忙多错。我是要拿那本五伦的,拿成《建立理智的人生观》这个书了。所以,处处都是道场,心一急躁了,眼前可以看到的东西都忘了。我记得有
大家好。刚刚在过来的路上看到一只大蝴蝶,那只蝴蝶蓄势待发,要展翅高飞。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一群鸭子去跟老鹰学飞。这群鸭子也非常努力,从早上五点多就去学习了。你们笑什么?我就说个故事嘛,而且学到晚上有的
大家早。我们俗话常说,父慈子孝双亲乐,兄友弟恭满堂春,三兄四弟一条心,门前泥土化黄金,所以兄弟和睦、兄弟团结,是一个家庭相当大的福分。所以我们上一节课跟大家谈到法昭禅师的这一首偈说到的,同气连枝各自荣
大家早上好。我们之前跟大家谈到父母慈爱孩子,应该如何把孩子教育好。一开始我们有提到,首先父母他要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其实父母也好,当老师的也好,当领导的,以至于是长辈的身份,面对晚辈、面对学生
大家早安。今天没有拿错本子,所谓经一事,长一智。长一智就是,好事,就要把它的精神,或者是值得我们效法的人的风范、德行,我们深深把它记在心上,这是长一智;假如是错事,那就要提醒自己,事勿忙,忙多错,而且
大家早上好。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家和万事兴,人与人团结和睦,就能够把家、把社会、把团体都治理好。那家要和,那就要人懂得伦理,懂得本分,懂得付出,懂得互相关怀、互相照顾,就能够有人
◎ 赖永海一如上一章所指出的,由于大乘佛教中的佛已被本体化,佛性在印度佛教中,是以一种抽象本体形式出现的,这种情形一直维持到完全中国化了的禅宗出现才告结束。而禅宗佛性理论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印度佛教中那
◎ 禅 心依照《中阿含经》,很久以前有轮王出世,名叫顶生,奉持斋法并修行布施,国中有贫困的人就给他财物,后来经历很长时间,然而国中还是有贫穷的人,又没有给他财物,因穷就偷盗别人的财物,被主人捉拿捆绑,
诸位长辈、诸位学长们,大家早安,早上好!大家很好学,最近常常听到学长在讲马来话。这个早安是Selamat pagi,午安是Selamat petang,晚安是Selamat malam。因为人不亲土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