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九集)
2024-10-24 08:21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讲到「余力学文」,这是《弟子规》最后一部分。这里面不仅教诲我们要力行与学文并重,而且还开示我们许多学习的方法,对我们求学有很大的帮助。

今天我们来看《弟子规》这一句「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在求学过程中,在研读经典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疑问。有疑问就需要马上把它记下来,不能够马虎这么过去。等到有缘分,能够向有学问的人、擅长这方面知识的人去请问、求解,把这个意思搞明白。这是一个认真的学习态度,不能够对学习上的疑惑蒙混过关,这样不行。

在《论语》里面,「为政第二」有一章,「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在这里教诲子路,他叫着子路的名字,仲由。诲女就是教你,孔子叫着子路,说我教你你能知道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你知道,就是说知道,如果你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就是智者,最后一个知念智,智慧的智。孔子教子路要有认真的、诚实的修学态度,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甚至别人问起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还胡乱的说,那就大错特错了。求学必须要有一个诚敬心,「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想求到真知,必须要从这个诚敬心求。

实在讲,这个真知不是单指知识,它也包括智能。每个人本心本来具足了智慧,每个人的本能都是无所不知,只是我们现在因为有妄念,障碍了我们的真知。妄念是因为妄心作用,我们想要得到真知,必须去除妄心,怎么能打妄语?不知还说知,这就是妄语。如果自己没到达一个境界,譬如说自己还没有做到贤人或者圣人,自以为做到了,还说自己做到了,那叫大妄语,这个罪业就重了。所以这是孔子教我们,不怕不知,而怕强不知以为知。

孔子在《论语》同一章同一个「为政篇」,还有一章讲到,这是「子张学干禄」,孔子的弟子子张要学习干禄。这个干禄就是得到俸禄这样的一个职位,意思就是说怎么样从事政治。「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孔子就教导子张,你怎么样得到干禄,你的职位。普遍来讲,你怎么样得到福报。

首先,第一个多闻阙疑。多闻就是博学,要努力的学习。阙疑,阙当空字讲,就是有疑惑的部分空出来,不要妄加论断,意思就是说要存疑,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慎言其余,其余的就是没有疑惑的,没有疑惑的虽然是可以说,但是也要谨慎的说,不可以随便说。说要说到恰到好处,这样就寡尤,尤就是过错,就比较少过失了。多见阙殆,这个见是指所见到的事情,很多事情我们见到了,未必见到真相,可能是个假相,这里就讲阙殆。殆,古注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讲不安、危险的意思,第二种是疑惑。这两个合在一起讲也行,就是见到有危险的事情,使得我们心不安的。或者是有疑虑的事情,就是自己不敢肯定的事情,就要阙而不行,就不要马上做,做了那可能真的就导致危险,或者是会出现错误。慎行其余,就是对没有疑惑的事、没有什么不安的事情可以去行,但是也要谨慎的行,依中道而行,做到恰到好处,则寡悔,这样后悔就少了。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我们的言语少说过失,我们的行事又少后悔,就是比较没错误,这就是禄位在其中了。换句话说,你就有这个素质办政事,这也是你有福报。所以孔子教人从求学到修身、到为政,都要抓住一个慎字,谨慎。

好学也表现在勤去请教,不耻下问。在《论语》里面「公冶长篇第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是卫国的大夫,叫孔圉,他生前也做了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但是死后却得了一个谥号叫文,这是一个很好的谥号,是一个尊称。子贡认为孔圉此人,他的人品不足为道,为什么能够得到文这个谥号?所以他就问孔子,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古时候给人谥号都有个规矩,就是有一个说法的,不能随便起的。孔子就为子贡解释,为什么孔文子得到文这个谥号。

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两条就让他有资格称为文了。敏就是敏捷,求学非常敏捷、勤学。不耻下问是他能够向比自己地位低,甚至智慧低、年龄低的人请问。一般人觉得下问是可耻的,但是孔文子能够不以为耻,从这里可以看到他确实是很好学。所以孔子就在这一点上赞叹孔文子,其它的不好的方面不谈了,隐恶扬善,这也是教给学生存心要厚道。可见得一个人能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他就有所成就。孔子本人更是如此。

《论语.八佾第三篇》,「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入太庙的时候,太庙是供奉祖先的地方,那里面有很多祭祀的物品、器具等等,孔子对于每一个地方这些器具该怎么摆,有什么讲究,都虚心向别人请教,就每事问。结果有人就说孔子不懂礼,在太庙里面为什么还每事问。所以「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这个或曰是有人在他旁边讥嫌,他说孰谓,就是谁说鄹人之子(孔子的父亲,曾经在鄹邑这个地方做过宰官,所以孔子被人称为鄹人之子,就是孔子),谁说孔子知道礼?孔子本身是最讲究礼仪的,结果现在被人这么讥嫌。别人为什么会这样批评?就说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大概他们认为孔子对太庙里的这些礼都不懂,所以他才去问。当然孔子不以为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道的就应该问。

所以孔子怎么说,「子闻之曰,是礼也。」孔子听到别人这样的一个批评,心里很坦然,他说这就是礼,就是每事问也是礼。为什么?因为在太庙里面确实它的礼仪是有复杂的地方的,祭器该怎么摆都不能够错误。错误了,就是对祖先的失敬,那就不能够感格祖先之神。所以孔子进到这太庙里,认认真真的事事请教,正是表示他对于祖先的恭敬。等他学会了,他也就能够主持太庙的祭祀了。不学怎么会?所以这就是礼,不知道就要问,不能够装着都知道。所以孔子是心地正直无曲,从这里可以看到。

在《论语》里面,「入太庙,每事问」出现过两次,可见得当时门人对孔子的这个行为印象很深,记录了两次。当然每事问确实不是说自己就不去学了,就光靠问人就行了,偷懒、不肯自己去钻研,这也不对。一定是什么?自己在钻研之后,找不出答案,通过努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才能够问,不能够靠问别人来代替自己的劳动。所以问,那都是要知道应该是在什么情况下问。但是最好是要在经过苦学一段,不能够通达才去请问,由老师一点就通了。

在《论语》里面我们看到,子贡曾经向孔子请问过问题。子贡也是一位勤学的人,在这里给我们做一个好榜样,得到了孔子的赞叹。这是在「学而第一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这是子贡通过一段学习之后得了一个心得,他来问孔子。他说,如果是贫贱的人他没有谄曲心,富贵的人没有骄慢心,这样如何?大概子贡已经达到这样的水平了。子贡是个很富贵的人,家里财富很多,但是他没有骄傲,没有过着纨裤子弟的日子,他来向孔子求学也是难能可贵。所以他问孔子这样的境界怎么样?

我们看孔子回答,「子曰:可也。」还行。言下之意是虽然还行,但是还不够。底下说了,「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那不如贫穷而能够乐道。他这个乐是乐于道中,像颜回不改其乐,那是乐道。还有富而好礼,富贵的人他能够爱好礼仪。换句话说,他能以恭敬待人,即使是对贫贱的人,一样用礼来对待,这就比不骄要更好,贫而乐就比贫而无谄要更好。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只是什么?他能够自守,在这个贫富的境界上,他能够不堕落,但是他还没有超越贫富之外,他处在二法,没有归成一法。到贫而乐,富而好礼了,他就忘了那富贵了,超越贫富了。处贫贱当中忘了贫贱,处富贵的时候忘了富贵,富贵与贫贱不二,始终乐道,始终是恭敬对待一切人。

子贡听了之后,他有悟处,立刻就想起他曾经学过的《诗经》的一首,他引用了《诗经.卫风.淇奥篇》两句诗来问孔子,「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这里是讲做骨角器的人,用骨头、用角做一些器皿、一些工艺品,要切这个骨,磋这个骨,切之磋之。还有做玉石器具的,要对这个玉要琢它磨它,才能够精益求精。这是《诗经》里面讲的话。子贡就说,其斯之谓与?这个意思是不是就是孔子讲到的意思?这是子贡的领会。

我们再看孔子怎么说,「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孔子听到子贡的这个汇报,心里觉得很高兴。那高兴表达的很含蓄,看到这个学生这么有领悟力、这么聪颖,所以就给他一个评价,赐也,叫着他的名字端木赐,从今天开始我可以跟你谈诗了。读诗要能够体会言外之意,这才有读诗的悟性,不能够死在诗句下,要懂得触类旁通,子贡做到了。你看当孔子告诉子贡贫而乐,富而好礼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要更好。这是什么?提升子贡的境界,不能让子贡满足于他原有的境界,继续给他切、磋、琢、磨。子贡马上就能够引用《诗经》这个话,而且他知道孔子在提升他,所以他就用这个诗来表达他的领悟,对孔子意思的领悟。

孔子就称许他,告诸往,而知来者,这个诸是之,告之往,往就是我给你说出来的东西,我告诉你一部分,你马上能够知道另一部分,来者是还没有说出的。子贡「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向孔子请教,但是他是真正通过认真学习之后领悟的。如果他没有通过认真学习,他不可能做到告诸往,而知来者。你告诉他,他对孔子说的未必还都能完全理解,更何况说还举一反三?所以勤学好问,勤学基础上加好问,这才能学得快。如果不学光好问,就叫贫嘴了,那个学不到什么东西。因为什么?没有诚敬心。没有诚敬心,说老实话,悟性也就没有了,悟性是从诚敬心中得来的。

除了子贡好问,当然更有颜回也是不耻下问,颜回比子贡更好学。我们看到「泰伯第八」曾子有对他一段评论,「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这里讲的就是颜回,根据古注的批注,确定这是讲颜回。曾子在这里说,以能问于不能,自己有才能,却去向没有才能的人请问,这叫不耻下问。以多问于寡,自己的见识多,却去问比自己见识少的人,这是颜回的谦卑好学。有若无,他有见识、有学问,而自己觉得自己没有,好像没有一样。实若虚,他有实际的道德学问,而自己觉得好像虚无的,没有一点傲慢心。犯而不校,人家无故侵犯他,他不报复。这个校,马融批注说是计较,包咸说是报复,报复比计较更厉害了,程度上有不同,但是意思应该是不冲突。这个难能可贵,他有很大的度量。

为什么他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是志于道,立志求道,其它的都不放在心上。他的心中没有什么能与不能,自己完全空掉,没有什么多少的分别,自己也空掉。有能与不能、有多与寡、有有无实虚,这都是二法,都有高下心。颜回平等了,一味,所以在他分上自然看一切人都平等。见一切人平等,自己又谦卑,看一切人都是圣贤,唯有自己是凡夫。所以他眼中没有对立,别人来冒犯他,他也不会计较,更不会报复。为什么?他真的内心中没有对立了,真正入圣贤的境界了。他内心里面安住在这样的境界当中,时间久了,就开悟了。开悟的人就是圣人,圣人见一切人都是圣人,因为他看到人的本性,本性跟圣人无二无别。所以他对一切人平等恭敬,而没有丝毫对立。犯,你要冒犯他,他都不会计较,内心里真的一丝毫的对立冲突都没有了。这是曾子赞叹颜回。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这个吾友就是讲曾子的同学、朋友,昔者是因为颜回已经去世了,所以叫昔,过去,他过去是如此实行。所以真的,孔子弟子当中唯有颜回一人被孔子称为好学,从曾子的评论当中我们也能够赞同。入这个境界,那非同小可了。所以「就人问,求确义」正是帮我们把我慢、我执打破,谦虚好学,用这个来断烦恼、求智慧。

《弟子规》又讲到「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这是讲我们居住的环境,我们的房间要清洁,墙壁要干净,我们的几案,就是桌子、案头都要整洁,笔墨纸砚这些文具都要摆得很正,不能乱。这是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整齐的读书环境,对自己钻研学问是有帮助的。而实在讲,能够整理好环境,正是整理自己内心的做法,心境不二。环境就是内心的反应,所谓境随心转,你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境。你的心清净环境就清净,你的心是整洁的环境也整洁。为什么我们《弟子规》要强调这些细节,都是修我们的心的。而心修好了,环境自然就会好。

在《论语》里面我们看到「子罕第九」,有一章,「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有一次准备要迁居到九夷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没办法考证是哪里,但是也没关系,这里的意思最主要的是表达什么?我们看,或曰有人就跟孔子讲,那个地方很鄙陋,可能是不开化的、没有文化、没有礼仪的地方,你为什么要去那里居住?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是重点。孔子讲,君子居住在那里,哪里还会有鄙陋?这个话很有味道。君子的心不鄙陋,所以居住在哪里,哪里就不会鄙陋。即使是原来它鄙陋,但是君子到那里一住,就能把那个环境变过来。他自己注重礼仪、修养、德行,就能感化那个地方的人,教化那里的人群。所以原来没有文化的就变得有文化了,不讲礼仪的也就变得讲礼仪了,何陋之有?我们学儒就要学孔子这一分存心,存心于改善世道,不能只想着独善其身,应该兼善天下。这是大乘,不是小乘。小乘只想自己,大乘不仅要觉悟自己,还要觉悟别人。

李炳老先生《论语讲要》里面举了一个例子,讲的是箕子,这是商朝末年,最后一个天子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当时他看到纣王无道,就离开了。到了哪里?到了现在的朝鲜。当时的朝鲜,那是非常落后,真的是不开化的地方。但是箕子到了朝鲜,教化当地的人,移风易俗,建立了东方君子国,把中原商朝的礼仪和制度带到了朝鲜半岛。所以在历史上称为是箕子朝鲜,在周朝就封那个国度叫箕子朝鲜国。所以朝鲜其实也是中华的文化,早在殷商末年就起源了。从这里可以看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箕子是君子,到了那个地方,把那个地方的民风改善了。

我们再看《弟子规》文里面又说到「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这些都是讲得很细的一些事情,可是里面有大道理。我们读书、写字,都要有恭敬心。磨墨要专心的磨,恭恭敬敬的磨,不能磨偏了。如果是稍微不留神,你这个念头想到别的地方去了,手在动,心不在焉,那个墨就被磨偏了,这心不端了,心就不正了,有妄念就不正。写字如果不恭敬,心也病了。为什么?没有恭敬心就是病。我们书本要放置得整齐有定处,书架都要排列得整齐。我们拿出来的书看完了,还到原处,不能随便乱放。即使有急事赶着走,也应该顺手把书合起来放好。书如果有缺坏的地方要补好它,特别是在过去一本书很不容易得到,这是爱护书本。你看从这里可以看到,恭敬从细微处培养,你能够培养好你的恭敬心,实际上治国道理都一样的。

在「学而篇第一」我们看到,「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讲治国大事,道千乘之国,道可以作治字讲,治理一千辆兵车的大国,那是诸侯国要敬事,第一个,这是总说了。我们对国事要恭敬谨慎,要有诚信,使人民对我们有信心,这是一个领导人要有民心最重要。节用而爱人,节用是节约,不能够奢侈浪费,爱惜民力。爱人是知民的疾苦,要爱护关怀老百姓。使民以时,农工商民都有他们的忙时,我们要使他做事,要选择他们不忙的时候,这也是爱民。所以做到了这五个方面:敬事、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你才能够把国家治好。这五方面,以敬事为主。这个敬,从什么时候培养的?从小就得培养。从磨墨、写字、放置书本等等这些地方培养我们的恭敬心。你看《弟子规》多好,培养孩子的素质,培养好了,将来他做国家领导人都可以,也不外乎就是这个原则。所以《弟子规》可以用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弟子规》又说「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这是讲到我们读书要有选择,要看什么?圣贤书,对我们的修身立德都有帮助的。那些对自己修身立德没有帮助,甚至会有负面影响的,摒除他,不要去看,看了就是污染身心、蒙蔽聪明、损坏心志。现在包括什么?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作品、还有网络的游戏、色情暴力的内容,这些都是损害我们心志的。包括一些不健康的娱乐活动,都应该禁止,养自己的清净心,养自己的志向,要读圣贤书。古人讲,经书不可不读,三日不读圣贤书,则面目全非。圣贤书读了之后,不仅对自己修身立德有好处,你也能够学到经世济民的学问。

在《论语》里面有一章说到,「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在这里倡导大家(弟子们)读诗,小子是孔子称呼弟子,你们何不学诗?《诗经》三百篇,这里面道德学问都有了。

诗,可以兴,《诗经》里面讲的赋、比、兴是修辞的三种方法。赋就是直接陈述,比是拿一个东西做比方、比喻,兴是借喻、隐喻。就是你说话要有这些文采,要读诗。你说话的时候不用那么直截了当,有时候应该隐晦一点、含蓄一点,可能达到的效果更好。可以观,这个观是观社会风俗的盛衰。因为诗,往往它是一些歌词配合着音乐,一唱出来就显示出这个风俗是什么样个状态。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在鲁国观乐,就知道各国的治乱的程度。可以群,这个群是大家群居,我们要合群,不要跟人格格不入。读了诗以后,自然有一种温柔、敦厚的这样的质量,所以跟人家相处都很和谐。可以怨,这个怨是对于上位的人,上位人如果不守道德,昏庸无度,这是讥刺上位的。很多诗文也是有这样的意思,也是提醒当政者。

迩之事父,近的可以侍奉父母,远的可以事奉领导。这是讲尽孝尽忠,诗文里面都告诉你。还能够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我们讲的知识,动物学、植物学的知识,在《诗经》里也很多,增长见闻。所以读诗有很多好处,诗就是圣贤书,广而言之,读圣贤书好处很多,不可不读。孔子曾经对他的儿子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所以诗书礼乐、圣贤典籍一定要学。「学文」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第一堂课的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一下。谢谢大家!

End

阿罗汉为穷人说发财之道

迦旃延在阿盘提国宣化后,想回到舍卫国听闻佛陀说法,在途中,见到一位妇人手持水瓶,坐在河边大声的啼哭,尊者一见,不觉油然的生起同情的怜悯心,他怕这个妇人因失意的事想不开,而投水自杀。因此,他就向前问道:

我的长寿之道

◎ 季羡林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可谓长寿矣。因此经常有人向我询问长寿之道,养生之术。我敬谨答曰:养生无术是有术。这话看似深奥,其实极为简单明了。我有两个朋友,十分重视养生之道。每天锻炼身体,至少要练上两

君子之交

君 子 之 交◎ 弘 一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赏析】弘一的这首偈诗言辞简约而意蕴丰厚。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君子之交谊高雅纯净,看起来像水

钟茂森:弟子规_父母呼 应勿缓(第一集)

尊敬的悟净老法师,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居士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末学今天又回到念佛堂来跟大家一起座谈,感到非常欢喜。这已经分别了前后有十多天,跟随我们师父上人到广州参加了一次国际儒学联合会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九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还在继续讲「广行三教」这一句。安士先生在批注里面谈到广行儒释道三教之益,举出了三条利益,第一个是助扬王化,辅助国家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五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讲到「入则孝」这一部分。「入则孝」的总纲可以用《论语》夫子讲的一段话来说明,那就是昨天我们提到的「孟懿子问孝」。后来樊迟又接着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一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论语》的精华。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此地刚刚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习过一遍,《论语》从二00九年十月开始讲到上一个月,总共头尾讲了十八个月。我们将《论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六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当中「入则孝」的前八句,属于事亲当中的「居则致其敬」,底下我们来讲「养则致其乐」。这是《弟子规》当中从「冬则温,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讲解「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刚才我们讲到《论语》名题,以及它所依据的原理,是以道为本体。接下来我们讲五重玄义第三个方面,叫做明宗,就是明了学习这部《论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前两集为大家简单介绍了《论语》的概要,今天开始进入我们这一次《论语》研习的主要的部分。我们昨天有谈到,我们这次对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八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讲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再挑几段《论语》来讲,主要还是以《弟子规.入则孝》来做为总纲。我们再看「先进」第十一篇里面第四章,「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九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给大家汇报了「入则孝」这一部分,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出则弟」。悌道,实际上就是讲恭敬、友爱的心。用恭敬的心对长辈,用友爱的心对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在《弟子规》当中第二部分是「出则弟」,我们现在继续来讲。「出则弟」,这个「弟」主要就是讲到的恭敬和友爱,不仅是对兄弟姐妹,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六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我们刚才一堂课已经讲了「信」,这一部分讲完了。在《弟子规》里面第五个部分讲「泛爱众」,我们就以《弟子规》的七科做为我们这次讲题的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四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里面「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是属于「信」这一篇里面的。在《论语》当中,「子路篇」里面有这么一章经文,「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三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今天我们来讲第四个部分「信」。「信」是讲诚实、守信。在《论语.为政篇第二》就有这么一章经文说到,「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八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谦虚的人,他即使是很有成就,也都会自言没有成就,自己确实不行。这种谦德是自性中一种美德,要行仁,这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五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讲到「信」这一部分,做人要诚信。在《弟子规》上又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听到了别人的赞誉,如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九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上一次我们讲到「泛爱众」。《弟子规》里面有一句经文说:「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这是讲自己如果有能力、有才华,不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二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还是结合《弟子规》来讲《论语》。刚才讲到「善相劝,德皆建」,还有一个方面我们要补充一下。现在国家都在做公务员的制度,要吸收公务员都要考试,都要有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四集)

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的「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这是我们要对待下属、对待幼辈要掌握的原则。「身贵端」就是先要端正自己,不仅是行为、言语,连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六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在《弟子规.亲仁》这一章里面,我们看到有下面这句经文说「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一个仁者,反而一般的人都很敬畏他,好像他不是那么容易接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八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刚才就讲到「余力学文」。要力行跟学文并重,光力行而不学文,就「任己见,昧理真」。人能成就圣贤,唯有靠好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篇》有这么一章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三十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这一堂课将是我们最后一讲。我们看到《弟子规》最后一句,也是《弟子规》的总结和劝勉。「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讲到我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6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六集)2007/3/3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6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在去年十一月份末学回到台湾,刚好有机缘能够到桃园的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7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七集)2007/3/4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7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讲到「首孝弟」,这个首就代表著一定要从这里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诸位老师们昨天睡得好吗?一定很好睡,因为人感动流泪之后特别好睡。我们昨天晚上欣赏「暖春」这部电影,相信有很多影像都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田上。其实当我们每一天接触到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我们刚刚讲到我们对学生的付出、关爱,他不见得有立即立竿见影的效果出来,但我们还是这颗爱心有增而无减。因为当我们看到孩子,我们对他好,但他还是很冷漠的时候,我们更明白他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五集)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无德而有才是毒品,我上一次,几个月前在高雄坐出租车,刚好那时候回家,坐上去以后,出租车司机他就很感叹说了一段话。因为我比较多时间在大陆,所以有些情况也是从他们在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八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们早上有提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欲知人者先自知,欲爱人者先自爱,欲助人者先自助」,还有「欲论人者先自论」。我们今天自己假如没有做好而去评论他人、要求他人,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七集)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我们刚刚讨论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其实在我们求学的道路上一定要知所先后。今天假如学习的过程当中是先学知识、先学技能,而没有先扎德行的根,这个先后就有点颠倒。因为德行的根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六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在喜马拉雅山的高山上有个旅人,他刚好在一段旅程当中,那时候下着暴风雪,很大,而且举目都看不到半个人,走得也是很孤独。突然从远方来了一个旅人,两个人就一起结伙走在路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们之前讲到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天下无不是之兄弟,延伸到我们人生每一个因缘当中,我们都不要把对方的不是放在心上,造成我们对对方的不谅解,甚至对立、仇视、冲突,这样我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三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讲到,我们能去掉这些烦恼习气,我们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就可以现前。我们讲到孝悌能够调伏我们的贪念,所以《孝经》里面讲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二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们上一节课讲到开智慧,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我们有了智慧,才能引领我们的孩子、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而求智慧经过四个阶段,信、解、行、证。说到信,很重要的要先相信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一集)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们刚刚谈到化民成俗,其实我们人生有非常多的角色。在家庭的角色,在我们工作团体的角色,以至于我们站在社会、国家的角度上,我们是不是一个好的公民?我们能够自己先做好,正己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提到,我们要恢复我们的智慧、德能、相好,这是本有的。必须去掉我们的习染、我们的坏习惯,从贪、瞋、痴、慢、疑去去除。说到昨天提的瞋,有一句古训很值得我们去体

胡小林:如何在单位尽心推广《弟子规》?

提问者: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在推广时,当领导不懂、不了解《弟子规》时,下属的员工应如何在本单位尽心推广《弟子规》?胡董:这个问题很好,这老板不学,员工要学。这个生活之外,工作之外,还有另外的《弟子规》吗

胡小林:如何在企业落实《弟子规》?

提问者:不是,是非常真实,而且把你自己的事实讲出来,其实真的是一个大爱,让我们所有的人都为之震撼。我也想问,因为我是也还没有学习,我自己也有一个做餐饮的,我想这个《弟子规》,首先我也知道可能是先从我自

胡小林:《弟子规》是戒,因这个戒你就得了大定

我给大家开一张保证书,在落实《弟子规》的过程当中,有一点我敢跟你保证,充满了喜悦之旅,《弟子规》之旅就是喜悦之旅,喜悦之旅一种喜悦的旅途。别提多高兴了,因为你心里有个主张,人有了依靠这种感觉,这是花多

洁身之道 守身之要

宽运法师洁身之道.守身之要(上)──戒淫 前言 自从《八关斋戒-不淫戒》一文推出以来,不少网友留言问及如何戒淫的问题。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道德标准每况愈下,加之现今信息科技发达,在媒体中传送不良信

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二集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大家刚刚有没有去翻一下族谱,看看是哪位圣人的後代?诸位老师,统统不要找,绝对是圣人的後代,因为假如不是圣人的後代,绝对传不到现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就是人生的真相。《易经》里面

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三集

尊敬的陈局长,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夫子有一句教诲说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爱的心、仁爱之道会很远吗?我欲仁,只要我有这分替人着想的心,仁就到我的面前来。这个仁字,大家一看就可以感

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四集

尊敬的陈局长,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记得我在海口,我们在二00四年七月十三号,办了第一次五天的课程。那时候刚好上到第三天还是第四天的时候,当地的教育局长还听了一个下午的课,听完之後,我就送了教育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