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四集)
2024-10-24 08:16

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

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的「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这是我们要对待下属、对待幼辈要掌握的原则。「身贵端」就是先要端正自己,不仅是行为、言语,连起心动念都要端正,做下属的好样子。自己做好样子、好的表率,就是孔子讲的自己「子帅以正」,自己做正的表率,「孰敢不正」。自己如果不正,要别人正也不可能,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很自然的道理。

在《论语》当中,我们看到有一章,「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这是鲁国三家专权的大夫之一,最大的家族,季氏家族。季康子常常家里被偷、被盗,很可能这些盗贼都是自己家里的人,或者是跟外面勾结的,他引以为患。所以他来请教孔子,怎么办?「孔子对曰:茍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这个话很有意思,人为什么想偷盗?因为有欲心、有欲望,贪财就偷盗。贪财者盗财,贪色者盗色,只要有欲就会有盗。孔子说怎么才能够解除盗贼之患?首先你自己从内心里要解除,把欲望要放下,这是盗之源,源头!你自己要是不贪欲,你虽然赏赐给别人做盗贼,人家也不去做盗贼。这话说得,就是在教训季康子,你自己也是个盗贼,你先带头行盗,所以家里就出现盗贼。你自己是最大的盗贼,为什么?季康子当时把持鲁国政治,连鲁国国君都听命于他。把整个鲁国的政治都盗取在自己手中,君不君、臣不臣,搞到鲁国上下乱七八糟。你说你自己是盗贼,你想要家里人不出现盗贼的事情,怎么可能?这是因果报应。你是这样的心就遭这样的报,真是「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跟定来的。你想家里不出现盗贼,唯有自己不做盗贼,去除盗心、去除欲望,上行而下效。你能够好好的做,不贪欲,能够遵守礼法、遵守道德、明信因果,你底下的人自然就以贪欲、盗窃为耻,所以你即使赏赐给他们,让他们做,他们也不肯做那些可耻的事情。

曾经有一位女性,她女儿就很爱偷东西,给她发现了,常常偷家里的钱,一偷甚至偷上万元,她自己就搞不懂为什么自己女儿这么爱偷钱,后来去问一个我们传统文化的老师,这老师对她比较熟悉,就像孔子这样来点化她,「茍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当然她不是用孔子的原话,这是文言文,点化她什么?妳如果自己品性端正,不要跟外面的男人搞在一起,妳家里人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原来这个女性有婚外情,妳自己偷人家的男人,所以妳的女儿也就学会偷了。妳自己要是没有那些不良的欲望,妳即使赏赐妳女儿让她做盗贼,她也不去偷盗,不做偷窃的事情。这话真的是如此,所以那位女性听了满面羞愧。

我们再看季康子还有问过孔子的问题,他又来问,「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这是刚才的那一章紧接下来,也是在「颜渊第十二篇」,季康子来问孔子如何办政治。他问政他怎么问?「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他说如果把那些无道的恶人杀掉,来成就那些有道的善人,这样做行不行?「何如」,可不可以,怎么样?季康子恐怕真的是没办法了,他觉得底下的人真不好管理,想开杀戒。凡是那些恶人都要杀掉,剩下的就是善人。这个想法跟希特勒的想法差不多,希特勒是看着不顺眼的那个族群就得杀。所以他杀犹太族杀得很多,凡是不听话的都杀,看不顺眼的也杀,这怎么行?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告诉他,你为政最重要的是以道德去感化人民,不能够用杀。在这里孔子讲得非常婉转,说子为政,这个子就是称呼季康子,说您老人家为政,何必要用杀?杀不是好办法,杀只能够是增加冤家,杀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底下说「子欲善,而民善矣。」只要您老人家能够行善修德,这里还不是行善,欲善,你只要想这么做就行。当然想这么做一定能这么做,就像孔子讲的,「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善,斯善至矣,你想行善、想行仁,那仁善也到了,实现了。做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从自身做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季康子他是一个大夫,他管理一个家,那个家是个大家族。当然他也参与治国了,他是把持政治。平天下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和谐世界,都是要以修身为本,把自己修好了,自己是善人了,底下的人民百姓也就善了,不会有恶人了。

下面孔子又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我们知道,风一吹草就会扑倒。譬如说风从东边吹来,往西吹,草就往西倒,风从西边吹来,草就往东倒,草往哪倒是看风向的。这是比喻什么?在下位的人,平民百姓、一般的民众都是跟着上位的人动作。你这上位的人行善积德,底下的人也跟着行善积德,子欲善,而民善矣。要是子欲恶,你要是造恶,底下的人也跟着造恶。这君子就是讲的上位的人,小人是指民众。草上之风,必偃,就说明它会倒,草上有风,草就随着风倒。人民百姓,这下位的跟着上位的人倒。换句话说,你想治好你的家,治好你的国,必须你自己要带好这个头。带好头就行了,何必用杀?大家都好了,你就不用惩罚了。这叫以德治家、以德治国、以德治天下。

孔子又说过,「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这在「宪问第十四篇」。如果在上位的君主、领导能够好礼,他能够遵循礼,讲求礼度,那民众也就随之好礼,以礼来对待领导。自然上下会以礼相待、互相敬重,民众也就很容易使唤,就是他能听从领导的。如果民众不尊敬领导、不服领导的,就不容易使唤了。那是什么原因?在上位的人自己德行不够,德不配位,没有以礼修身就会导致这种现象。

什么叫以德治国?就是最重要的领导人自己要先做到道德,做到礼。而道德当中最重要的是孝悌,《孝经》上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道德的根本是孝悌,领导教化百姓先要教孝悌,自己做好样子、带好头,人民百姓就行孝悌之道,这就和谐社会实现了。

在《大学》里面讲,「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平天下是和平天下,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和谐世界。我们如何和谐世界?先治其国,把自己国家管理好就行。让自己的国家社会和谐安定,做整个世界各国的好样子,各国纷纷效仿,这就和谐世界,这是从自己根本做起。怎么治其国?最重要是领导人带好头。所以讲「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这个社会就和谐了。上老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尊重,第二老是老人,这个老人首先是讲自家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先对自己父母要孝敬,然后要把这个孝敬心带到社会,对一切老人、一切长辈,我都孝敬,这是我做到好样子。上位的人做好样子,人民百姓自然行孝,他们也孝敬父母。家家孝敬父母,这社会能不和谐?人人做孝子,人人是善人。我常说,一个人如果是孝敬父母的,再坏也坏不到哪去。反过来,一个人不孝父母的,再好也好不到哪去。你们想想是不是?父母恩德这么大,对父母都不孝敬,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百善孝为先,行善积德以孝为先。

上长长是对自己的兄长、长辈要尊重,人民百姓自然也效法,就行悌道,也会兄友弟恭、敬老尊贤。上恤孤,恤是体恤、同情、怜悯那些孤寡之人,这是社会上比较不幸的人。而民不倍,倍就是悖逆。如果上位的人能够常常去体恤、关怀孤寡之人,人民百姓自然就不会悖逆,更不会造反。这都是什么?领导人自己先做好样子。

在「子路第十三」里面也讲到,也是着重对当政者而言,「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个其就是讲当政的人,对一个国家这是个国家领导人,对一个团体这是团体领导人,对一个企业是企业老板,对一个学校是学校的校长,反正是这个人是一个头。他自己要行得正,办一切事就容易。不令而行,他自然得到下面人的拥护,他的政令不用说大家就跟着做。这多自在,真的叫垂拱而治。这当个领导一点不用操心,只要自己行得正就行了。如果行得不正,其身不正,虽然下命令,民众也不肯服从,为什么?不服你。你自己都做不到,德不配位,你还让我们去做。

最明显的就是父母教子女,很多人、很多的父母教孩子读《弟子规》、学《弟子规》,发现效果不大,孩子虽然把《弟子规》能背的烂熟,但是他还是不孝父母,对父母还是不恭敬,他来问我,怎么办?那我也只好把孔子这句话说给你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你自己正了没有?你要教孩子孝顺父母,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孝顺父母?《弟子规》是讲七科,孝悌谨信,先讲这四科,你自己做到孝悌谨信没有?「谨」是恭谨、谨慎,一切恭敬。「信」是做一个忠信之人、诚信的人。如果我们自己没有真正落实《弟子规》,你让孩子去落实,不可能。他心里怎么能服?你都不做要我做。

《弟子规》是怎么样教孩子?是做父母的自己把《弟子规》都做到,然后做样子给孩子看,孩子是这样来学《弟子规》的。不是说他拿着《弟子规》来背的,他背了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更不会去做,还要看榜样。《弟子规》就好像一本剧本,你就是演员,你把这剧本全部演出来给孩子看,他就学到了,不用教他他都会学到,不令而从。

孔子曾说过一句话,「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只要求自己做,不要求别人做;小人刚刚反过来,他不要求自己做,而去对别人求全责备。那当然只会引起跟人家的对立,对方会逆反,所以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个话意思是非常深刻的。我们问为什么君子求诸己,样样他都在自己身上去求,不向外求?这个道理很深。

蕅益大师在批注这里讲,「识得自己,自然求己。小人只是不知自己耳。哀哉!」为什么君子能够求诸己,只求自己?因为他真认识了自己。自己是什么?自己是整个宇宙,整个宇宙就是自己,这是事实真相。有多少人能够知道这一点?孔子知道,孔子教颜回,颜回也知道。你看在「颜渊第十二篇」,一开跋第一章那是孔子传他的心法给颜回,「颜渊问仁」,孔子就告诉他,「克己复礼」。「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你自己能够克己复礼,力行仁道,整个天下都归仁了。为什么?孔子知道这天下就是我自己,自己以外没有天下,没有别人了。所以为仁由己,君子求诸己,就是靠自己。而由人乎哉,哪里有别人?自己以外没有别人,别人跟自己也是一体的,所以只求自己。识得自己,自然求己,外面没有人,何必去求人?君子有这个智慧,明白宇宙人生真相,所以只是求诸己。

譬如说我们现在要和谐家庭,从自己做起,我对父母要孝,对兄长要敬,对夫妇之间要讲道义、恩义、情义,对朋友之间讲诚信,我只是要求自己修德,慢慢家庭一定感化,和谐家庭。我做好样子了,为国人做好榜样,你就在治国了,何必一定是要当领导人才叫治国?哪一个人没有治国的使命?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世界和不和谐就跟自己有关系。匹夫有责,匹夫是谁?不是别人,就是自己。自己有这个责任,你要去担当,和谐世界我的责任,我不求人,要别人去和谐世界,不需要,我自己来和谐世界。怎么和谐?我自己从心上先和谐,放下内心当中一切冲突、一切矛盾对立,跟一切人都能和谐,跟善人也能和,跟恶人也能和,跟亲人能和,跟仇人也能和,没有不能和的。我心和谐了,这种德行的感化,一定最后实现和谐世界的理想。人人都这么做,人人都效法你,你不就在和谐世界了?所以自己克己复礼,天下都归仁。

「小人只是不知自己耳」,可怜在这,他不知道,知难,行很容易。为什么他不能行出来?小人他不求己他求人,对别人很苛责,要求人做这个做那个,就是自己不肯做。那就是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跟自己也是一体的,那个境界是随着心转的,我的心里正了,诚意正心,外面自然齐家、治国、平天下,心要是不正,整个境界都不正了,外面家、国、天下都不正了。这个道理非常深,这就是《大学》里讲的知本。

什么是本、根本?家、国、天下以自己一身、一心为本。所以《大学》讲得很清楚,「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把身修好了才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修好了,家也就齐了,国也就治了,天下也就太平了。一正一切正,一歪一切歪。身怎么正?心得正,「修身在正其心也」。身心是正报,家、国、天下是依报,依报随着正报转。要明白这个道理,就真知本了,知本就是知自己了。真知了,你自然就是君子求诸己,而不求诸人。这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不管你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平民老百姓,都要力行的圣贤之道,一味就是修自己。

《弟子规》上,下面又说「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用强势去压服人,即使压服了,他对方心也是不服的,要用理来服人。他服的是这个理,所以他无言了,他也就不会跟你在心上对抗,就是他心服口服。「理服人」实际上是什么?就是德服人,你行得正对方就服,你不正对方怎么可能服?天理都在人心中,谁都知道天理,连恶人他都知道,只是他不去按天理来行事而已。所以你按天理而行,当然就能够使人服。这就是以德服人,不是以势服人、以利服人。

在《论语》当中,「八佾第三篇」,孔子说过这么一句话,这是讲射箭,射箭有射礼,射的这种礼节它有讲求的,讲求这个礼也是教育。「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孔子讲射礼,射是六艺之一,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射是叫射箭,射箭有打仗的时候射箭,军事之射,也有平时的礼射,孔子说的这个话是讲礼射,平时的那种练习。射箭当然希望射中靶心,靶心通常是皮革做的。孔子这里讲,按照礼来讲是「射不主皮」,射箭不主张射穿那个皮,只要能射中目标就行,就是你的力量小一点都没关系,你射中就行。各人的力量有大小不同,「为力不同科」,大家不同等,大力气的人、小力气的人都是可以。这个力量也要用得恰到好处,这是讲到尚德不尚力。我们连射箭都不是主张用武力,用力服人,用力来胜人,不是!就是用技艺,这是「古之道」,自古以来所行的道。从射箭当中都能让人体会到不要以力去胜人,这也是教育。

在「卫灵公第十五篇」,「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孔子讲到能够无为而治的人,那就是舜!虞舜,当时他就是以德来治天下,为政以德。舜,我们知道他是大孝子,二十四孝之首。他父母对他简直就是虐待加残害,可是舜对父母不仅没有丝毫怨恨,而且还尽心尽力的去孝敬,最后感动了父母,真是至孝。尧王当时听说天下有这样一个大孝子,立刻就聘请他出来做官,为国家服务。尧王是圣人,他知道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他能对父母尽孝,一定能对国家人民尽忠。所以就请他出来做事,服务了二十八年之久,最后尧王把自己的天子之位传给了舜。舜还是用对父母那样的孝敬心对待天下万民。这就是孔老夫子在《孝经.开宗明义》就说到的,「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古圣先王能够和谐世界,和谐天下的至德要道,靠什么?孝治。舜就是最好的例子,以孝心对待天下万民,万民归仰,无人不服。所以舜能做到「无为而治」。无为就是自己不需要再去做什么事了,非常自在,天下和平,社会和谐。

做为一个国家领导,舜他只做什么?把工作分配好就行。舜当时命禹做司空,做治水的,做公共设施建设的,好比是什么?民建部部长;命弃为后稷,他主播种百谷,是农业部部长;命契为司徒,契约这个契,司徒是搞教育的,教育部部长;命皋陶做士,掌管法律,这是司法部部长;命益做虞官,就是管山泽鸟兽,这是什么?畜牧部的部长。知人善任,把合适的人安到合适的位置上,因为他有德行,「德不孤,必有邻」,自然就感召到有德行的人为他服务。各人都各尽其职,做好本分,舜做天子,就无为而治了。这个无为最高的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无为了,这就是用中。自己能不起心不动念,那个事情来了,你的应对一定就是用中。《尚书》所谓的「允执厥中」。所以孔子赞叹他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何必要有为?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自己好好存着恭敬心,这叫恭己,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恭敬。正南面而已矣,天子临朝是坐北向南,这叫正南面,也就是正坐在自己的君位上,就做到无为而治了。自己做最好的样子了,底下的臣民也都正了。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所以何必要用「势服人」?现在我们都提倡用法治,好不好?不能说不好,国家总得有法律,但是法律确实不如德和礼好。以法治国,人民百姓他确实不敢犯法,但是你不能够禁止他作恶,他心里面起恶念,你法律没办法。但是你要提倡德治,特别是领导人做最好的样子,提倡礼治,自然人民就守礼修德,无为而治。舜当时就是这样的,所以孔子这么赞叹他。

蕅益大师在对这一章的批注当中还特别讲到,「从来圣贤,只有为人为学为德而已,断断无有为治者。」圣贤政治,这是最重要的特点,只有什么?自己做好人,为人为学为德,自己不断的学习圣贤教诲,不断的修德立身而已,就这样就行了。你做领导人能这么做,一定能够达到无为而治。断断没有有为治者,圣贤不会搞有为政治,不会起心动念一定要怎么做怎么做。怎么去做,你用你的妄念思考出来的,那都有很多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出现反效果。

「若一有为治之心,则天下益乱矣。恭己二字,即是修己以敬,又即为人为学为德之实工夫。」所以蕅益大师提醒我们,一旦要想着怎么为治这样的念头,天下反而更乱,这跟《道德经》里面讲的理念相一致。为什么?因为你有这个心,凡有心皆是妄念,用妄念治不好,要用真心,所以修德以治天下。不要说天下这么大,大家很难体会,说自己家庭,你想把这家治好,让大家都能够修德行善,你要有一个为治之心,我现在来治家,我来治理这些人,你试试看,愈治愈乱。很多学习传统文化的人,都有这同感,包括我自己在内。过去,十多年前,学传统文化,这一学,好了,回家先对自己的父亲就开始用传统文化的经典来对照了,你看你这一点,你怎么能这么做,你这么做你是业障深重,你是造业,你不怕因果?行了,你这样为治之行,想要把他治理好,更乱。对方起逆反,不但不能够跟着你一起学,反而反对你学,很生气。你不学还好好的,一学都来指责我了。一定自己好好学,先别想着治人,不要求人,不控制人,只要求自己,这就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才求诸人。我后来我就要求自己,不要求父亲学了。父亲吃肉我吃菜,父亲抽烟我在旁边也忍着,还跟他讲这些传统文化的故事,带他去游名山大川,去跑跑寺院,种种善根,对他很孝顺,欢喜了。我为人子止于孝,我把自己的本分尽到了就行了,你看他后来不是学得很好。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叫无为而治,从治家这里体会,治国、治天下同一个道理,舜当时就是这样无为而治的。「恭己」就是修己以敬,把自己好好修好就行。修自己什么?修自己的诚敬,这是为人为学为德的真实功夫。能够做到修己以敬,天下乃至宇宙都能够恢复和谐,因为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不是二。

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End

阿罗汉为穷人说发财之道

迦旃延在阿盘提国宣化后,想回到舍卫国听闻佛陀说法,在途中,见到一位妇人手持水瓶,坐在河边大声的啼哭,尊者一见,不觉油然的生起同情的怜悯心,他怕这个妇人因失意的事想不开,而投水自杀。因此,他就向前问道:

我的长寿之道

◎ 季羡林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可谓长寿矣。因此经常有人向我询问长寿之道,养生之术。我敬谨答曰:养生无术是有术。这话看似深奥,其实极为简单明了。我有两个朋友,十分重视养生之道。每天锻炼身体,至少要练上两

君子之交

君 子 之 交◎ 弘 一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赏析】弘一的这首偈诗言辞简约而意蕴丰厚。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君子之交谊高雅纯净,看起来像水

钟茂森:弟子规_父母呼 应勿缓(第一集)

尊敬的悟净老法师,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居士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末学今天又回到念佛堂来跟大家一起座谈,感到非常欢喜。这已经分别了前后有十多天,跟随我们师父上人到广州参加了一次国际儒学联合会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五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讲到「入则孝」这一部分。「入则孝」的总纲可以用《论语》夫子讲的一段话来说明,那就是昨天我们提到的「孟懿子问孝」。后来樊迟又接着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一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论语》的精华。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此地刚刚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习过一遍,《论语》从二00九年十月开始讲到上一个月,总共头尾讲了十八个月。我们将《论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六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当中「入则孝」的前八句,属于事亲当中的「居则致其敬」,底下我们来讲「养则致其乐」。这是《弟子规》当中从「冬则温,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讲解「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刚才我们讲到《论语》名题,以及它所依据的原理,是以道为本体。接下来我们讲五重玄义第三个方面,叫做明宗,就是明了学习这部《论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前两集为大家简单介绍了《论语》的概要,今天开始进入我们这一次《论语》研习的主要的部分。我们昨天有谈到,我们这次对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八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讲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再挑几段《论语》来讲,主要还是以《弟子规.入则孝》来做为总纲。我们再看「先进」第十一篇里面第四章,「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九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给大家汇报了「入则孝」这一部分,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出则弟」。悌道,实际上就是讲恭敬、友爱的心。用恭敬的心对长辈,用友爱的心对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在《弟子规》当中第二部分是「出则弟」,我们现在继续来讲。「出则弟」,这个「弟」主要就是讲到的恭敬和友爱,不仅是对兄弟姐妹,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六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我们刚才一堂课已经讲了「信」,这一部分讲完了。在《弟子规》里面第五个部分讲「泛爱众」,我们就以《弟子规》的七科做为我们这次讲题的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四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里面「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是属于「信」这一篇里面的。在《论语》当中,「子路篇」里面有这么一章经文,「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三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今天我们来讲第四个部分「信」。「信」是讲诚实、守信。在《论语.为政篇第二》就有这么一章经文说到,「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八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谦虚的人,他即使是很有成就,也都会自言没有成就,自己确实不行。这种谦德是自性中一种美德,要行仁,这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五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讲到「信」这一部分,做人要诚信。在《弟子规》上又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听到了别人的赞誉,如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九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上一次我们讲到「泛爱众」。《弟子规》里面有一句经文说:「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这是讲自己如果有能力、有才华,不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二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还是结合《弟子规》来讲《论语》。刚才讲到「善相劝,德皆建」,还有一个方面我们要补充一下。现在国家都在做公务员的制度,要吸收公务员都要考试,都要有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四集)

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的「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这是我们要对待下属、对待幼辈要掌握的原则。「身贵端」就是先要端正自己,不仅是行为、言语,连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六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在《弟子规.亲仁》这一章里面,我们看到有下面这句经文说「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一个仁者,反而一般的人都很敬畏他,好像他不是那么容易接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八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刚才就讲到「余力学文」。要力行跟学文并重,光力行而不学文,就「任己见,昧理真」。人能成就圣贤,唯有靠好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篇》有这么一章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三十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这一堂课将是我们最后一讲。我们看到《弟子规》最后一句,也是《弟子规》的总结和劝勉。「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讲到我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四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今天我们来讲第二十三句,二十三句是接着前面「忠主,孝亲」下来的。【敬兄。】『敬兄』这一句,「敬兄」就是尊敬兄长,这是一种悌道。《弟子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6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六集)2007/3/3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6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在去年十一月份末学回到台湾,刚好有机缘能够到桃园的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7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七集)2007/3/4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7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讲到「首孝弟」,这个首就代表著一定要从这里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诸位老师们昨天睡得好吗?一定很好睡,因为人感动流泪之后特别好睡。我们昨天晚上欣赏「暖春」这部电影,相信有很多影像都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田上。其实当我们每一天接触到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我们刚刚讲到我们对学生的付出、关爱,他不见得有立即立竿见影的效果出来,但我们还是这颗爱心有增而无减。因为当我们看到孩子,我们对他好,但他还是很冷漠的时候,我们更明白他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五集)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无德而有才是毒品,我上一次,几个月前在高雄坐出租车,刚好那时候回家,坐上去以后,出租车司机他就很感叹说了一段话。因为我比较多时间在大陆,所以有些情况也是从他们在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八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们早上有提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欲知人者先自知,欲爱人者先自爱,欲助人者先自助」,还有「欲论人者先自论」。我们今天自己假如没有做好而去评论他人、要求他人,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七集)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我们刚刚讨论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其实在我们求学的道路上一定要知所先后。今天假如学习的过程当中是先学知识、先学技能,而没有先扎德行的根,这个先后就有点颠倒。因为德行的根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六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在喜马拉雅山的高山上有个旅人,他刚好在一段旅程当中,那时候下着暴风雪,很大,而且举目都看不到半个人,走得也是很孤独。突然从远方来了一个旅人,两个人就一起结伙走在路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们之前讲到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天下无不是之兄弟,延伸到我们人生每一个因缘当中,我们都不要把对方的不是放在心上,造成我们对对方的不谅解,甚至对立、仇视、冲突,这样我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三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讲到,我们能去掉这些烦恼习气,我们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就可以现前。我们讲到孝悌能够调伏我们的贪念,所以《孝经》里面讲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二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们上一节课讲到开智慧,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我们有了智慧,才能引领我们的孩子、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而求智慧经过四个阶段,信、解、行、证。说到信,很重要的要先相信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一集)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们刚刚谈到化民成俗,其实我们人生有非常多的角色。在家庭的角色,在我们工作团体的角色,以至于我们站在社会、国家的角度上,我们是不是一个好的公民?我们能够自己先做好,正己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提到,我们要恢复我们的智慧、德能、相好,这是本有的。必须去掉我们的习染、我们的坏习惯,从贪、瞋、痴、慢、疑去去除。说到昨天提的瞋,有一句古训很值得我们去体

胡小林:如何在单位尽心推广《弟子规》?

提问者: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在推广时,当领导不懂、不了解《弟子规》时,下属的员工应如何在本单位尽心推广《弟子规》?胡董:这个问题很好,这老板不学,员工要学。这个生活之外,工作之外,还有另外的《弟子规》吗

胡小林:如何在企业落实《弟子规》?

提问者:不是,是非常真实,而且把你自己的事实讲出来,其实真的是一个大爱,让我们所有的人都为之震撼。我也想问,因为我是也还没有学习,我自己也有一个做餐饮的,我想这个《弟子规》,首先我也知道可能是先从我自

胡小林:《弟子规》是戒,因这个戒你就得了大定

我给大家开一张保证书,在落实《弟子规》的过程当中,有一点我敢跟你保证,充满了喜悦之旅,《弟子规》之旅就是喜悦之旅,喜悦之旅一种喜悦的旅途。别提多高兴了,因为你心里有个主张,人有了依靠这种感觉,这是花多

洁身之道 守身之要

宽运法师洁身之道.守身之要(上)──戒淫 前言 自从《八关斋戒-不淫戒》一文推出以来,不少网友留言问及如何戒淫的问题。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道德标准每况愈下,加之现今信息科技发达,在媒体中传送不良信

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二集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大家刚刚有没有去翻一下族谱,看看是哪位圣人的後代?诸位老师,统统不要找,绝对是圣人的後代,因为假如不是圣人的後代,绝对传不到现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就是人生的真相。《易经》里面

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三集

尊敬的陈局长,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夫子有一句教诲说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爱的心、仁爱之道会很远吗?我欲仁,只要我有这分替人着想的心,仁就到我的面前来。这个仁字,大家一看就可以感

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四集

尊敬的陈局长,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记得我在海口,我们在二00四年七月十三号,办了第一次五天的课程。那时候刚好上到第三天还是第四天的时候,当地的教育局长还听了一个下午的课,听完之後,我就送了教育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