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一集)
2024-10-19 09:17

《沙弥律要节录》,这一百多条,诸位可以把这个节录跟经本对照,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白了。节录的因缘是便于大家学习,古注虽然很详细、很周全,但是时间隔得很久,有许多地方跟我们现在实际的生活已经脱节。所以我们的节录着重在它的精神、它的原则,然后运用在我们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对我们修学才有真正的利益。我们看第一条:

【一、凡夫从无始来,为无明所覆真性,起诸妄想,攀缘尘境,情染世间五欲。以身口意,造诸过失,堕落三途,轮回六趣,无有出期。】

这一条把六道凡夫生死轮回的缘由、状况都说出来了。我们常讲宇宙人生的真相,当然这是宇宙人生真相的一部分,只限于六道,六道里的真相就是如此。这一句是真正的觉悟、真实的觉悟了,觉悟之后,才晓得这个事实的可悲、这个事实的可怕。为什么?堕落在轮回里面要想出来太难了,『无有出期』,没有法子。无量劫来搞什么?就是搞六道生死轮回。什么原因造成这个事实?就是前面所讲的『为无明所覆真性』,「真性」就是事实真相,我们现在讲得很明白、很通俗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叫真性,在佛经里叫真性。我们对于这些事实真相完全不明了,那就叫「无明」,无明是不明了。因不明了事实的真相,所以就打妄想,『起诸妄想』,这就是《楞严经》上讲的「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这是原因。

佛在经论上教导我们,要断无明才能解决问题。无明怎么断法?断无明之后是什么样子?无明断了以后,对于整个宇宙人生过去、现在、未来统统明了,那就是断无明的样子,没有一样事情不明了。如果不明了,那还是有无明盖住真性。无明断掉以后,过去无量劫之前,未来无量劫之后,此界他方,不要说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才十万亿佛国土,这太近了,无量无边恒沙诸佛国土,你统统见到、统统接触到,那是无明破了的现象。这是佛教导我们修学终极的目标,这就是俗话讲的「成佛」,这个教育才达到究竟圆满。

断无明的方法,佛告诉我们就是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开了,无明就破了。但是修学的枢纽、修学的关键就是在定,慧没有法子修的,定了,定的作用就是慧。我们现在毛病在哪里?我们现在就是心不定,心很乱,妄想很多,杂念很多,毛病在此地。因此戒就很重要。戒不限于戒条,戒条的范围太小了,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是属于教诫,戒是教诫,我们要遵守。为什么要遵守?佛是过来人,如果以我们凡夫的思想、见解去测度佛的知见,那就错了。所以我们对于佛所说的能够完全接受、能够顺从、能够依教奉行,我们一定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就是永脱轮回、超越三界,这是真正的利益。

由此可知,根本的原因就是无明,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像现在科学去研究、去探讨、去发现,有没有办法了解事实真相?给诸位说,没有办法。佛在唯识经论里面讲得太清楚了,因为所有一切科技的探讨都不能超越八识,换句话说,统统是第六识的作用,第六识本身就迷,迷不能破迷。所以科技所了解的知识是有限度的,在迷情范围之内的,你能明白一些,可是真正的真相还是没有法子明白。科技的结论,所谓是「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够真正达到了解真相?佛给我们讲只有一个方法: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定,心地清净,佛讲这个心像一面镜子一样,叫「照见」。没有得定,心不清净,就是心里有妄念、有思想、有分别,这个心像水一样,它就有波浪。波浪太大,当然不起作用,迷惑颠倒。纵然有一点小小的微波,它照的也不是真相,也把真相扭曲了。

这就是说明用八识心要想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不可能的。所以交光大师在《楞严经》注解里面提倡要「舍识用根」。「识」就是八识,八识是什么?它是有波浪的。「用根」,根是什么?用根中之性。「见」,不要用眼识见,不要用意识见,不要用阿赖耶见,用什么见?用见性见。听,用闻性闻。如果能用六根的根性,六根根性就是真性,就是此地讲的真性,那就成功了。这话讲得没错,谁会用?没人会用。所以《楞严经》真正精彩的部分还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才管用,没有「念佛圆通章」,这部经就白讲了。理没有错,方法没有错,做不到。就跟《华严经》一样,《华严经》的理论、方法讲得非常透彻、非常圆满,也是没人做得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如果不求生极乐世界,《华严经》也是白讲,不得其用。所以《楞严》得力于「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华严》得力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部经对我们才真正有用处。

由此可知,「定」重要。通常我们讲定,大家对这个观念含糊笼统,也不肯去深究什么叫定。禅宗对这个说得多,净宗实在讲也说得很明白。《弥陀经》上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就是定,心不颠倒就是慧。《无量寿经》上更清楚,连题目都标上了,「清净、平等」就是定,「觉」就是慧。这才是真正的教诲、真实的教诲。我们修什么?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修清净心、修平等心。只要心地清净、平等,自然就觉而不迷。「觉」不是修得来的,「觉」就是清净、平等起用,他就觉悟了。

要怎样才真正能达到清净、平等?那就要讲「戒」。戒的总纲领,戒律的真正精神,就是教我们「放下」。但是凡夫无始劫以来就有妄想、执着,妄想累积变成所知障,执着累积变成烦恼障。无量无边的烦恼,根从哪里来?根就是执着。无量无边的妄想,根源就是妄念。所以佛在《华严》上说出,「一切众生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戒律就是把这两样东西舍弃掉。从无始劫到今天,要想舍弃是谈何容易!这就难了。

凡夫的现象,这几句就说得很清楚了。『攀缘尘境』,「尘」是五欲六尘,尘是比喻污染,这些东西能够染污真性。好像灰尘,我们这个桌子两天不擦,上面就有灰尘污染了,用这个来做比喻。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对象,这个东西只要你攀缘,它就污染。为什么会攀缘?因为无明、妄想,所以你自然就会攀缘。攀缘,底下就讲『情染世间五欲』,把自己真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失掉了。这个智慧不是外来的,本有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不觉就是无明,无明本无。本觉本有,但是你有情染,本觉就没有了、就失掉了。把本觉变作情染,迷在世间五欲里面,财色名食睡,迷在这里头。

『以身口意,造诸过失』,这造业了。前面讲的是迷惑,惑业苦。迷惑就造业,谁造业?身口意,身口意是造业的工具。果报是『堕落三途,轮回六趣』,愈迷愈深。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这一生要不能出离,下一生怎么样?下一生一定不如这一生。我们在轮回里头,一世比一世苦,你要问这是什么原因?那就是我们在一生当中,造的恶业多,造的善业少。恶业多当然往下堕落,这是一定的道理。几个人在轮回里头会往上升?那个比例太少了。往上升,大多数是学佛,学佛没有求往生,修其它所有大乘法门,生天,依旧出不了三界。

唯有念佛的人能出三界。这个事实真相,不但普通人不知道,多少出家修行人都不知道,轻视净土,藐视弥陀,以为自己所选修的这一切法门,一生当中能圆满成就。理上是讲得通,事实上你的烦恼断不掉。换句话说,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你没有能力破无明、断烦恼,这就是你永远不能够超越生死轮回,道理在此地。所以一开端把这个事实真相说明白,然后再教导我们怎样走出生死轮回这条道路。

世间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是空的。整个般若经典,六百卷《大般若经》,所说的是什么?《心经》里面的四个字就都说清楚、说明白了,「无智亦无得」。「智」是什么?世间人所讲的聪明才智、妄想,你所得到的是烦恼。你们自己想一想,中年以上的人应该都有这个经验,我们这一生当中,是不是跟佛说的一样,一天到晚在想,妄想,以为那叫聪明智慧,所得的确实是烦恼、是生死、是业报,你得的是这个东西,都是一场空!

真的明白,真的搞清楚,我们选择的道路就不会错。这就求出,出是出三界。形式的家,说实在话,并不妨碍,在家作佛、作菩萨的人很多。决不是剃头出家就比人大,这个观念错误,这增长贡高我慢,增长烦恼,将来堕落得更惨。他不晓得佛法是平等法。《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佛法是平等法,佛心是平等心。平等的心是佛心,六度的心、舍己为人是菩萨心,贡高我慢是修罗心。虽然修一切善法,里面带着贡高我慢,果报在阿修罗。

这第一条给我们说明事实真相,使我们提高高度的警觉。我们要为自己找出一条生路,不能跟世间一般人一样迷惑颠倒。出家人里面有真修的好榜样,我们可以效法。有的人不是真修,还是造轮回业,我们见到了,普贤菩萨教我们敬而远之;「敬」是礼敬诸佛,我们对他恭敬,「远」是不跟他学。远,不是讲躲他远远的,不是这个意思,那你就把意思会错了;「远」是我恭敬他,我不学他,不跟他学,这就对了。真正善知识,他走的确实是一条生路,我们要跟他走,「生路」就是能够走出生死轮回;出不了生死轮回,是死路。

【二、沙弥始心出家,禀受十戒,勤修策励,断除烦恼惑习,而求证涅盘之妙果。】

『沙弥始心出家』,初发心出家。『禀受十戒』,这是起步,像读书一样,这是启蒙。持戒从哪里做起?从十戒做起。『勤修策励』,自己要认真、要勤奋,用这十条标准修正我们自己的过失,用这个标准来勉励自己。『断除烦恼惑习』,「烦恼」就是贪、瞋、痴、慢。「惑」是迷惑,错误的思想、见解,这属于惑。「习」是习气,烦恼的习气、迷惑颠倒的习气要断除。『而求证涅盘之妙果』,这是我们修学目的之所在。「涅盘」是梵语,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这一条,说出佛法修学入门与教学宗旨。

这个小册子里面,有十条戒,有二十四门威仪。「威仪」,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生活规范,我们日常生活要守的哪些规矩,一共列了二十四门。现代人讲求的是民主、自由、开放,换句话说,不要有一切约束,什么法都不守,这最好。有法律、有规矩就不自由,换句话说,现在自由的定义,在一般人脑海就是无法无天,这叫自由了。现在在全世界,台湾是最讲自由的,任何一个民主、自由、开放的国家都比不上台湾,台湾的民主、自由是世界第一。无法无天是错误的观念,那是增长妄想、增长无明、增长烦恼。

我们要想出离六道生死轮回,必须守佛的教诫,要受佛的约束,要遵守佛教给我们的一些规矩,这些规矩对我们决定是有好处的,决定是有利益的。「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所有一切的规范,无非是帮助我们的心定下来、帮助我们的心静下来,戒律的目的在此地,所以它是善的、它是好的。我们眼前似乎有些不方便,那是什么?我们放逸惯了、随便惯了,一下约束感觉得很难过。其实我们过去那种放逸是不正常的。等到心地清净,那就得大自在,那是真的自在了。真自在,就像孔老夫子讲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随心所欲自然就成了规矩,那就叫大自在了。大自在是从这个地方培养修学成就的。你要是不通过这些修养,大自在你得不到。得不到的时候,你所造作的是「造诸过失」,果报就是三途六道,这个要晓得。

我们在今天讲这个戒律,实在说,十戒我们能不能做得到?很难。尤其是处在现代这个社会,真正能把五戒做好,就不得了!蕅益大师,他老人家讲,他对于戒律很有研究,在明朝末年对于戒律上的研究就相当于民国初年的弘一大师,他在戒律下了很大的功夫。他说,「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了」。他老人家自己受比丘戒之后,三坛大戒受了之后,他在佛菩萨面前退比丘戒。他一生所守的是沙弥戒,自称「菩萨戒沙弥」,他老人家是这个称呼。因为菩萨戒不必求传授,菩萨戒在佛菩萨形像面前自己可以发愿受,就能够得戒,沙弥戒也是的,所以他称「菩萨戒沙弥」,名实相副。而他的弟子成时法师,《蕅益大师全集》是成时编辑印出来流通的,这是他真正的传法弟子。成时因为师父是沙弥,自己就不敢称沙弥,自称「出家优婆塞」。成时一生自称出家优婆塞,民国初年弘一大师也是自称出家优婆塞,这是名实相副,这不是谦虚,这是真实的,决非僭越,这是老实人。

我们今天自己要了解自己的身分,我们能够做到出家优婆塞就好了。能知道自己的身分,给诸位说,对于修清净心、平等心大有帮助,不至于产生增上慢,贡高我慢。我一出家,出家人高高在上,这就是增长傲慢,实际上自己的德行、修持还不如在家人,贪瞋痴慢高过在家人,这个错误。我们把事实真相搞清楚,这样才能一体平等,对于自己的道业会有帮助,对于佛法、对于道场,弘法利生,一定能做得更圆满。

出家就是选择专业,就这个意思,全心全力投注在这个事业,希望把佛教育发扬光大,利益众生。用现在一般人的话来说,我们的工作是社会安定的工作,是世界和平的工作,我们是推动这个工作的,而不是从事于迷信,不至于导人迷信。我们所做的是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的工作,这是我们自己要认清楚的。唯有舍己为人,我们与佛的心愿才能够接近,这是我们真正这一生当中得生净土的保障,决定得生。

我们的修行是以经论为根据,五经一论是我们修行的准则。佛教我们「依教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遵守佛的「四依法」,这样一生就不至于空过,一生过得很充实、很幸福、很美满。一般人所追求的是幸福、美满、快乐的生活,在我们这个法门里充分的得到,这是真实的。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End

两个小沙弥

◎ 李 睿从前有两个小沙弥,他们各事其主,两座禅院只隔了一道山梁,他们下山同走一条路,因此二人经常见面。这天,两个小沙弥都下山前往市场买菜,他们便在路上相遇了。甲寺的小沙弥问:请问你到哪里去?乙寺小沙

钟茂森:莲公大士净语选讲(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我们晚晴轩佛七第三天。我们继续选取莲公大士念佛的偈子来学习。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两首偈,我先念一念:【道人须学石头顽。哪有功夫说苦酸。炼得此心顽似铁。风吹雨打不相干

钟茂森:莲公大士净语选讲(第五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我们晚晴轩佛七第五天,我们选取莲公大士一首「老实念」的偈子来一起学习。这首偈子我先给大家读一遍:【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止贵愿力强。哪怕

钟茂森:莲公大士净语选讲(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是佛七第四天,爷爷到今天已经是第九天断食,基本上都没有吃什么东西,只喝饮料。今天他的状态是最好的,从早上五点钟开始念佛,念了一个早上,休息了一下,又念了一个上午,下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一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开林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行师父慈悲,吩咐定弘给大家在佛七当中,今天在圆满之前给大家讲个半小时的话,鼓励大家念佛。佛七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按照经典所

钟茂森:莲公大士净语选讲(第七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晚晴轩的助念佛七圆满。虽然佛七圆满,与其说是结束,不如说是开始,为爷爷的助念可以说又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今天爷爷有一点业障现前,对于西方极乐世界产生诸多的疑问,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二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上午好!定弘昨天跟大家谈到闻名的功德,这是弥陀本愿的核心,第十八愿所说到,若有众生,闻佛的名号功德,必定能产生至心信愿,而能至心信愿就决定得生净土。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接到念佛同修的一些问题,其中提到对于念佛怎么念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境界,有疑惑,那么想抽一点时间谈一下这个问题。念佛要是会念,就很容易得到三昧;如果不会念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四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佛七的第三天,大家的状态是渐入佳境,刚才大家念佛声音非常整齐,听起来很安定,证明大家的心就愈来愈静下来了。通常佛七到中间第四天这是状态最好的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五集)

尊敬的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念佛最重要的是心要跟佛的愿相应,古人所谓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果能够相应,你当下就能随着这句万德洪名入到净土,也就是你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二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佛七圆满的一天,大家在这七天当中,念得都很不错,很用心。现在最后一天,我想要说点什么?应该说点劝勉的话。我们跟净老和尚学习《无量寿经》,《无量寿经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一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昨天晚上谈话里面讲到往生净土的正因,每一个类型的往生的人,都要至心求愿往生净土,昼夜常念、思惟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品位的高下,在乎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六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我们佛七第四天,按道理来讲通过前三天的念佛,我们的心应该是渐渐静下来了,我们的功夫应该是愈来愈绵密。那我们自己要反观一下,我现在的功夫有没有比刚来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七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大家念佛都念得很不错,我看到有一些同修昏沉的现象减少了。在念佛当中最普遍的两种现象,一个是昏沉,一个是掉举,掉举就是妄念纷飞,心定不下来。两者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九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今天上午跟大家谈到往生净土的正因,《无量寿经》上讲,三种品位往生的人都具备昼夜忆念、思惟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阿弥陀佛种种功德。你首先要对于极乐世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八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时间过得非常快,今天已经佛七第五天了,能不能够成就,就看最后这三天,那么三天也过了半天了,所以大家要提起精进。正如我们每天晚上结束的时候念的普贤警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一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在念佛法会正式开始之前,先跟大家讲一讲念佛的一些道理,让大家能够明了怎么来念佛,念得才如法、才能得力。在过去传统的佛七里面是不会讲开示的,就是不能讲话,也不讲经的,就是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念佛共修法会第三天,如果真正用功,我们的心一定会定下来了。如何才能做到功夫得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真正发起出离心,要想到六道轮回太苦了,我们生生世世在这里头轮转,受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师父上人有提到「开示」两个字,只能是佛、证果的人能够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这个才能用开示。像我们在一起共修,只能叫「讲话」,不敢称开示,因为我自己也没有开悟,也没有证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六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早上举了《无量寿经》一段经文,劝导大家对净土法门要生起坚定的信心,对《无量寿经》也要生起坚定的信心。只要对这个法门不怀疑,哪怕是我们曾经做过许多恶业,甚至地狱里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十一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看到从昨天晚上九点半到今天早上九点半,整整十二个小时,大家念得很认真、很精进,非常难得。好像没有听说有人往生,不过不要紧,这是一个开始,我们以后还要找时间自己去加功用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大家刚才观赏了这个影片,有没有得到什么样的启发?记不记得刚才字幕里面的其中一、二句话?对,只要记得这句话,「能够一心念佛,就能化解灾难」。我们现在面临十二月二十一号就只剩两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二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一函遍覆」,昨天我们学习到前面第二段。第一段讲的是净土法门的正修,如何往生净土,印光大师一开端就为我们直示净宗法要,修信愿行三资粮求生净土

钟茂森:弟子规_父母呼 应勿缓(第一集)

尊敬的悟净老法师,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居士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末学今天又回到念佛堂来跟大家一起座谈,感到非常欢喜。这已经分别了前后有十多天,跟随我们师父上人到广州参加了一次国际儒学联合会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一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末学茂森非常感恩常住不断的给末学学习的机会,在我们共修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都会遇到修学上的问题,所以末学非常乐意,也非常荣幸,能够常常跟诸位法师大德一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我们收到一些大德的提问,但是因为印光大师的这封「一函遍覆」还没讲完,我们先把这篇文讲完,然后再来跟大家讨论问题。说不定待「一函遍覆」讲完以后,大家也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集)

尊敬的法师,尊敬的孙会长,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菩萨,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今天早晨大家听完经之后念佛念得怎么样?挺好,好。念佛是正行,我们护世息灾也好,我们自己求生净土也好,念佛是第一重要的行门,听经目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印光大师的「一函遍覆」。昨天我们讲到「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声救苦」这段,我们先把这段从头到尾念一遍。【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我们来看第二十二到二十四愿,我们把今天要讲的经文一起念一下:【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昨天我们一起共修了一天,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吗?非常好!今天也出太阳了,昨天阴雨了一天,看来阴气已经逐渐逐渐的退去了。大家能够这样发起真诚的心来念佛,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五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弥陀四十八大愿」,请看第四十二愿的经文,我们一起合掌将此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所居佛剎。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弥陀四十八大愿,请大家打开经本,看第三十九愿,我们一起把这段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一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昨天晚上跟大家讲到了第二十四愿,今天从第二十五到二十七愿看起。让我们一起合掌将这段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六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是佛七的最后一天,大家这六天多来,表现得非常好,非常难得,真正发起护世息灾的愿心,一起认真的念佛、学教,希望我们以这样的功德回向这个地区灾难消除、正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一集)

《沙弥律要节录》,这一百多条,诸位可以把这个节录跟经本对照,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白了。节录的因缘是便于大家学习,古注虽然很详细、很周全,但是时间隔得很久,有许多地方跟我们现在实际的生活已经脱节。所以我们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五集)

【十二、易云:「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此是世间圣人。】这是《易经》里的一段话。《易经》在中国学术上可以说是根本。称之为「易」,「易」就是简单容易。凡是「至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二集)

【三、戒是禁戒,律即法律。防非止恶曰戒,处断轻重、开遮持犯曰律。】『戒是禁戒,律即法律』,这是解释戒律两个字的定义。『防非止恶曰戒,处断轻重、开遮持犯曰律』,这是把戒律两个字讲得很清楚。「戒」的精神与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六集)

【十五、蜎飞蝡动,微细昆虫,俱禀色心,同一觉源。欣生怖死,痛痒苦乐,与人无异。既同觉源,即是未来诸佛。】这是佛告诉我们,一般人往往疏忽小动物,再小的动物,蚊虫、蚂蚁也是一个生命,也是众生之一,它也受轮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三集)

【六、律制比丘,五夏已前,专精律部。若达持犯,办比丘事,然后乃学习经论。今越次而学,行既失序,入道无由。】『制』就是制定、规定。这是佛为弟子们在修学程序上做了一个制定。『五夏』就是五年。出家人要把世俗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四集)

【七、轻戒,全是自轻;毁律,还成自毁。妄情易习,至道难闻。拔俗超群,万中无一。】这是非常真实、恳切的忠告。因为修行不是凭口头上说的,也不是靠我们思惟想象的,一定是要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错误与正确的标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七集)

【二十、经云:施恩济乏,使其得安。若见杀者,当起慈心。】『乏』是缺乏,众生有缺乏,如果我们有多余的,就应当要帮助他,这是『施恩济乏』。他不缺乏,他的生活就安定了,情绪也安定了,所以这个『安』是身安、心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八集)

【二十三、见他人杀生,当生慈心,愍彼行杀者,罪堕三途;其被杀者,苦痛无地。怨业既结于今生,酬报则当来不已。愿得菩提,度令解脱。】这是十戒里面的第一条,「不杀生」。这一节文有三段,第一段是讲杀生的人,杀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九集)

【二十六、金银重物,以至一针一草,不得不与而取。】这是十戒里面的第二条,「不偷盗」。『一针一草』,这是很微贱的,不是贵重的。『不得不与而取』,只要是有主人的,即使一针一草,一定要主人同意才可以取;主人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十集)

【三十一、经云,佛告比丘:若人偷盗他物,命终生地狱中,猛火烧身,烊铜灌口,镬汤炉炭,刀山剑树,煻火粪尿,磨磨碓舂,受种种酸楚苦痛,不可称计。地狱罪毕,生畜生中,以偿他力。】这一条所说的跟《地藏菩萨本愿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十二集)

【四十五、经云:夫士处世,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应毁反誉,应誉反毁,自受其殃,终无有乐。】这一条是妄语戒,这是佛在经上说的一段话。『夫』是文言中的虚字,没有意义。『士』就是知识分子。在这个世间

刘素云:钟茂森:刘素云老师怎么学成功的?

刘素云老师怎么学成功的?她没有跟在师父上人身边,她就是听那个光盘,《无量寿经》,一门深入,不换题目,专。专妳才能得定,就在家听,不出门,也不乱去跑道场。不是今天跟这个师父学,明天跟那个师父学,没有,她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五十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今天进行《阴骘文》的最后一讲。我们来看第七十七句:【远报则在儿孙。】这是接着上面一句「近报则在自己」,这样接下来讲。讲报在自己这就是讲近报。自己的报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一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论语》的精华。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此地刚刚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习过一遍,《论语》从二00九年十月开始讲到上一个月,总共头尾讲了十八个月。我们将《论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三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今天我们来讲第四个部分「信」。「信」是讲诚实、守信。在《论语.为政篇第二》就有这么一章经文说到,「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