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集)
2024-10-19 07:16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

接到念佛同修的一些问题,其中提到对于念佛怎么念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境界,有疑惑,那么想抽一点时间谈一下这个问题。念佛要是会念,就很容易得到三昧;如果不会念,可能念了好多年,都没有什么成就。同修提到我们在求生净土,最后临终的时候见到佛来了,会不会是魔变现的?还有同修说,听人讲西方三圣来了才是真的,光是阿弥陀佛来了,就不是真的。这些说法都是很深的误解,这个疑惑一定要排除。我们之前已经讲过,我们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本尊,我们念他,他就现前,这是相应。如果我们念阿弥陀佛,忽然来了药师佛,这个就不相应,那就是魔变现。你见到阿弥陀佛,或者见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你都可以放心,那些都是真的。为什么?因为佛有愿力,在众生念他的心中显现出来,接引众生往生西方。只要众生念他,这就是缘,就能够感得阿弥陀佛来应,这个感应道交决定是不虚的,大家尽可放心,千万不要有疑惑;一起疑惑,这是个妄念,这个妄念就破坏了你念佛的清净心。

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往生净土必须要信愿具足,你在这上面起疑惑,那你的信心就不具足了;信心不具足,愿就不会恳切,你就会犹豫,这就反而会障碍你往生。所以那个魔都是心生的,佛由心生,魔也由心生,当你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佛就从你的心现出来;当你有怀疑、有夹杂、有间断,那魔就生出来,这点大家要注意。另外有同修听我之前讲到,说念佛的时候,它自自然然呈现出一些境界来,不管是好境界,还是恶境界,或者是对经教忽然有了悟处,这些统统属于妄念。为什么说妄念?因为你为它所动,这些境界本身是好境界,只要你不为它所动,这就是好境界;你为它所动,那它就是魔境界。所以遇到什么样的境界,就是一个不动、不管,不去理它,这就是好境界,心总是住在佛号上。

今天是佛七第六天了,还剩一天半的时间,不知道大家念佛功夫到哪里了?如果还没有成片,那要赶紧用功,这还剩一天的时间,来得及,只要你提起精进。我再摘抄四首夏莲居老居士念佛的偈子来给大家做鼓励,也教大家怎么个念法,之前已经说过了,现在再补充说明。这四首偈子是过去夏老在极乐庵念佛道场所作,当时夏老亲自领导佛七,他要求参加佛七的人都是非常严格,止语闭关念佛。这四首就教我们怎么念,我给大家先念第一首。

「念佛最忌,精神涣散。字句模糊,先快后慢。既无音节,又不连贯。心不应口,声不摄念。轻忽养识,古德所叹。如此念法,永难成片」。这首偈子是教我们防范念佛可能出现的过失,这个念佛里头最忌讳的就是精神涣散,念的时候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心猿意马、昏沉掉举,这个功夫就很难得力。所以要念到字句分明,不能模糊,也不能够先快后慢,一开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就不知那个念头都想到哪去了。所以你看我们佛七打地钟,都是先慢后快,让大家的这个精神愈来愈集中,念头愈来愈专一。既无音节,又不连贯,这也是忌讳的。念佛要有节奏,这个节奏要非常的清楚,不要乱。你看我们走起路来,一步一步的,都非常均匀、非常平稳。不是走一大步,又走一小步;走一大步,一小步;快一步,慢一步,不是这样走,这样走就不稳,心就会乱。念佛也是这样,要有音节、节奏,这音律、节奏都要非常稳、又有章法,「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每一个字平均节奏这个时间都是相同,不是说「阿,阿,阿」,这就不稳了,那心就会浮躁。没有音节还不连贯,就更不好了,念几句停几句不能连成一片,那你怎么能够达到三昧?

还有心不应口,口不应心,口里虽然念,心里想别的。口上一直在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在想着明天佛七圆满了,我准备上哪去;或者想着某人对我这么好,我要去报答他;某人对我很不好,我以后要找他算帐,是非恩怨都开始起了,心不应口。声不摄念,你念佛的声音不能把你的念头收摄住,这个声音一定要把念头收住,念头就专注在你念佛的声音上,声带动你的念头念佛,念头又带出声音也是念佛,声心要相应。轻忽养识,轻忽就是散漫,念佛念得很轻率,不认真,这就养识,这是佛门里的用语。学佛要转识成智,怎么转识成智?你认真念佛,句句都不放过,这就转识成智。如果你轻忽、散漫,那不是转识,是养你的识了,让你的这个妄识愈来愈坚固,所以古德最叹息是这样的,所以修行不认真不行。如此念法,永难成片,所以我们师父上人昨天在佛七开示,给大家录了个十分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到。听到没有?他告诉我们,佛七当中目标就是在七天之内取得功夫成片,也就是这句佛号念成一片了,二十四小时能不中断,这就成片。你要不认认真真每一句都念好,你轻轻忽忽,那你就很难成片。要用心去念,在念佛堂里这几个小时,你很用心的念,你出去堂外,那佛号还依然在回旋,在你耳边依然在响,你就跟着这个节奏,好像惯性的往前走,一直下去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这就成片了。这第一首是教我们防范念佛时候的过失。

第二首到第四首就教我们怎么个如法念佛。「声和韵稳,字正音圆。恳切绵密,沉着安闲。声合乎心,心应乎声。心声相依,妄念自清」。这是讲我们念佛的声音和心都要调试好,声要和,韵要稳,不要忽高忽低、忽快忽慢,你没有那种平稳的节奏,心就跟着浮动,所以心要定下来,声音要平稳。字句要念得很正、很圆满,「阿、弥、陀、佛」,你的发音要发完全,有同修念佛不完全发的,「阿弥阿弥」就这样,这就不稳了,心就会动。每一字都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恳切绵密,这个心要很恳切,求阿弥陀佛早点来接我往生,你有这样的一个愿,但是不必去想,心里就念佛。昨天有同修问我,我念佛的时候,我不想阿弥陀佛来接,这算不算是没有愿?我说不算,愿是有,但是不必去想它,好比你看像中国大陆,北大、清华这是最名牌的大学,假如你现在要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那你要认真备课,准备功课,要去考试。你有这个愿考上北大、清华,但是你不是老想,你老想着我要考北大、清华、我要考北大、清华,好了,你都没有时间去准备功课。你是认认真真准备功课,那就是说明你有愿,你的愿是落实在行动上,不是老在那里空想。所以真有愿求生净土,你就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做功课,心很恳切,佛号绵绵密密,不让妄想夹杂进来。不仅在念佛堂里面要绵密,最重要的出去外面,走出念佛堂,功夫还要保持。

这里最重要的,沉着安闲,真正有功夫的人,一举一动都很缓慢、很沉着,不浮躁。他不浮躁,心就定下来,他能定在一句佛号上;心一浮动,佛号就会忘掉。所以你看《无量寿经》上讲,极乐世界的菩萨,「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外面看起来动作很缓慢,像大象一样,一步一步的走;但是他的内心,佛号绵绵密密,内独驶急,这个生死心切。所以念佛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要安闲、安静,闲得下来。有些同修,像见到我们师父上人,心就很激动,这是佛来了,赶紧去顶礼,赶紧去供养,这心就失去安闲了,那怎么可能成片?所以过去,虚云老和尚有一次来一个佛七道场,结果佛七道场里的人全都跑出来,来见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立刻拉下脸子来,呵斥他们,你们怎么都倒置法幢?法幢都倒过来了,换句话说,不如法。你们怎么把我推到魔那边?这扰乱你们的念佛,这就是魔。所以无论见到什么人,见到什么境界,还是安定祥和,功夫绵密不间断。另外心里别想那么多事,现在这个世间热忙人很多,天天都要做很多很多事情,那事情永远做不完。什么时候你能够闲得下来了,没事了,你这功夫就能够增进。我这几年学佛,如果别人问我到底学了什么,可能只能说,学得怎么做一个闲人,愈来愈没事。等你真的心上没事了,功夫就能成片,你还有很多做不完的事,我告诉你,永难成片。一切都随缘就好,有缘,我们就顺水推舟;无缘,念头都不动。

声合乎心,心应乎声。声音,这佛号阿弥陀佛,把你这个心提起来,我们想佛,我们忆念西方,求生净土,心跟你的声相应,心声相依,妄念自清。所以念佛,你不要怕妄念很多,一念佛,那个妄想都止不住,这很正常,每个人都是这样。有妄想,最好就不理它,不要去琢磨,我这妄想怎么回事?这妄想哪来的?我怎么对治它?你想这些,妄想是愈想愈多。所以夏莲居老居士讲,不断妄想,就是你不要想着去断妄想,「欲断妄想,去一添两」,你想断一个妄想,结果刚想断的时候已经变成两个妄想了。所以妄想不要去断,你就把你的念头集中在阿弥陀佛上,随它妄想去,它也就不妄想了。最重要的,不去理会它,妄念自然就清净下来了。

下面第三首,「佛号如珠,念头如线。分则各离,合则成串。心不离佛,口不离念。如线贯珠,相续不断」。这是讲念佛就好比我们的佛珠,拿线把这珠子串起来,这佛号就好比是一颗颗珠,那个念头就像这根线,你把这些珠子串起来,才成为这一串整整齐齐的佛珠。如果你线断了,散开了,那就不叫佛珠。所以我们念佛,先要把它念成串,譬如说我十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句一串,这一串当中没有妄想,先这么保证。然后再来第二串,十句、十句,念十个十句就一百句,一百句都没有妄想,这一百句成片了;紧接着再继续来,一千句也没妄想,一千句成片;到一万句都没有妄想的时候,你功夫就很不错了,再进一步,你就能够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心不离佛,口不离念,这个口和心相呼应,就像线贯穿着珠子相续不断。这句佛号念完,第二句佛号又起,中间不加一个妄想进来,如果偶然间插入个妄想,你立刻要觉照,你要明了这是个妄想,赶紧我们专注在佛号上,不要理会妄想,久而久之它就成串、成片。

下面第四首,「未能一心,先求专念。未能不乱,先学成片。真勤真专,功效自见。无须问人,还请自验」。《弥陀经》上教我们念佛,若一日至若七日,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不乱很难做到,一心不乱真正把烦恼伏断,如果我们做不到,先学专念,念阿弥陀佛心要专一,用至诚恳切的心来念阿弥陀佛,排除所有其它的妄想,这是专念。没做到不乱,先学成片。不乱是烦恼真的断了,至少见思烦恼能够断,见烦恼包括五大类,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这见烦恼都断了;思烦恼,贪、瞋、痴、慢、疑这些也要断,这才叫不乱,不为烦恼所乱。我们还没做到怎么办?先学成片,就是你能把烦恼真的伏住,不让它起来了,这个功夫就足够往生西方,所以这个每个人都能做到。

我之前跟大家有将玄奘大师《阿弥陀经》译本里头的经句给大家读过,他讲的这个不是一心不乱,而是专心系念,系念不乱。这个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只要你的心是诚恳,真愿意求生净土,你一定会系念。真勤真专,学佛念佛要真,不能搞假的,真是什么样子?一个是勤,一个是专。勤就是你精勤不懈念佛,无论苦乐忙闲都不间断,不要怕苦、不要怕累、不要怕枯燥,勤勤恳恳、认认真真来念。专就是专一,我只是念佛,不搞其它的夹杂,其它的法门我都放下,过去可能学禅的、学密的,学很多很多经论,统统放下,我就专注在极乐世界,专注阿弥陀佛,心愈专,你就愈容易得到三昧。所以古来祖师大德到晚年给我们做示现都是统统放下,只是一句佛号,一部《弥陀经》,求生净土。像莲池大师他说的偈子,「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于他人行」。三藏十二部经典你拿去悟,我呢?我就专念《阿弥陀经》、专念阿弥陀佛,八万四千法门,我就专注在净土法门,其它都放下了。专到这个程度,你还怕不得三昧吗?所以功效自见。这个见也是通那个现,就是它自然就现出来了,自然就成就,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你不用刻意,自自然然你就成就。等你念到事一心不乱,那个见思烦恼真的就断了;再继续念下去,你能念到理一心不乱,破尘沙、破无明,等于是禅宗见性成佛的境界。无须问人,还请自验,这个念佛,自己的功夫到哪自己知道,你不去问,不要去问人我能不能往生?你要是问我,我告诉你,你不能往生。为什么?你还要问我,说明你信心不足。不要去问人,光问自己的心,是不是真相信没有怀疑?是不是真愿意求生净土,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牵挂?我的心是不是就是绵绵密密一句佛号不间断?心里没事了,没有妄念、没有杂念了,这个功夫你就决定往生。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专修净土肉身不腐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李炳南: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李炳南: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李炳南:如何修净土法门_修净土法门必须了解的十件事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

李炳南:末法时期如何修净土法门?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后来,祖父经商致富,父亲是善乘法师,母亲是善果比丘尼,在他们出家前均笃信佛教,供奉观音大士更是虔诚。生下二男二女,了相大师是长子

钟茂森:莲公大士净语选讲(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我们晚晴轩佛七第三天。我们继续选取莲公大士念佛的偈子来学习。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两首偈,我先念一念:【道人须学石头顽。哪有功夫说苦酸。炼得此心顽似铁。风吹雨打不相干

钟茂森:莲公大士净语选讲(第五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我们晚晴轩佛七第五天,我们选取莲公大士一首「老实念」的偈子来一起学习。这首偈子我先给大家读一遍:【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止贵愿力强。哪怕

钟茂森:莲公大士净语选讲(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是佛七第四天,爷爷到今天已经是第九天断食,基本上都没有吃什么东西,只喝饮料。今天他的状态是最好的,从早上五点钟开始念佛,念了一个早上,休息了一下,又念了一个上午,下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一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开林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行师父慈悲,吩咐定弘给大家在佛七当中,今天在圆满之前给大家讲个半小时的话,鼓励大家念佛。佛七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按照经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