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
我们昨天晚上谈话里面讲到往生净土的正因,每一个类型的往生的人,都要至心求愿往生净土,昼夜常念、思惟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品位的高下,在乎每个人不同的修持的功夫。上品往生的人是尽持经戒,二利得生,能够把《无量寿经》做到,大乘经教里面所说的道理能悟入、能够受持,能够严持戒律,利益有情,这种人可以得上辈往生。差一些的是精修十善,自利得生。我们能够把十善业道做到,就能够做善男子、善女人,你能够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也决定得生。再差一些的,可能十善业道都做不圆满,习气比较重,但是至少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老实的人,好人,好人才能往生西方。
在二十五品经文里面讲到,「不当瞋怒、嫉妒,不得贪餮悭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当孝顺,至诚忠信。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亏失」。我们昨天讲到不能瞋怒、不能嫉妒,这对清净心是最大的破坏。也不能够贪餮悭惜,就是你有贪吃、享受的心,贪欲没有放下,这也是我们往生的大障碍。我们师父上人在前两天讲经中就讲到,即使整个世界的财富都给你,你是要这个财富还是要念佛?我们师父讲,整个世界的财富都不如一句阿弥陀佛。为什么?因为全世界的财富都是梦幻泡影,都是假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这句阿弥陀佛才能帮助你真能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你要识得破,把假的放下,把真的提起来,不能够舍不得,自己所有的统统拿出来布施,亿万家产哪怕是一转眼就变成灰烬,心还是不动。
大家能在这念佛,假如有一个人突然气喘吁吁跑进来,跟你讲说:不好了,你家房子着火了。你会不会动?你会不会想赶紧回去救火?行了,你就上当了。要知道,那房子是梦幻泡影,假的,烧掉就烧掉,我这句佛号不能中断。你这样念佛,那才是真念。更何况,命里有时终须有,你自己有多少财富命中注定,这边丢掉了,那面还会来,你着什么急?害怕什么?真的有一天财富都没有了,没饭吃了,那就是你该往生的时候。所以要把这些世间种种看破,你才能够真念佛。不得中悔,不得狐疑,不要说我这房子都被烧掉了,我还念佛?后悔了,怀疑了,这念佛管用吗?连房子都保不住。你看这都是狐疑。要相信,你真念佛,真有十方诸佛护念,即使是房子烧掉了,那属于重罪轻报。《金刚经》上也讲,假若一个人真正在修持,他还遭到人的毁谤、凌辱,这是他先世本该堕地狱的罪报,现在因为他能够修持,重罪轻报了。所以要想到,我念佛假如还遇到不幸,还遇到不如意,那都是重罪轻报,如果不念佛那果报就很惨。所以不狐疑,坚信不疑。
要当孝顺,至诚忠信,这就是要做一个好人,百善孝为先。印光大师讲往生净土必须做到十六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敦伦尽分是你自己要尽到自己的本分,为人子就当孝顺,为人臣止于忠,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角色都要尽职尽分。敦伦尽分必须从家里做起,五伦关系要处理好,在《无量寿经》上讲到,「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这就是告诉我们敦伦尽分,五伦关系要处理好。五伦是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当相敬爱,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不能够有对立、有矛盾。有无相通,就是自己所有的财物要跟大家共享,福报共享,不能够有贪,不能够有悭吝,舍不得。
言色,言辞和我们的面色都要和蔼,都要让人生欢喜心,不能够互相违戾,违戾就是冲突。现在有些同修学佛,刚学佛家里就矛盾重重,不学佛则已,一学佛家里关系非常紧张。为什么?因为他看到家里所有的人基本上都是三恶道众生,什么老爸在喝酒,老妈吃肉,老婆是爱讲是非,老公还出去找小姐,儿子还上网打游戏,反正家里没一个是好人,都是三恶道的罪人。唯独自己是好人,见一切人都是罪人,唯有自己是个菩萨,跟印光大师教导正好相反,家里天天是鸡犬不宁。所以那些其它的家里人,一看到你回来了,都好像看到日本鬼子进村一样。这个跟佛在经教里面讲的不相应,佛教我们,当相敬爱,莫相违戾。
这个事情我以前就经历过,我是刚学佛那阵子,上大学,说话是二十年前的事情。刚皈依,听到我们师父老人家讲经,很欢喜,那么好,赶紧先度我爸,所以成天到晚跟我爸就讲佛法,讲得他很烦厌。有一次他给我写了封信,跟我讲说,儿子,你回家能不能换一个题目?别老讲佛法。我不仅跟他讲佛法,还常常会教训他,老爸,你不能抽烟,不能喝酒,喝酒犯五戒;不能吃肉,吃肉这杀生,以后要偿命;还有不能瞋恚,我爸是脾气很大,我说你瞋恚,将来得堕地狱。所以把我爸弄得很生气,有一次他气得把我的经都撕碎了。我这一想,不行,这学佛好像方向错误了,本来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怎么我父亲搞得这么厌烦,父子感情都这么对立?肯定是学得有问题。后来细细的听经才知道搞错方向,佛法不是拿来要求别人的,是拿来要求自己的。经和戒都是要求自己,不是拿来去照别人,所以一切要从自己落实做起。佛法的根本是孝道,你看《观经》三福首先都讲孝养父母,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里头的第一条、第一句,你想往生净土,这里讲要当孝顺,孝顺的人怎么会让父母生气?所以后来就痛改前非,自己听经闻法,发了九条孝愿。我二十四岁那年,一九九七年,听经非常感动,痛自悔责自己不孝的过错,发愿要孝养父母。
那时候我还在美国留学读书,我自己不仅不要父母给我生活费,我自己靠奖学金省吃俭用,生活非常简单,每天就是吃胡萝卜加包心菜。人家一个师兄毕业了之后,他一个高压锅,那个高压阀已经不见了,不高压了,我把它捡回来,自己来用,炒菜、做饭、煮汤都用这个不高压的高压锅。跟同学租最便宜的房子,冬天不舍得开暖气,夏天不舍得开空调,冬天最冷的时候,毯子不够用,把所有衣服都压上来,甚至书本都压上来。省吃俭用,每个月我能给我父母寄三百美金,自己还能够每年省下一张机票费,回家来探望父母。每次回来,我必定是带我父亲,还有我爷爷奶奶都去旅游,去哪?去东天目山、九华山,佛教的这些名山。所以我父亲原来对佛法很排斥,后来看到儿子学佛,变得真孝顺了。我这个学习也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所以父亲也引以为豪,见到别人都夸我,我自己的儿子多好、多好。他就知道学佛其实没有坏处,好,慢慢就能接受。带他上东天目山,他也能跟着我一起绕佛,慢慢见到佛像,我先带他顶礼,他也能够顶礼,就这样慢慢的转变。到现在,他《无量寿经》已经念了三千遍以上,现在在广东兴宁念佛堂,那个山上一个道场,在那里念佛,一心求往生。原来你知道吗?他不让我皈依,我皈依的时候,他就骂我,皈什么依,我就你这一个儿子,还指望你传宗接代,你想出家?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你看我去年出家的时候,他是主动打电话告诉我,儿子,我支持你出家,出家之后弘法利生。所以真的我体会到孝顺最重要,要度家里人,自己得要做一个孝顺的人,要敦伦尽分。
你看像阿弥陀佛在因地上修行,给我们做榜样,「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对家里人,你首先要做到和颜爱语,对他们的毛病习气你要常怀慈忍,你不能看不惯,你都不能容纳他,他怎么能够容纳你?你就代表佛法的形象,他没学佛,他就是看你来看佛法,你要给他好印象,他才能够接受佛法。我们这边这念佛堂,放眼看来,百分之八十都是女众,这末法时期一个特征,就是学佛女的多过男的,所以女众要做好样子。印光大师过去曾经说过,治国平天下的大权,女子手上操得一大半。为什么?因为欲要天下大治,必须要有贤才,贤德的人才。贤才出自于贤子,贤子出自于贤母,贤母来自于贤女。要做贤女,必须要修女德,修女德怎么修?就是这里《无量寿经》讲的,「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言色常和,莫相违戾」,这是女德。有不少女同修来跟我讲,众生其实都很好度,最难度的是自己的老公。我说这奇怪了,妳跟老公的关系最亲密,怎么可能是最难度?佛不度无缘之人,他跟妳最有缘,妳都度不了他,妳怎么度众生?
我认识有一位女同修,非常难得,学佛十年,听我们师父上人讲经十年,十年当中她先生都不学佛,而且他抵制佛法,认为佛法是迷信,公公婆婆也都抵制佛法。这家里就她一个人信佛,这处境是很艰难,她也没有勉强家里人,家里要吃肉,她就给家里人做肉,自己吃肉边菜。在家里做家务,把屋子收拾得井井有条。孩子,两个孩子她自己带,公公婆婆她经常去照顾。先生做生意常常不在家,她自己就在家里安分守己,常常就是有空就听经。先生回来,她就给先生很好的服务,端洗脚水,拿擦脚的毛巾,然后先生一边泡脚,她一边就在旁边陪着先生说话,真的非常有妇道。
有一次她先生也很感动,说妳这学佛学得还不错。于是就说,妳能讲妳们佛是怎么教妳们的吗?于是她就跟她先生分享了一段《佛说玉耶女经》,是讲怎么做一个妇女的。她说佛是这么讲,「作妇之法,当有五等」,就是为人妇是要有五个方面的角色,第一要做母妇,就是对先生就像母亲爱孩子一样,这叫母妇;第二要做臣妇,事夫如君,把先生当作君王一样的去侍奉;第三要做妹妇,事夫如兄,感情很亲密,无话不谈;第四要做婢妇,婢女的婢,就是做劳务,家里大大小小,什么事都得做,洗脚水也得端;第五是做夫妇,这个夫妇就是夫妻之间有道义、恩义、情义,对丈夫要尊重、要敬爱,没有骄慢、没有二心,要做到这五妇,这就是为人妇之道,这是佛讲的。她先生就泡着洗脚水就在那听,然后说,妳们的佛还总结得挺好。结果后来慢慢就转变了,她告诉我,她先生现在每天都能一百零八拜了,她公公婆婆每天都听老法师讲经了。所以往生净土其实没那么难,就是你自己真的要发起善心,用真诚的心、恭敬的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然后你用这个心求生净土,这就符合经里所说的,至心求愿往生。要学会用一心,不要用二心,不能对佛是一条心,对别人又是一条心,心不一样那是二心,二心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我们往生净土要懂得如何用心,用心,心用对了,那很容易相应。
明天已经是最后一天,大家念得也很不错,明天是最后一天了,是冲刺的一天,我们要继续提起精进,以我们真实念佛的成就,来报答我们所有护持道场的这些法师、同修。你看法师们,这些悦众法师,我们主七的和尚,每天都很辛苦,陪着大家来念佛;还有我们这义工同修,基本都是站着陪大家念。所以我们要认真努力,明天最后一天,真的要念出成就来报答他们。谢谢大家。
End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却可以一生横超三界!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请坐。今天这节课是「答疑解难」,因为前面五节课都讲完了,根据同修们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时间,我就在这里给大家解释解释,尽我所能。为什么今天说一说关於送往生的几个问题?也可能就是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四弘誓愿之一,这是大乘佛法的原则,净土宗哪能例外。不过学习时,应该知道本末和先后。本就是本宗的经典先弄通,末就是其他宗派的经典后学习。根本都没有弄通,就去学其他的内容,恐怕如
问:永明寿禅师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禅净双修是否比专修更加殊胜?李炳南答:这是针对当时的情况劝告那些参禅人的,因为禅的境界高远,而净的方法稳当,所以有禅有净土,就如虎添翼了。但是因净入禅不是人人
问:书上说;禅是净土的禅,净土是禅的净土。如此说来,净土属于禅吗?李炳南答:这两句话是一反一正的理论,为融汇禅净立言,不能单念一句,若疑下句是净属于禅,上句难道不是禅属于净吗?它说明了禅与净的辩证统一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后来,祖父经商致富,父亲是善乘法师,母亲是善果比丘尼,在他们出家前均笃信佛教,供奉观音大士更是虔诚。生下二男二女,了相大师是长子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我们晚晴轩佛七第三天。我们继续选取莲公大士念佛的偈子来学习。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两首偈,我先念一念:【道人须学石头顽。哪有功夫说苦酸。炼得此心顽似铁。风吹雨打不相干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我们晚晴轩佛七第五天,我们选取莲公大士一首「老实念」的偈子来一起学习。这首偈子我先给大家读一遍:【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止贵愿力强。哪怕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是佛七第四天,爷爷到今天已经是第九天断食,基本上都没有吃什么东西,只喝饮料。今天他的状态是最好的,从早上五点钟开始念佛,念了一个早上,休息了一下,又念了一个上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