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昼执火炬的人
2024-10-06 12:03

证严法师

佛经中有一则典故。佛世时有一位修行者,他觉得修行是为了离开乱世,除了自修也要教育众生,让人人的心能开解。

他很认真修行,但愈是修行,对社会的乱象愈是觉得忿忿不平,一直觉得怎么大家都那么傻,每个人的心都是堕落的,整个社会一片黑暗。如何打开人的心门,让人人点燃心光?他思考着要用什么方式引起人注意,只要有人注意到他,来向他请教,他就可以发挥智慧,将自己所知尽数开示。

后来他想到一个好办法,大白天举着一支火把,到处喊着:人间太黑暗了,太黑暗了,我点燃这把火来为大家引路。

大家看到了,心里都在想:这个人到底怎么回事,是精神状态不正常吗?

不过也有人去问他:明明出了大太阳,外面亮晃晃,你为什么还要拿着火把呢?

他很开心有人注意到了,就回答:因为人人的心地都很黑暗,你们见不到光明,所以我要用这把火引出你们心中的光芒,要照亮你们的心。

听了这话,有的人一笑置之,有的人摇摇头,觉得他很可怜。

无论大家反应如何,修行者仍是每天如此,大白天拿支火把,一直喊着世间黑暗。

佛陀知道了,觉得修行者出发点是善意的,只是所用的方法并不能真正开启人心,这种欠缺智慧的善心,实在有些自大妄为。于是佛陀化身为一位贤者,来到修行者面前,问他:你真的什么事都知道吗?

修行者说:你有什么疑问提出来,我都能回答你。

贤者就问了:古代典籍中谈论天文地理,四时调和的道理不知道你懂不懂?

这太高深了吧!我怎么知道四时是如何调和的呢?他回答不出来。

贤者再问:那么你知道天上星相运作的道理吗?他又回答不出来。

天文地理你无法回答,再问你如何治国。有什么方法能使人人致富、社会祥和呢?假使有外国侵犯,如何调兵遣将?这些都是人间事,你能回答得出来吗?

实在没办法!我是个修行者,既不知天文,也不懂地理,至于人间的事,该如何治理国家,如何防范外国侵犯,这些方面我也没有想过。修行者觉得很惭愧,原来自己所知的事这么少。他放下了火把,以非常惭愧的心向贤者求教。

贤者此时现出佛相,向修行者开示:若多少有闻,自大以憍人,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只是稍稍悟了一点道理,就自以为万事通达,于是贡高骄傲,这不是修行人该有的心态。好比一个盲人拿着火把却看不到路,又如何为人指引方向呢?

心地黑暗的其实正是修行者自己,拿着火把走进都会人群中,那点光亮就像微尘一般,又有谁能注意到。

佛陀的教育,时时提醒我们不要像那位昼执火炬的人,自己内心还是黑暗的,却说要拿着火把为人引路,这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要自我引导,帮助自己走入正确的道路,不要自己看不到路,还想引导人走。好心虽是好事,但是首先要道理分明。

时时对大家说,要人和、事和,理就和;人圆、事圆,理就圆,和睦圆满都在人与事中,才能练事会理。在无着行中,能藉由人事物来增加我们的智慧。有智慧的人常心存感恩、事事尊重。要学佛,尊重的态度很重要,用佛心看人,人人是佛,这是修行者不能缺少的尊重心。

也一直在说感恩、尊重、爱,虽然很浅显,但是做人的规则中不能缺少。离开了尊重,就不能产生感恩心;离开了感恩,就无法尊重人;如若缺了这两项,爱就不必说了。爱必须是真诚的爱、是智慧的爱,而不是妄自尊大与自我膨胀。自大妄为不可行,人必定要能缩小、尊重,视自己若微尘,才能尊重他人、才有感恩的心。能如此,处处都能发挥大爱的功能。

End

开悟的人是什么境界

◎ 梦 参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误的。开悟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要学习。如果不识文字就从文

昼执火炬的人

证严法师佛经中有一则典故。佛世时有一位修行者,他觉得修行是为了离开乱世,除了自修也要教育众生,让人人的心能开解。他很认真修行,但愈是修行,对社会的乱象愈是觉得忿忿不平,一直觉得怎么大家都那么傻,每个人

为什么有的人就是赚不到钱?

界诠法师每一个人各自的因缘不同,有福报跟没福报相差很大的,不是他脑子不好使,也不是他生不逢时,我告诉你,这就是福报。福鼎有个居士,福报很大,福报大得实在是挡不住,他建的房子是单独在那里,后来公路正好通

悟后的人,在其本人是何等境界?如何处世?

月溪法师问:悟后的人,在其本人是何等境界?如何处世?月溪禅师答:见性的人,自性之中,本无生死可了,无佛法可修,修与不修是两头话,但随缘度日,有缘说法度众生,无缘随便,如古人,船子和尚撑船过生活,疏山和

知足的人最快乐

◎ 证 严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心中少欲知足、无贪无求,才能轻安自在;人生什么都是幻化无常,假使存着计较的心,只会造成身心的苦难。所以《八大人觉经》的第二个警觉,就是让我们知道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向佛陀丢掷泥沙的人

◎ 证 严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次与弟子们外出托钵。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外道教徒,他一看到佛陀,就开始破口大骂。佛陀却若无其事、面容安详地继续向前走。那位外道教徒看到佛陀被骂还不理会,脸上还带着笑容,心里十

什么样子的人是薄命人?

修道不容易,哪怕做好人也不容易。一般人不会犯身业,杀盗淫不会犯,但是最容易犯的却是口业。一个人是否富贵,就看他的口业如何。所以口业很重要,尤其是对女性,许多福报都是通过嘴巴给损了。有的人说,我什么坏事

贪得无厌的人与阎王的对话

眼见逃荒的人越来越多,王老六背起自己的全部财产--一袋红薯,也加入到逃荒的队伍中来。走到半路,老六碰到饿得只剩一口气的父子二人,父亲背上也背着一个很重的袋子。那人见老六背着那么多红薯,便向老六讨要一个

李炳南:主佛七的人,是否一定要是出家人?

主佛七的人,是否一定要是出家人?以出家法师最好,而且在寺庙精舍为宜,因为打七要有时间、地点、主人、道友、经费、说法等等缘分,出家法师就容易做到。如果偏僻处请不到法师,也可请一个在家人代作。但不管请出家

感恩的人有福

◎胡小林了凡先生说要一心忏悔,昼夜不懈。是说要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分白天黑夜。你如果给自己找辙、给自己找台阶,那就是二心、就是三心,因为你不真。一就是一切,一心忏悔就是至诚,至诚就能感通、就能格天

不了解佛法的人对皈依的误区

◎ 宏 海现在有许多人因为觉得佛门是劝人向善的,所以愿意皈依三宝。但由于对佛法的不了解,所以知见上也有一些误区。比如说第一点误区:认为皈依以后就必须吃素。作为三宝弟子吃素当然是好的,既体现了佛弟子的慈

做一个觉醒的人

从前,有一位国王率领大军奔赴沙场,来到一位觉者住的地方。他戎马倥偬,却不忘向圣者请教。他恭恭敬敬地走向圣者礼拜,问道:我的时间不多,朝不保夕,也许今天就葬身马蹄之下。因此,请告诉我佛法的真理。圣者望着

学佛的人要不要追求财富

◎ 济 群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在佛弟子中有出家众,也有在家众;有唯求自我

学佛的人应该怎样追求财富

缘起的色身,必须假衣食才能延续。尤其在工业化社会,我们的个体生存和他人是分不开的,没有农民为我们提供粮食,没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我们将寸步难行。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财富

忍辱的人福报大,且能消业开智慧

忍辱的人福报大,且能消业开智慧广钦老和尚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

能找好处的人是大富贵的人

能找好处的人是大富贵的人◎ 睦香学佛后,还是有习气,包括做义工的。也有的会抱怨,观音寺义工不多,管理也不好,饭也没得吃。不像其他寺院,义工待遇很好。我想,义工不多,活多,这样我们去做,才能真正做到事情

应对“顽固不化”的人

应对顽固不化的人夏坝仁波切你的孩子,处于逆反时期,特别不听你的话,你怎么办?是孩子不对吗?不是。说明你的教育方法出了点儿问题。但不用丧失信心,只要你学会以善巧的方法和他沟通交流,并且持之以恒,不要太猛

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别人的人

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你看有些人:你一刺激他,他马上发脾气;有些人,他把心中的恨累积在心中。不过现在的医学已经证实,从一个身心灵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经常累积负面的能量,对你身体是很不好的。你不

决定你受苦多久的人是自己

有一位高僧酷爱陶壶,听说哪里有好壶,不管路途多远他都会前往鉴赏,如果中意,花再多钱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壶中,最中意一只龙头壶。一日,一个久未见面的好友前来拜访,他拿出这只龙头壶泡茶招待他。朋友对这

只有知恩的人才懂得报恩

郭海东临济禅师向他的师父黄檗禅师辞 行,准备去别的地方参学悟道。黄檗禅师问道:你准备到哪里去 呢?临 济 禅 师 回 答 说: 去 河 南 或 河 北。黄檗禅师站起来,狠狠地打了临济 禅师一拳,之后,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

净慧法师问:虚云老和尚的年谱里面提到,老和尚在谈到老参用功的难处时说,有觉有照,不免生死;无觉无照,又落在空亡,这句怎么理解?净慧老和尚答:这个完全是功夫上的话。觉好比是一盏灯,照好比是那盏灯发出来的

不肯忏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

 一句弥陀,就路还家。 可惜痴人,弃金担麻---- 彻悟大师不肯忏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现在贤劫千佛,过去庄严劫千佛,未来星宿劫千佛齐出来度他,也没有办法。忏悔,是每个修行人每天的必修课,甚至是

弯腰做一个直立的人

◎无 心洞山良价禅师有一次在讲经说法时没有点灯,学僧能忍问为什么不点灯,洞山禅师就叫侍者立刻点灯。然后对能忍说:请你到我的前面来!能忍依言来到洞山禅师座前。洞山禅师对侍者说:去拿三斤点灯的油来,送给这

先让自己成为有“亲和力”的人

亲和力怎么样才能用菩萨的精神和方法改变你自己呢?你要把这种精神,拿来在外面实际生活中应用。我一贯主张:学佛法不能停留在脑子里、不能停留在观念上,一定要让佛法对你的身心世界产生影响、产生震撼,才能让你有

有归宿感的人,晚年不会苦

有归宿感的人,晚年不会苦索达吉堪布我在看一本叫和平的书,里面有段话很精彩:人一旦想到自己,心胸就会变得很狭窄,在这狭窄的空间里,即便是小问题,也会变得很大。然而,只要你开始想到别人,心中的视野就会变得

蔡礼旭:从你最放不下的人放起

所以传统文化从哪里下手?从那个你最放不下的东西,先难!从你最放不下的人放起。我不是叫你抛家弃子,你不要到时候怪到我头上。放是心上不要罣碍,不要执着,那不是责任放下。有时候说话不容易就在这里,讲了人家理

谨记这两句话,你将会是一个有福的人

圣严法师人生中,我们扮演着许多角色,尽责尽份,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充实,也能增加许多与他人相处的和睦感。保持着虚心学习的状态,多看他人的优点,不与人比较,进而能够与自己的内心独处,深切了解自我。将吃苦

懒惰的人,来世长相丑陋

佛说:懒惰或是喜欢怨言的人,果报将来会是长相丑陋,身材矮小!在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一天率领他们的军队刚好从佛陀讲经的地方经过,波斯匿王无意间听到有一位出家师父在念经

致认为佛教是迷信的人

◎ 弘 一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亦复不少。故学习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种疑问,然后乃能着手学习。佛法非迷信近来,知识分子多批评佛法谓之迷信。我辈详观各地寺庙,确有

元音老人答:我们修法的人该看什么书?

问:我们修法的人该看什么书?元音老人答:在修法前,显教的书都可以看。但重点应看明白正知见,开发菩提悲愿,建立正确身心行为的书。在师父传你法后,应该看有关修这个法的经论和其他参考书。

做一个对自己诚实的人

做一个对自己诚实的人◎ 陈泰先世界上,自欺比欺人要容易得多,只有诚实面对自己,坦然接受自己,才能不被他人所左右,做好真正的自己。明朝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任何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

忍辱的人福德大福报大

忍辱的人福德大福报大广钦老和尚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

说话刻薄尖利的人果报

佛在《法句经》中说: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又说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善知识说常看得自家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是长进。再看得他人皆有可取,吾身只是过多,便是长进

和正确的人在一起

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