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转化金钱为善财
2024-10-25 11:46

然而,我们也必须明白,世间的成就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比如一个人的成长,从呱呱坠地到成长,这过程有父母养护、师长教导,乃至各行各业供应衣食住行的因缘等等。我们读书做人、成家立业,无不希望有所成就。但成就不是凭空想像,也无法不劳而获。适当的外缘帮助,固然对自己有利;过分的依赖他人,也不能有所成就。

人往往贪心,如果有了钱,就会只想把钱存到银行里,就要积聚,那就不能创建事业。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都是五家共有(注)的,若能够不执着于钱的拥有,让钱财流通,成就更多的好事,才能发挥金钱的价值。所谓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舍共结万人缘,那么俗世的钱就兼具了出世与入世的大用。

有此人执着于修行就不要有钱、不能有钱,要住在贫穷里,但是,贫穷并不保证更高的道行,这样也是执着于我、执着于相的,执着于我要有贫穷的样子才是行者。除非一个人不必做事,要做事就离不开钱,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若是一无所有,怎么财布施?我们度生、布施,要有体力、才华、能力或愿心,为什么独独要排斥钱财,心或物质的贫瘠,在不同层面上会令布施和度众有所局限。

真正值得关心的课题,应是如何将信施的善财、净财、圣财好好用在有利众生的事情上,不应该落入贫穷才表示修为足够的执念。现代化的佛教,只要是能对国家民生,对社会大众经济、生活有利的事业,佛教徒都应该去做,这才是真正的无住、无我。

【注】五家(王、贼、水、火、恶子)共有:1、一场水火地震、疾病天灾都会让人倾家荡产;2、强盗土匪会劫夺我们的财富;3、贪官污吏会以种种手段侵夺百姓财产;4、不孝子孙会耗尽家财:5、国家的苛政赋税会使民不聊生。

摘自《正法眼》2016年第1期

End

知足第一富,为善第一乐

宽运法师佛教有自己的财富观佛教与经商的人有着特别的缘分;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首先向他供养食物的是两个商人;佛陀成道后,度化的第一位在家人,也是商人。而且佛陀在一部《善生经》中,对经商和企业的经营管理

转化金钱为善财

然而,我们也必须明白,世间的成就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比如一个人的成长,从呱呱坠地到成长,这过程有父母养护、师长教导,乃至各行各业供应衣食住行的因缘等等。我们读书做人、成家立业,无不希望有所成就。但成就不

五根为善聚

◎ 无 名弘化之时,有一日,佛陀告诉比丘们:我现在为大众解说何谓善聚,你们要善加思惟之。诸比丘们问答:如是,世尊!从佛受教。世尊开示:何谓善聚?就是五根。即信根、进根、念根、定根和慧根。深信佛法真理,

为善要让天下皆知

圣严法师有些佛教徒问我说,把佛法用在工作场合中,是不是就要凡事退让忍耐、不与人争;而且要默默努力付出,别问成果如何;更不应该常常跑到老板面前报告自己做了什么好事。这跟现实社会的成功术似乎刚好相反,是不

一日禅| 别用金钱,来衡量感情

金钱只是金钱,它并不是能衡量人与人情感的标杆。对金钱的态度不同、实力不同,每个人对待借钱的态度也不同。没有人的钱是大风吹来的,你不容易,别人也不容易。不要觉得,真正的朋友就该在借钱的时候二话不说。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