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追寻河北保定雄安新区净业寺的前世今生
2024-11-30 10:37

据考古证实:保定市安新县三台镇大寺坡有着将近5000年的历史,属于新石器时代,是仰韶文化的一部分。追溯到战国,三台亦是燕、赵边界的军事要地。据《城冢记》载:燕赵分易水为界,筑三台城登降以耀武。汉代赤眉也在此起兵,并增筑城池。三台城在汉、魏、晋是容城县治所驻地,按汉制,县署前设一申明亭作为悬书读法之所,镇中心申明亭村的村名就来源于此。我们沿历史的车辙,追溯大寺坡净业寺的前世今生。

古寺文化台城晚照

古时的三台是文人墨客的汇聚之地,元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因,号静修先生,一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在三台镇隐居授徒达25年之久,声名远播,元仁宗皇庆元年曾御赐扁额静修书院。明代礼部尚书刘恺题台城晚照诗曰:雨霁台城草色青,杖藜闲步静修亭。半轮落日啣金镜,一带晚山横翠屏。白云未散依红树,新月出生睍紫冥。终古地灵人亦傑,英光夜夜烛台星。昔日净业寺的台城晚照与静修书院同属于新安八景之内。

三宝加持古寺创生

净业寺坐落在保定市安新县三台镇大寺坡。据《侍郎濡阳吕雯记略》记载:净业寺始建于大德七年(1303)净照长老所建, 宣德六年(1431)僧福德同乡民张玘、陈善、张暠国、志刚建佛殿三楹与四大天王殿。景泰七年(1456)住持道润修东西僧房十间。成化五年(1469)僧戒端借张福、马昇、李昇建祖师二堂构房五楹为方丈增置田土垣墙圃园鐘鼓炉磬焕然改观矣。

断壁残垣碑文寻根

《太仓周南诗》 殿壁曾题第一台,苍槐老桧吼风雷,僧房萧寂惟啼鸟,那见昙花历劫开。历经时代的变迁,净业寺由昔日的俨若祈园变得断壁残垣,一座占地103亩的古刹从此销声匿迹。经过土改和公社化运动,寺院拥有的土地也早就荡然无存。镇政府卫生院学校银行占据了殿堂的遗迹。我们只能从残留的碑文中找寻净业寺古时的记忆。据《乾隆新安志》记载:净业寺在三台村,城西十八里,即古三台城遗址。台势高耸云烟四合柏影参天槐阴铺地俨若祈园。邑令李公梦麟修方丈两亭。尹公从教修寺前两坊,东曰三台名勝,西曰四境乐土。

改革开放古寺涅槃

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净业寺被批准恢复,占地面积10亩。真修法师应众信士之邀驻锡三台主持净业寺的修复工作。当时的寺院遗址满是杂草丛生,破砖破瓦遍地。真修法师带领僧众及十方檀越,发心发愿历尽千辛万苦克服种种困难,众缘和合一座殿堂庄严,梵音环绕的丛林道场又一次重生。净业寺恢复了弘扬佛法精神财富的功能,信教居士遍布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及周边各市,也有内蒙、广州、安徽及东北三省的善信慕名而来。

佛光普照不忘初心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建设雄安新区之指示,雄才大略,令人欢欣鼓舞。随着雄安新区的建立,净业寺本着净化社会,净化人心,爱国爱教的宗旨,积极开展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大力弘扬佛教传统文化,为雄安新区的建设贡献佛教界力量。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净业寺所在的安新县亦属新区,生活在新区境内的佛门众弟子感到无比的荣耀,愿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

End

黄念祖:先师虚老开示净业心要

先师虚老开示净业心要黄念祖居士一九三一年福建功德林居士念佛七,中国近代三大高僧(谛老印老虚老)中的虚老(虚老是接我入佛门的第一位恩师),正好有事在当地,听说有念佛七,他就去了。功德林居士们正在念佛,听

刘素云:今生的任务就是去极乐世界

念佛法门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你是福报大,你是运气好,就看你知不知道珍惜,你遇到了如果你又错过了,那就太遗憾了。因为什么?你遇到这个法门就是说你机缘成熟了。什么机缘?成佛的机缘。我们修行人不就是要成佛吗?

今生来世 种因得果

◎ 证 严 佛学千经万论,莫非论心、行、业、果。人的一切动作无不由心起,心可以带来社会的和乐;也可以造成社会的戾气。人与人之间有和睦的爱念,社会才有祥和的气氛。若是一念偏差,就容易招来暴力。有粗暴的

敦煌佛教发展的前世今生

◎ 魏健鹏佛教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土,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而日益兴盛。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的佛教活动声势浩大,这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历史环境有着必然的关系。河西地区是中原至西域的必经之路,佛教传入应该要早于

菩萨把蝼蚁看成前世父母

《劝发菩提心文》(省庵大师,清代高僧):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今之披毛带角,安知非昔为其子乎?今之蠕动蜎飞,安知不曾为我父乎?每见幼

今生钓鱼来生要饭,因果循环报应不虚

宣化上人有几句话讲因果报应:今生不笼鸟 来生不坐监今生不钓鱼 来生不讨饭今生不杀生 来生无灾难今生不偷盗 来生无抢案今生不邪淫 来生不婚变今生不妄语 来生无欺骗今生不醉酒 来生不狂乱你今生若不笼鸟,不

玄奘之路,此生只为一事,此事只为今生

如果有什么事想要去做,那就去做,因为你永远准备不好。生命极其短暂,短到,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都不够。更不要说用来犹豫,以及妥协。无魂兮无求乎永生,竭尽兮人事之所能。你要相信:信深则愿真,愿真则行切,行

今天感恩节,感恩今生相遇的每个人

人和人相遇,靠的是一点缘份人和人相处,靠的是一点诚意知音是贴切的默契知己是完美的深交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男人的魅力不在于有多少钱长得有多帅而是遇事有多大担当女人的魅力不在于长得多

欲知来世果 今生作者是

【经典原文】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楞严经》【经文解释】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佛云。欲知前世因

追寻河北保定雄安新区净业寺的前世今生

据考古证实:保定市安新县三台镇大寺坡有着将近5000年的历史,属于新石器时代,是仰韶文化的一部分。追溯到战国,三台亦是燕、赵边界的军事要地。据《城冢记》载:燕赵分易水为界,筑三台城登降以耀武。汉代赤眉

知道自己的前世是什么样的吗?看看自己的前世!

有一天,佛佛祖告诉阿难:我看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世因缘。阿难见佛跟他说话,于是赶紧前来顶礼佛陀,跪著问佛说:是怎么样的因缘呢?这些弟子大家都想知道。请您敷演讲说,以开示度化不知道的人。佛就告诉阿

前世乃修行人的特征——高级特征

1、八字与相上会有特殊印记符号。2、有三星、七星的标志,斑点或痣一类的,组成星图。3、阴阳分离,身体或身体某个部位,最明显的是看手。攥起拳头的时候,手心和手背之间的颜色突然变化,白的和红的有一明显界限

前世乃修行人的特征——初级特征

1、多灾多难磨难重重,身体与精神始终处于亚健康状态。一生会有大难不死的经历。2、心软慈悲不忍杀生,不贪金钱不吝啬攒不住钱。3、聪明智慧悟性高,天生对佛道宗教玄学感兴趣。时常会走暗功,梦中常去一些山林古

观辉居士:金刚经注疏八 持经功德 能净业障

金刚经注疏八 持经功德 能净业障持经功德分第十五[古文]“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①,以身布施。若复有

因竭陀尊者的前世

原是古印度捕蛇人,常携带布袋入山捉蛇以免行人被蛇咬伤,又将抓到的蛇拔去毒牙放生于山林,因发善心而证得阿罗汉果位。因他随身总带一装蛇的布袋,故世人称他为“布袋罗汉”。按乾隆时期章嘉国师所编《三百佛像集》

哪些业果会在今生成熟

这主要是看你造业的对境是否殊胜,以及发心动机是否强烈。如果是三宝所依等福田,这属于殊胜的对境;或者有强烈的动机——善或恶,就会在现世中成熟果报。有些业的果报本来不会在今生成熟,但是由于对境非常殊胜,也

月光菩萨的前世今生

相信人们都是听过月光菩萨的,这是非常殊胜的一位菩萨,我们平时若是想要认真修行的话肯定是有很多的好处的,而且我们每天修行月光菩萨的时间一定要规定好。当然我们每天可以花时间去了解一下月光菩萨。农历八月十五

韦驮菩萨的前世今生

韦驮天来自于南印度婆罗门教的护法神,后来婆罗门教在北印度分流成印度教时继续保留了护法神的位置。佛祖释迦牟尼在印度教教义的基础上创造了佛教,韦驮天继续转入佛教成为护法神。佛教在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在南北朝

前世做了这件事,投胎出生后惊讶众人

从前有位长者,他的夫人怀了孕,口中能散发出非常好闻的清香之气。香气飘得很远,整个城市都能闻到。国王远在深宫里也闻到这股异香,于是派遣侍卫去查访原因,发现香气来自长者家。于是国王召见长者问道:“你家为什

舍利弗的前世

一天,世尊在灵鹫山,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在一起,为大家说起自己过去世以凡夫身,广说经法的故事。在久远劫以前,有一个仙人名叫拨劫,具五神通。当时的国王很敬重他,他常常以神足通飞到王宫里,接受国王的供养

七供--佛揭秘前世今生的真相

一天,佛陀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陀说人有前世,为什么人都不记得?若有后世,为何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佛陀已知

普慈观音的前世今生

中国汉地佛教也多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是大乘佛教的根本。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载,观世音菩萨

修净业三福的意义

修福是我们念佛行人重要的修行科目。常常讲是培福载道,福德培植深重,才能运载、安立这个道啊。菩萨的六度,前五度都是修福的范围。布施、持戒、忍 辱、精进、禅定,这五度都是修福,第六度才是般若智慧。那么这里

净业三福是什么意思

净业三福,佛学术语,净宗修学以净业三福为基础。净业三福分别为: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如何落实?我们采取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就是在家

什么叫净业三福

净业三福,佛学术语,净宗修学以净业三福为基础。净业三福分别为: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采取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就是在家做一个孝顺

佛教中净业三福的作用是什么

净业三福”,只要沾近佛的边,学佛不管你学哪一宗那一派,这是根本大戒。对净业就是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就选了三福这三条。三福第一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告诉我们人懂得孝亲,懂得

净业三福的意义是什么

韦提希夫人选择西方极乐世界作为往生之处之后,就恳请释迦牟尼佛教导往生的方法。在那个时候的韦提希,心里就在思惟,往生到西方净土那样清净庄严的地方,一定要有很高的修行功夫,也就是要有定性、定善才能往生,她

净业三福对往生有什么意义

净业正因有三: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此四种属世善(人天福)。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此三种属戒善(二乘福)。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四种属慧善(大

净业三福的时代意义

三福第一福就是人天福,就是世间的福;你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是二乘福,修声闻缘觉,又叫戒福,持戒的果报。第三福是大乘福,大乘种性的众生所修的,又叫行善。这个三福,实际上涵盖着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观经》散善义九品往生章的经文和疏文的义理,这是《观经四帖疏》的第四部分,在这一部分,主要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是阐明净业三福作为正因,净业正因。第二是阐明九品往生以为正行。那么,分这两个层次。首先我们

净业三福的解释

在《观经》中,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妻子韦提希夫人,贵为皇后,却深恶逆子行为,深感世间是苦(得为国母是福,得逆子是苦,证验福中受苦),求佛带领出离娑婆,释尊于是展示诸佛国土给夫人选择,最终夫人选取了阿弥陀

净业三福为什么可以决定往生

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学佛人的轨道,释迦牟尼佛的轨道;如果再加上信愿持名,那就是阿弥陀佛的轨道,极乐世界的轨道。你要想到极乐世界去,先要有释迦佛的轨道做基础,

净人所行是净业

早在佛陀时代,即有净人出现。《五分律》云:“富兰那语迦叶言……受无净人净果除核食之。”中国寺院的净人,可见的记载始于晋代。《法苑珠林》录有“晋滕普见净人为沙门行食”一事。晋代以后,关于净人的记载渐多

女子前世恶口骂人 转生街头行乞

当年佛陀在舍卫城时,一下劣种姓的人家生下一个具十八丑相的女孩,父母都很忧愁,父亲说:“这样丑陋的孩子,干脆到晚上把她溺死了喂狗。”母亲说:“夫君,您不要这么说,杀人天理不容,毕竟是我们的孩子,等她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