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宗喀巴的生平
2024-12-27 09:06

宗喀巴生于1357年,卒于1419年,享年63岁。他出生在青海宗喀地方(在唐朝时就已经有宗喀这个地名)。宗喀汉文的意思是宗水岸边;在宗喀巴成名以后,西藏人为了表示尊敬,都不称他的原名——罗桑扎巴,而尊称他为“宗喀巴”,意思就是宗喀地方的圣人,就像孔子一样,我们称他为孔圣人。另外还有一个尊称:杰·仁波切,意思是宝贝佛爷。

(以下引自1987年社科出版社出版,由王森所著《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的宗喀巴年谱。)

1357年,宗喀巴诞生在青海的塔尔寺附近(宗喀地方),兄弟六人,排行第四。

3岁时,由做官的父亲带领皈依有名的白教黑帽派的法王噶玛巴,受近事戒,也就是居士戒,在家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可受戒,主要是五戒:杀、盗、邪淫、妄语、饮酒。

7岁时,从迦当派的大喇嘛敦珠仁钦出家,受沙弥戒,法名罗桑扎巴。以后大部分著作均用此名。

7~16岁,在贾存寺从敦珠仁钦学习藏文和佛经。十年中,他在藏文和显教的基本经典以及藏密仪轨等方面,打下了很深的基础,对于后来的影响颇大。

16岁时,敦珠要他离开青海到前后藏继续深造。临行前指示他学经的次第和方法。关于次第,首先应学以《现观庄严论》(简称《现观》)为首的《慈氏五论》,其次要学以《释量论》为首的法称《因明论》,其次再学龙树的《中论》,最后再学一切显密经论。由此可见藏密学法的系统和严谨。

关于方法,首先要依止明师善知识,一定要从明白过来的老师,学习身教和言教。其次要以自己的思辨来掌握经论的深义,然后依教理而实修实证。缺一不可,这是密宗教授的殊胜之处。这些指示决定了此后宗喀巴在学术上发展的路径。后来他能继承迦当派的精神,也是奠基在这个基础之上。

17岁时,在止贡寺从噶举派僧人学习“大印五法”、“那诺六法”。这些密法都是噶举派的主要传承法门。

学习密法的同时,又在极乐寺学习《现观》,在两年之间遍学《慈氏五论》,完成了第一阶段。

19岁时,以《现观》立宗,答辩成功。当时西藏“立宗”是个非常隆重的学术辩论会,学者以某一经论为主,经过层层的公开答辩,才能成功,代表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成就。

宗喀巴能以《现观》立宗,证明他已充分掌握《现观》的精义,对于以后他屡次弘扬《现观》最具关键。

20岁时,学习《因明论》、《中论》以及其他密法。

这时遇到一个影响他终生的善知识:仁达娃。他是当时西藏对于显教经论精通的明师,对于宗喀巴显教经论的深入和启发,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先后引荐了两个弟子作为宗喀巴的主要弟子,对宗喀巴的弘法事业,有莫大的鼎助。

21岁时,学习《戒论》。西藏自8世纪以来的戒律,都以小乘一切有部为主,故宗喀巴先学小乘戒律。

22岁时,遍学各家各派密法。当时尚未深入上部密法,只学习一般仪轨和事相。

24~25岁时,得到“格西巴”的称号,意思是显教理论的成就者。同时开始学习中观,这时开始奠定他思想体系的基石,逐渐趋向成熟。

29岁时,正式受比丘戒,又称大戒,受此戒后才能正式成为僧人。

30岁时,遍学藏文藏经。

32岁时,开始着手《现观》注疏,并首先改戴黄帽。当时一般僧众都戴红帽,改戴黄帽,表示有别于不守戒行的僧众,更有重整戒律的意义。

33岁时,正式从迦当派的僧人学习“时轮金刚”,这是很特殊的密法,其中包括一种特别的历法。从13世纪起,迦当派就非常注重此法的修习;自宗喀巴开始,“时轮金刚”在黄教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相传历代班禅为“时轮金刚”的化身。

34岁时,专修中观门。

35岁时,开始学习下部和中部的瑜伽密法;当时藏密僧众全都偏重在无上瑜伽的某一密法,很少有像宗喀巴这样全面而系统的学习整理,这种精进,对于宗喀巴后期密法的成就,起了很大作用。

37岁时,传说得到文殊的示现,证得中观正见。

他的大弟子克主杰在传记中说,在此之前,他的见解是以空见为主,经文殊示化,才具中观正见。

一般学佛能得无心空见,已属难得,如宗喀巴此等智慧若不遇明师,仍执空见,可见中观正见难能难得。徒执空不能起用,偏执有不得明体;一则易入断灭,一则易落常见,惟具中观方得智慧。后来宗喀巴乃能发扬性空缘起之中观正见,始基于此年。

38岁时,开始介入社会活动。

39岁时,专学迦当派《菩提道炬论》,为日后写作《菩提道次第论》打下基础。

同年又做一尊弥勒菩萨的法像,作和尚打扮,表示菩萨也应该守戒律。不守戒律,虽为菩萨也难成就;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40岁时,自修五个月,期间阅读卓珑巴所著《菩提道次第教论》,有所启悟。

这时的思想体系完全成熟;又主要继承迦当派的心法,再参以本身对显密教理的汇通,发扬了迦当派的学说,当时人们都称黄教为新迦当派。

同年的下半年,他举行供养法会,并在会中宣扬比丘大戒,更特别着重依戒而行,并要求自己和学人以身作则。

41岁时,大弟子之一贾曹杰前来辩论佛法,后来心悦诚服,依止宗喀巴为师。

42岁时,证得缘起性空的胜义,并作《缘起赞》。这一年他的显教成就已臻圆融。正如在《略论》中所说:“于诸显密共道净修之后,不应犹豫当入密乘。”此种见地就宗喀巴特殊之处,历代西藏学者没有提过此种次第。自宗喀巴而后乃有此全面系统的传承,密宗得以历数代而不衰,实由此始。

45岁时,有六百多人参加由他主持的忏露法会,全持戒律。同时着手《菩提道次第广论》(简称《广论》)和《菩萨戒论释》。

47岁时,于热振寺完成《广论》,并开始讲授,同时重讲《现观》。

48岁时,冬天开始闭关。

49岁时,开始写《密宗道次第论》,他的密法业已成就。

50岁时,是他一生显密学问成就的总结。

51岁时,大弟子之一克主杰持仁达娃的荐书前来皈依。同时开始讲授密法。

52岁时,完成《辨了义与不了义》、《七十空性论》等书。

53岁时,得到帕竹法王支持,于藏历正月初一到十五在拉萨的大昭寺举行万人祈愿大会,其中僧众万余,各地朝会的俗民有数万之众。

在大会中,每日为大众讲授《佛本生经》,其中意义明显,要以释迦本身所传的戒律作为教旨,以戒为师,重整戒律。

因为宗喀巴以弘扬戒律为使命,对于当时西藏的社会民情带来了新的契机,从而为经济的成长与发展,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良好的积极作用,更稳固了帕竹政权的基础。为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帕竹法王在会后又捐助宗喀巴兴建主寺。在当时每个教派的主寺,等于一国的首都,没有主持,等于没有主权。黄教刚刚兴起,正好需要主寺,得到财力支持,就在拉萨附近兴建了第一个主寺甘丹寺。这时迦当派的寺庙,也逐渐进入到黄教之中,就在这年宗喀巴成为黄教教主;同时佛教也受到黄教的影响和白教的支持,逐渐步入正轨,依戒而行,注重实修。西藏的局面也暂时呈现安定与繁荣。

在这种意义上,黄教不认为是改革,只是重新恢复过去佛法的兴盛而已。

54岁时,讲授密法,弘传《菩提道菩萨戒论》。大乘戒律开始在西藏弘兴。

55~57岁时,示疾生病。即知宗喀巴以平常人行平常事,绝无故现神通之事,因业力及愿力故,表示不昧因果。

58岁时,六月中病愈,完成《略论》。因《广论》篇幅厚重,学者难以卒读,故择精去芜而作《略论》,方便学人。

60岁时,兴建第二个寺院——哲蚌寺。

61岁时,讲授根本密法。

62岁时,建色拉寺。

63岁时,允开《广论》、《略论》在寺院以外可以讲授之戒。本来规定《广论》等只准在寺院之间讲授,不许外传,因此时为方便有缘,特开戒规。

年前讲授《集密》,到第九品时停止讲授,回到甘丹寺。

10月示疾,将衣钵传给大弟子克主杰,接任第二代甘丹墀巴。

10月底圆寂。

综观大师一生的成就,全来自他本身的深学和精进,因此才能完成一代伟大的思想体系;西藏密宗得以历六百年至今兴而不衰,实得益于大师的智慧成就;他全面系统地奠定了深厚而严谨的修学次第和方法,为后世奠定了不朽的基业。相较内地显教清谈枯寂,了无生趣而言,实在胜之良多,宁不深叹!

End

莲池大师生平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讳祩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仁和人,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邻家有一老妪,日日念佛名,大师问其所以,老妪回答:先夫持佛名,临终

玄畅大师生平

玄畅大师生平◎ 东篱下 玄畅大师(415--484)是南朝宋、齐时代高僧,俗姓赵,河西金城(今甘肃兰州)人。玄畅大师年少时家门被胡虏所灭,将要掳掠玄畅之时,胡虏主帅见玄畅不同凡俗,于是对抓玄畅的士兵说

禅宗高僧憨山祖师生平纪实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憨山大师的母亲具超凡慈智,生平敬奉观音大士。年轻时夜梦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后

宗喀巴创办的教派

宗喀巴学习圆满,即改戴黄帽,以后他的弟子们也就随着戴黄帽,因此形成黄帽派。黄帽原是持律者所戴,据土官《宗派源流》说“贡巴饶塞(朗达玛灭法后复兴佛法的大律师)送卢梅到西 藏去的时候,把自己戴着的一顶黄帽

宗喀巴大师:因为这些 你们远离了诸佛的欢喜

“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观视佛语多片眼,复乏理辩教义力,故离智者欢喜道”,说到了不善修学教法的种种过患。在整个南瞻部洲,真正有善根、有善因缘遇到佛法的人是少之又少;在这些值遇佛法之具善根者中

宗喀巴的成长经历

宗喀巴三岁时,正值法王迦玛巴游戏金刚,授给他近事戒,赐号庆喜藏。这一年,附近有位名喇嘛敦珠仁钦,施舍给他父亲好多马羊等财物,请求把这小孩送给他,得到应允。从此直至入藏以前,他依止敦珠仁钦,学了很多经论

宗喀巴的生平

宗喀巴生于1357年,卒于1419年,享年63岁。他出生在青海宗喀地方(在唐朝时就已经有宗喀这个地名)。宗喀汉文的意思是宗水岸边;在宗喀巴成名以后,西藏人为了表示尊敬,都不称他的原名——罗桑扎巴,而尊

宗喀巴大师与“三主要道”

出离心的修法,是外加行的修法;菩提心的修法,则是内加行的修法之一。换言之,出离心与菩提心的修法,就是内外两个加行;至于证悟空性的方法,则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禅宗有“明心见性”的方法;在藏传佛教当中,

宗喀巴大师亲传实修空性四要诀

a.认识所空的对象(所破)第一个要点是观察自性有是如何的模样,即我们所看到的有自性的现象(法)究竟是什么,所以我们现在要来检查自己赋予这些现象的自性是不是真实。认识(空性)所破(的对象)或者说自性的显

云岩昙晟禅师的生平故事

钟陵建昌王氏子(高僧传。生有自然胎衣。右袒犹缁服)少出家于石门。参百丈海禅师。二十年。因缘不契。后造药山。山问。甚处来。曰百丈来。山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师曰。寻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山曰。咸则

云岩昙晟生平介绍

据《宋高僧传》所载,昙晟禅师在出生时,“始生有自然胎衣,右袒犹缁服焉”,赞宁还在系语中对“胎衣”作了一大番解释。对于这些奇闻异事,我们也无须不去多考究它。昙晟的出家是在石门,在今湖南省的北部,与惟俨的

一行禅师的生平事迹

释一行禅师(Thích Nhất Hạnh,1926年10月11日-),越南人,是现代著名的佛教禅宗僧侣、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左翼佛教主要的提倡者。在汉传佛教传统中,出家众都以“释”(越南文为Th

优波毱多尊者生平

优波毱多,又称作优婆毱多、忧波鞠多、忧波笈多、忧波崛多、邬波鞠多、优波鞠提、优波鞠、优波崛、略称崛多、意思是大护、小护。优波毱多智慧高胜,作为付法藏第五祖,他对佛教的发展贡献巨大,功德几乎与佛祖等齐,

胁尊者生平

波阇提婆将诞生时,他的父亲梦见一只白色大象从大门进来,大象背上载着宝座,宝座上安放着一颗宝珠,光彩熠熠,照射四方。梦做到这里时,他的父亲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哭声惊醒,起来一看,原来是波阇提婆降生了。因为有

天皇道悟禅师生平简介

天皇道悟禅师在禅法的修学上是非常有特色的:他广参诸方、叩问玄旨,最后才顿悟禅机,彻了心疑。他的这一修学历程,与青原禅系中的石头、药山、洞山等大德十分相似,因而也颇具有青原系禅师的共性。关于道悟的修学历

师子尊者的生平事迹

第二十四代的祖师,叫师子比丘、师子尊者。这位尊者证得无相菩提,一切自在,一切如如。他是中印度的人。他遇着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问道:“我想要求这个了生死、脱轮回,断烦恼、证菩提的觉道,我应该用什么心?”

石屋清珙禅师的生平简介

清珙,元代僧人,俗姓温,字石屋,苏州常熟人。生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卒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年寿八十一。依本州兴教崇福寺之惟永法师出家,二十岁落发后,首参天目高峰原妙禅师,后嗣法于高峰

苏频陀尊者的生平事迹

苏频陀出生在一位富裕的这庭,古印度洛玛巾地方有一户叫甲盖吉阿恰巾的人家邀请释迦牟尼佛前去讲法。佛陀讲法之后使很多人皈依佛门。洛玛巾地方还有一富户,他和一位与自己种姓相同的女子结婚,与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少康大师的生平事迹

少康大师(736—805年),俗姓周,浙江省缙云县人。母亲罗氏梦游鼎湖峰,有玉女授给她一枝青莲花说:“这枝青莲花很吉祥,寄于你所,当生贵子,冀爱护之。”大师降诞日,青光遍室,散发着芙蓉的芬香。大师相貌

僧璨大师生平简介

僧璨(约公元510年-606年),又作僧粲,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圆寂,生年及事迹不详,为中国佛教禅宗三祖,曾跟随二祖慧可学佛数年,后得授与衣钵为禅宗三祖。三祖在入寂前,传衣钵于弟子道信为禅宗四祖

省常大师的生平事迹

宋淳化年间(公元991-994年),师住浙江杭州西湖昭庆寺以来,开始专修净业,并且集合有识有德之士,结社念佛。意在重振当年莲社念佛行道的旗鼓,延续慧远大师集众共修净业的遗风。以当朝相国王文正公(王旦)

菩提达摩生平

菩提达摩是佛传禅宗的第28代祖师,是中国禅宗的祖师,据说菩提达摩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据说其原来的名字是菩提多罗,成年后改为了达摩多罗,菩提达摩据说从小就聪明异常,其父亲香至王对佛法非常的虔诚

婆苏盘豆尊者生平

婆稣槃豆尊者又被称作婆薮槃豆、婆修槃陀、伐苏畔度、筏苏槃豆、筏苏畔徒、婆薮槃头、婆修槃头。“婆稣槃豆”在古印度语中是天亲、世亲的意思。据说,婆稣槃豆是大帝的弟弟,因此他又被后人称作世亲菩萨。婆稣槃豆生

普庵禅师的生平介绍

普庵祖师俗姓余,名印肃,号普庵。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十一月二十七日生于宜春县石里乡太平里,也就是今宜春市慈化镇余坊村。普庵六岁时,梦见一僧人点其胸说:“汝他日当自省。”醒来,他告诉母亲这个梦,母

那延罗目尊者生平事迹

那延罗目,又称作那罗延窟。他生活时期早于释迦摩尼佛,是佛教的早期奠基人之一。那延罗目生前做了无数利益众生的事情。他热心弘法传道,教化百姓,并广收弟子,使佛法传遍大地。在他涅槃之后,人们感怀他的恩德,专

南岳怀让的生平事迹

南岳怀让禅师,俗姓杜,陕西金州人。据《五灯会元》卷三载,怀让生于唐仪凤二年(667)四月八日,他出生时,在他的家乡安康出现了瑞相,感应白气冲天。太史瞻见到此瑞相,便奏闻高宗皇帝。太史对高宗皇帝说:“他

鸟窠道林禅师的生平简介

杭州鸟窠道林禅师,本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姓潘,名香光,9岁出家,21岁于荆州果愿寺受戒。后诣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起信论。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禅那(即思维静虑,摆脱一切尘世烦恼的自我思想修炼)

妙智菩萨的生平事迹

妙智法师,俗姓蔡,名松苍,祖籍福建福州,生于清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岁次戊子十二月二十八日。自幼随父学医,刻苦钻研,医术精湛。一生悬壶济世,为无数患者解除病苦,直到圆寂前四天还在行医,深受社会各界人

迦那提婆尊者生平

迦那提婆,通常被人们称作提婆菩萨,意译作单眼提婆,又译作提婆、圣体婆、圣天。五百罗汉第叁拾尊迦那提婆尊者,龙树弟子。迦那,一目之意。被禅宗尊为第十五祖。提婆的意思是天,迦那得意思是一只眼。迦那提婆本来

鸠摩罗多尊者生平

鸠摩罗多,又译作鸠摩逻多,鸠摩罗陀、鸠摩罗驮、矩摩逻陀、拘摩罗逻多、究摩罗陀。意译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他是佛教历史中非常著名的人物,精通佛理,著述丰富,一共写了数十部作品,广为流传。他曾花费十年

迦里迦尊者的生平事迹

迦里迦尊者出生于当时六大城市之一的室罗伐悉底。父亲是一位定豪,娶了位合意的妻子,两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夫妇俩没有孩子,他们渴望有自己的孩子。为此诚心祈祷,广放布施。终于有一天,富豪的妻子怀孕了。因妻

黄蘖禅师的生平概况

《佛祖历代通载》:黄檗希运禅师,姿貌丰硕,游方晚趍江西参马祖。值祖归寂。乃见百丈,问马祖平日机缘。丈举再参马祖挂拂话。师于言下大悟。曰:他日嗣马祖去。师曰: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若嗣马祖丧

伽耶舍那尊者生平

传说迦耶舍那的母亲因梦见拿镜子的天神而怀孕,七天之后生下了迦耶舍那。迦耶舍那刚出生的时候,肌肤细腻光润,有如晶莹的琉璃,而且散发出阵阵芳香,充盈了整个房屋。他从小就表现出超常的禀赋,思维敏捷,言谈得体

富那夜舍尊者生平

富那夜舍出生在一个笃信佛教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个虔诚的信徒,家里设有神龛,香烛日夜燃烧供奉佛祖。富那夜舍受父亲的影响,从小熟读经书,熟悉佛教理论及各种戒律。后来,他出家跟从佛教十祖胁尊者学习,因修持用功

法师的生平简历

一诚法师(1926年—2017年12月21日),俗姓周,名云生,湖南望城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49年6月出家。1956年冬由虚云老和尚亲任得戒和尚,受具足戒。1957年,在虚云法师的主持下,得

承远大师的生平故事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开始学道于成都唐公,二十四岁时,离开四川到荆州玉泉寺,依惠真剃度学道。后遵师命去南岳衡山(湖南省衡山县西南),从通相律师受具足戒,更于其座下学经、律。闻

彻悟大师的生平事迹

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博览。二十二岁时因大病,深感幻躯无常,发出世志。病患痊愈后,到房山县

禅师的生平简介

释虚云禅师,俗姓萧,祖籍湖南湘乡县。在现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的高僧,唯有禅宗泰斗之誉的虚云。虚云禅师幼时,从师读儒书,1

洪修平:惠能生平事迹考述

惠能生平事迹考述洪修平六祖惠能是中国佛教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和开一代新风的禅师,他在佛教理论和实践方面实现的变革与他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及个人的出身和人生经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透过他平凡而又曲折的经

佛陀密多尊者生平

佛陀密多尊者,姓毗舍罗,著名禅师,写了许多佛教著作,比较著名的一部是《五门禅经要用法》。佛陀密多尊者将坐禅划分为五种:一为安般,二为不净,三为慈心,四为观缘,五为念佛。他认为教课授徒要有针对性,对不同

佛陀难提尊者生平

佛陀难提是古印度迦摩罗国人。他相貌奇异,头顶长着角状的肉髻。在谈经论道方面,他长于雄辩,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几乎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后来,他被禅宗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八组。佛陀难提最感兴趣的事就是与人辩论,

法照大师的生平事迹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有一说云,大师是南梁人,初由东吴来庐山,慕远公之芳踪,结西方道场,专修禅观,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承远大师侍于佛侧而大惊悟。永泰年中(公元765—76

白隐慧鹤的生平故事

生平他出生在骏河国原宿(现今日本静冈县沼津市)。七岁时,在天台宗寺院听闻佛法,发起菩提心。十五岁时,在松荫寺单岭祖传门下出家。元禄16年〈1703年〉,因为阅读了云栖袾宏的《禅关策进》,心向禅宗,开始

般若多罗尊者生平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东印度人也。既得法已,行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养,度越伦等,又施无价宝珠。时王有三子:曰月净多罗,曰功德多罗,曰菩提多罗。其季开士也。祖欲试其所得,乃以所施珠问

阿秘特尊者的生平事迹

阿秘特尊者出生在古印度王舍城一富裕而具有很高声望,属于帕萨家族的婆罗门家庭。他的父亲叫比黎达苏旺,娶同一种姓的女子为妻。一日,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孩子非常的漂亮,见到孩子的人没有不夸赞孩子漂亮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