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走路是一种重要的禅修方式!
2024-11-17 10:44

走路是一种重要的禅修方式!

一行禅师

《法华经》中,佛陀被称为两足尊,亦即以两足行走的生物中最受人尊敬与喜爱者。佛陀之所以如此受人喜爱, 是因为他知道如何好好享受步行。 走路是一种重要的佛教禅修方式,可以成为很深刻的心灵修行。但当佛陀走路时,他毫不费力地行走,就只是享受走路,无须费力。因为当你以正念行走时,便接触到内心与周遭生活的一切奇迹。这是最好的修行方式,具有不修行的表相。你不用做任何努力,无须勉强,就只是享受走路,但其中却有着深刻的意涵。佛陀说:我的修行,是不修行的修行,不成就的成就。

对多数人而言,似乎很难做到不费力地修行和享受正念所带来的放松乐趣,因为我们没有用自己的双脚走路。当然,我们身体的脚是在走路,但因为心在别处,所以我们并没有用全部的身体与心识在走路,而认为身和心是分开的。 当我们的身体朝一个方向走时,心却拉着我们朝另一个方向去。

对于佛陀而言,心与身是一体的两面。走路不过就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就是这么简单,但我们却总是觉得困难或乏味,即使只有几个街道也宁可开车而不愿意走路,只为了节省时间。当我们了解身与心的相互连接时,像佛陀一样单纯的走路活动,就能使人感到无比的轻松和幸福。

你可以用令自己安住于当下的方式,迈开步伐接触大地,这样你将到达此时此地。你完全不需做任何努力。你的脚充满觉知地接触大地,而你则坚定地到达此时此地。刹那间,你是解脱的,从一切计划、忧愁与期待中释放。你完全地存在,完全地活着,你正在接触大地。

当你独自修习慢步行禅时,也许可以试试这么做:吸气并迈开一步,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脚底。如果你尚未百分之百完全到达此时此地,就别迈开下一步。你有尽情享受这么做的权利。然后,当你确定已经百分之百到达此时此地时,就可微笑着迈开下一步。当你这么走路时,你把自己的平稳、坚定、解脱与喜悦盖印在地面上。你的脚就像一个印章,像皇帝的玉玺一样。当你把印章盖在纸上时,印章会留下印记。检视你的足迹,我们看见了什么?我们看见解脱的印记,坚定的印记,幸福的印记,以及生命的印记。我确定你可以像那样走路,因为在你里面有一尊佛,被称为佛性,即如实觉知的能力。当下的事实是:我活着,我正在走路。人,人类智人,应该能这么做。每个人内在都有一尊佛, 我们应该让佛来走路。

摘自《一心走路》

End

人生的至静是一种智慧

◎ 弘 恩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就跟我们吃素一样,别人看你们吃素有什么好吃的,就是一些菜叶子,但是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每一样菜都感觉吃得很开心。不静,就是五味杂陈,就像世间人,总是喜欢乱吃-

欣赏别人是一种本领

欣赏,是一种胸怀,一种雅量,一种品格。能阅人,能容人,放大他人的优点,缩小他人的缺点。学会欣赏,就会明白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自由的,每一个个体都希望得到关爱、尊重和理解。学会欣赏,就能大其心以容天下之

刘素云:智慧开了,是一种什么感觉?

什么时候能做到外面的境对我丝毫影响都没有了,要说现在有没有?现在还有,不是一点儿没有。你比如说有时候遇到小事,不往心里去,影响不了。现在就如果遇到所谓的大事,能够经得起经不起?真得考验,但是我总的自我

抄经是一种修心的过程

《少林寺志》记载:在六祖殿南东向,旧为转龙藏,雍正十三年改称鼓楼高与钟楼齐。然而少林寺转龙藏何时所建何时所毁,已无从考据。在文化大融合的当下,本着恢复鼓楼之中少林转轮大藏经。三年筹备几经周折,于201

寂寞是一种清福

寂寞是一种清福◎ 梁实秋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儿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

真诚,何尝不是一种自爱

真诚,何尝不是一种自爱◎ 陈 果怎么样才是对自己真诚?怎么做才是真正善待自己?改变我能改变的,领受我改变不了的--对自己身上可以改变的地方尽力去自我修缮,对自身不可改变的东西则予以尊重、接纳,学会与之

专注是一种修行

◎ 一 行那天中午,当善生带食物来给悉达多时,发觉他正坐在毕钵罗树下,如晨曦一般美丽。他的脸孔和身体都散发着安详、喜悦和平静。她曾见过悉达多威严地坐在毕钵罗树下不下百次,但他今天显然与以往有些不同。望

古代禅师的圆寂方式

古代禅师的圆寂方式◎ 星 云各位大概会觉得奇怪,死亡也能算是一件美好的事吗?其实仔细想想,如果对生命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佛法有了真实的了解,能勘破死亡的阴霾,穿越时空的限隔,对生死都能坦然面对,无所畏

僧人的威仪与形象也是度众方式

济群法师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僧人也应该有僧格。作为三宝之一的僧宝,每个僧人都代表了佛教在世间的形象。社会上的人怎样了解佛教呢?是不是先到藏经楼去研究佛经呢?不是的,大多数人是通过直接与出家人接触来了解

损福报最快的方式

◎ 佚 名如果你去仔细观察,很会嫌弃和抱怨的,都没有多少福报。嫌弃,是损福报最快的方式。夫妻之间、家人之间互相嫌弃,家庭就很难兴旺,公司企业也是如此。?每个东西的存在都有价值,人类也不会创造一个用来丢

入佛法的快捷方式

◎ 倓 虚大纲领,纲领既得,乃易入手。三大钢领者,一性理,二心识,三万物。性理是体,心识与万物是用。性理者,乃天然之性理,在天谓之天理,亦谓之天性;在人间谓之理性,亦谓之理体,或谓性体;若赋之于心物,

走路是一种重要的禅修方式!

走路是一种重要的禅修方式!一行禅师《法华经》中,佛陀被称为两足尊,亦即以两足行走的生物中最受人尊敬与喜爱者。佛陀之所以如此受人喜爱, 是因为他知道如何好好享受步行。 走路是一种重要的佛教禅修方式,可以

传印长老:莘莘学子学佛应注意方式

(一)要珍惜这番大好因缘诸位同学值遇殊胜因缘非同一般,不可以寻常视之。诸位年方韶龄,正信佛教,发心出家,实非寻常人所堪能;生值盛世,国泰民安,衣食丰足,日用不缺,这都是夙世为善之所感召。能够入学到中国

一日禅:善良,是一种远见

行善意之举的人看似笨拙地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其实是一种深藏的远见因为福气也在悄悄奖励你本文来源于觉悟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健康已成为人类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人们试图最大限度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养生作为公认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必由之路,自然而然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

专访哲学大师楼宇烈 | 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

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楼宇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大师,也是纪录片《中医》总导演周兵非常敬重的老师。尽管年事已高,这位曾经师从冯友兰的老先生,现在依然是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平

一日禅|不说,是一种气度

有句老话:水深不语,人稳不言。无论水有多深,它从不言明,只让世人去揣测它的深度。沉着稳重的人,从不夸夸其谈,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自不必费口舌。越是浮躁之人,越爱表现自己。越是不稳,越是话多。一个人只

庄子:学会这四种处事方式,让你越过越顺!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有人澎湃,有人干涸。生活不过一段前行,有人顺遂,有人坎坷。也许你曾感到困惑,也许你曾深夜泪落,但世界从不是千篇一律的模板画作。一树花开,一树花落,处事要靠自己摸索,无人能替你感受,替

一日禅|懂得自嘲,是一种极高的情商

懂得自嘲的男人更受人喜爱,他们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一个擅于自嘲的男人,是拥有极高的情商的,他们擅于把糗事和生活酿成一首打油诗,是洞明了一切世事之后,做到的人情练达,是一种成熟且高超的能力。

一日禅|笑而不语,是一种智慧

唐朝诗人孟郊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让读者不禁品出诗人的亢奋状态,毕竟人生得意须尽欢,闷着自己的喜悦之情,这样多扫兴啊。其实,在这个认同感和平衡感失衡的社会,你的喜悦只要一说出来就很有可能成

一日禅|痛而不言,是一种乐观

罗素说:累累伤痕是生命给你最好的礼物。这份独有的礼物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让你往成熟又跨前了一步。余华小说《活着》里的主人公福贵,一生有太多不幸:嗜赌欠债卖掉祖屋,家道中落气死父亲,妻子带女离家出走,从战

知足是一种智慧,知止是一种境界!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知止,是中国哲学中独有的一种智慧,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就是说,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

一日禅|为人低调是一种绝学

低调做人,还意味着你必须丢掉一些东西,比如身份感、优越感、尊贵感、荣耀感等等。低调,不是压抑自身的欲望,而是自然而然,修养品性,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能为人着想,能顾全大局,

《母亲是一种岁月》献给三八节!

有一种记忆可以很久,有一种思念可以很长,有一种爱叫做母爱。少年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青年的时候,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盲目的爱。只有当生命的太阳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也开始了夏的时候,对母亲才有了深刻

陈兵:佛学对人类认识能力与认识方式的考察

佛学研究真实,不是一味朝外看,把真实作为孤立的客体去研究,而是从缘起论的立场出发,首先对人认识真实这件事本身作客观、全面的分析。这是佛学真实论最为重要的特质。从缘起论观察,人认识真实,是处在认识主体与

吃素到底应该怎么吃?这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众所周知,吃素对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现在吃素是全球流行的一种趋势,可是不正确的吃素方式,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对健康反而不利。那么,吃素到底应该怎么吃?吃素怎么保证营养?光吃素食并不能满足机体对营养元素

一日禅:爱护自己最好的方式

哪怕明明看到的是庸俗虚伪、是非颠倒,遇到恶意挑衅和欺侮,心里还是要记得一个道理:爱护自己最好的办法是对人对事豁达和宽容。我们的身体不仅因为细菌、病毒才生病和加速朽坏,更重要还有不健康的精神状态。悲伤、

它是比饭后百步走更好的运动方式!男女老少都可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什么吃饱穿暖啊、能有房子住已经不是现在人们的追求了,反倒由于优越的环境导致人们容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想要健康我们有很多选择,运动是其中一种,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种老少皆宜的运动方式:盘

一日禅:责任是一种天赋的使命

责任,是一种天赋的使命。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需要承担责任,没有责任的人生是空虚的,不敢承担责任的人是脆弱的。敢于承担责任,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和信任,获得人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推卸责任是一种非常恶劣的造业方式

要保持心的良好品质,就要长时间地自省。现在社会上,常常有一种不负责任的心态,遇到挫折障碍、不如意之事就将责任怪罪到他人身上:上司怪下属事情没做好,员工怪老板领导力不足;孩子成绩不好怪父母、老师,父母、

当今最火的养生方式,若再不知道就要后悔了!

辟谷辟谷 [b gǔ] 已有三千余年历史,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它源于先秦,流行于唐朝,又称却谷、去谷、绝谷、绝粒、却粒、休粮等。辟谷最早的记载源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

圣凯法师:出家不是一种职业 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出家,真的是一种职业吗?出家是一种职业,许多都这样说。于是,剃头、穿袈裟、念经、坐禅成为一种职业需要了。所以,现在许多社会人对出家人产生了另外一种称呼--职业和尚。但是,我们如何去界定职业呢?因为职业

太极是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

太极拳的基本构想,在世界任何拳术、武功、搏击方法中是独一无二的。我相信这是老庄哲学在拳术中的体现。用在政治上,那是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用在拳术上,便是以柔制刚的太极拳。道理是一样的,以自然、柔韧、沉着

人生是一场旅行 工作是一种修行

我觉得人应该去好好安排自己,对喜欢的人,我们就说一些心里话,不能只提要求。我觉得人应该是这样来对待自己:把人生看成是一场旅行,把工作看成是一种修行。工作是修行以前很多人都认为人生是修行,我觉得不要这样

旅行是一种修行

旅行者在百度上搜索修行这个词,会有如下解释:修行是通过修正言、行、意,符合特定风格的生活方式,以期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觉察、思想、言语、行动、念头。那么,我想,旅行,恰若一场修行。

增福增慧的千年养生方式

延年益寿--辟谷术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即不食五谷杂粮。 道教从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黄庭内 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乱神

辟谷是一种人生觉悟,是不开刀的手术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炎黄子孙,源于上古,传续至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离合演化,人世翻覆,甚是繁杂。无极辟谷带领谷友本着对先人圣贤的尊敬,竭

师子尊者开示:修功德的几种方式

1、修寺院寺院,梵音伽蓝,意译为清净处地,若用土木瓦石等俗物汲汲营建,所获是福报;若永除三毒常远六尘,身心湛然内外清净,将此身心奉为道场,所获是功德。2、铸佛菩萨形像用金石泥瓦等物加以雕琢,所获是福报

打开如来藏的最佳方式

对比证悟“如来藏”的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出现证如来藏的最佳方式,就是密宗或禅宗里面所讲的,不需要逻辑与观察,就是把心静下来,让心自己去体会自己的本性。但在此之前,最好先把外加行、内加行等所有加行修完,

最有效的积德方式是什么

百善孝当先。我们首先要积德,其实就是要孝敬我们的父母亲人。因为父母把我们从小抚养长大,付出了无数心血,但是他们从来都不讲求回报。这种恩情,比世上的其他任何恩情都要无私。所以,对于这种恩情,我们一定要予

大圆满法的三种传承方式是什么

第一、如来密意传。如来密意传是佛与佛之间,在这里指法身普贤王如来和报身金刚萨垛佛之间的传讲方法。我们的第一代传承上师普贤王如来是本初佛,他只有觉,从未迷过,所以叫本初佛。大圆满法主要是普贤王如来的法

持咒念佛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第一个关键:无论我们念什么佛,修什么法,必须有三个殊胜的摄持。发心殊胜、菩提心; 回向殊胜、如理如法地回向法界众生;无缘殊胜,要有有无缘、无执着的修法心,需生大智慧,有证悟空性智慧的摄持,要站在三轮体

黄夏年:达摩与佛教文学和生活方式

达摩与佛教文学和生活方式在宋代,达摩对文人的影响可谓深刻,这可以通过流行的文人吟诗填词之中表现而看出来,而且这种例子非常普遍。苏轼是有名的文人、一代词宗。他的《海寺清心堂》云:南郭子綦初丧我,西来达摩

供佛的十种功德利益与方式

供佛的十种功德利益一、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亦得转轻。二、常得吉神拥护,一切瘟疫、水火、寇盗、刀兵、牢狱之灾,悉皆不受。三、夙生怨对,咸蒙法益,而得解脱,永免寻仇报复之苦。四、夜叉恶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