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做人处事应有的态度
2024-10-24 11:03

处事。人活了数十载,往往做人不得其分,处事不得其法。虽然有很多的道理通知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处事,若我们只知实际,不能起而行,也是白费无功。

终究如何做人处事呢?

一、只从柔处不从刚:人间上的人,有的太过刚猛、执着与好强,所谓好出头的椽子先烂坏。我们口里的齿和舌,虽然齿硬舌软,最先蛀坏的却是牙齿,并非舌头,舌头直到人死后,才逐步腐坏,可见柔软比拟久长。《华严经》说: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善喜舍中。憨山巨匠也说: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所以做人应该只从柔处不从刚。

二、只想益处不想坏: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你心好,想的事情皆是好;你心坏,想的都是如何算计人家的好事。圣人看社会,大家皆圣人;坏人看众人,全部是坏人。所以我们应该先把心健全起来。

三、效劳勤劳不前进:青年守则上说人生以效劳为目的,我们在社会上做事要想让主管看重我们、肯定我们,首先要有勤劳的美德、效劳的性情,遇事要积极自动,行进不前进,具足了一些根本的人生态度,不但能成就一番事业,必定也会四处受欢送,成为一个得人缘的人。

四、恭敬谦和满芳香:谦逊是中国人的美德,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只需能对人谦卑、恭敬,必能博得他人的好感,做人低姿势,做事高程度,宇宙只要五尺高,而昂藏六尺之躯的人类生活其间,岂能不抬头?所以做人原本就应该要谦逊,应该要受一点冤枉,就像梅花,未经冬雪的熬炼,怎得梅花扑鼻香?所以做人要像梅花普通,恭敬谦和满芳香。

我们如能依照下面四条来做我置信我们在社会上也会有一番作为的。

摘自《贫僧有话要说》

End

应以怎样的态度与人相处?

圣严法师在任何一个团体中,都难免会有是非,若能够在是是非非的环境中保持平静与和谐,这就是个人的成长。社会上的任何一个团体,都会有不同观点、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共同工作。如果不是由一群人一起组成团体,那

做人处事应有的态度

处事。人活了数十载,往往做人不得其分,处事不得其法。虽然有很多的道理通知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处事,若我们只知实际,不能起而行,也是白费无功。 终究如何做人处事呢? 一、只从柔处不从刚:人间上的人,有的太

至亲去世后的态度

◎ 耕 云 问:修学安祥禅的人该如何面对长辈至亲的死别?又应该如何处理后事?答:佛法讲随缘,随缘就是适应当前的条件,这个缘字有很多解释,应用最多的是条件。你问我,我告诉你了,但是大家反对这么做,你也没

佛教对欲望的看法及态度

佛教对欲望的看法及态度◎ 济 群 佛教对欲望所持的看法是什么呢?佛教认为欲望有三性之分,也就是说,欲望包括了善、恶、无记三种。我们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种利己利人的欲望是善法欲。虽然发愿是理性的

修行是改变态度和行为

◎ 希阿荣博大乘佛子须守持菩萨戒,菩萨戒总分为三类:一、摄律仪戒,即诸恶莫作;二、摄善法戒,即众善奉行;三、摄众生戒,又称饶益有情戒。发四无量心,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之行,引导众生趣向解脱,不舍弃

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健康已成为人类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人们试图最大限度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养生作为公认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必由之路,自然而然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