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财富的差距,实际上是福报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脉的差距,实际上是人品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气质的差距,实际上是涵养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容貌的差距,实际上是心地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与人都
快乐的人生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即希望生活快乐。快乐是人人一致的希望,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人人都能享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我们如何才会快乐?我提供以下四点意见:一、以舍为有:有的人整天妄想、贪求,这样的人生
【经典原文】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馐,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
【经典原文】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盼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楞严经》【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经典原文】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楞严经》【经文解释】纯想即飞:纯想,就是没有情,单单有这一个想。这个情,是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还冷。古人说:不到开悟不住山,不破本参不闭关。像我们现在这个样子,到深山里边怎么能行呢?你就说你有那个道心,你这个身体他也吃不消。到山里面住,一定要破
孔子《论语》二十篇,第一句说:子曰。学而时习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说也。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时常温习,语默动静,念念不忘;若所学仿佛大意,功夫就不相应,不究竟了。世法佛法都是一样,要学而时习之。佛
1955年6月24日,虚云老和尚于江西云居山方便开示说:今天端午节,本是世俗的纪念日,佛门不在这里执着。虚云以前也随顺世情,住近城市也有人送粽子,常住也随俗过节。现在云居山没有人送粽子来,粽子本来是给
我们说佛的功德主要的分三科:一是断德,二是智德,三是悲德。那么第一个断德是最重要的,在断(恶)的前提下,才能求智慧,才能有悲心,才能起作用。如果断的功德没有,你智慧再大,帮助你的烦恼,你悲心也不会纯粹
核心提示:人人都知道自己会死,但除了老人,都觉得死亡离自己还很远,且认为谈论它并不吉利。但既然死亡是每个生命注定的结局,那么,我们就不能对它一无所知。今天刊登节录成刚老和尚讲解的《痛念死无常》,详细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