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 照见道部分是讲《楞严经》讲法的缘起,以及如何见道。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楞严经》的经题。经题全称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为《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个全称实际上包含了三藏
◎ 妙 皇人生大事,莫如生死。而人生最难解决者,亦莫如生死。几乎任何一位哲学家在面对生死之时,皆曾问过生命从何而来。也许只有解答了生命从何而来,才能继续探索生命向何而去。儒家圣人孔子就曾有过未知生,焉
◎ 夏坝降央克珠何谓发心?发者,是发起,故发菩提心者,便是发起成佛的心。简言之,发心即是发菩提之心。由其本初之心,加以助缘,而成就纯善之心,以助成大乘之行,此即为发起菩提之心。在佛法中,发菩提心者,崇
◎ 智 藏佛祖说:欲望微小的人,内心坦然,没有什么担心和害怕的事,遇到事情总可从容应对,没有什么缺憾。在一定时期内,人的能力、处境以及拥有的资源是一定的,有没有担心的事、能不能把事情办好、会不会留下遗
◎ 净 界 一个人要把心量扩大,要离开所有过去生命经验留下的错误的概念,只有一个方法:把你的内心清空,把你的生命归零。你不可能用短短的几十年,改变过去生的生命经验所留下的影像,在那里时时勤拂拭,莫使惹
业与界趣◎太 虚业之意义,即行为造作义。业之杂染者曰有漏业,有烦恼漏故。然行为不都属有漏,如菩萨行亦曰净业,即无漏业。但今别名净业为行,此处之业且专指染业。业之大分,从所依法上讲,即一、身业,以依身造
◎ 刘江川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只因迷悟而致升沉,何以故?众生长迷不觉,所以永劫堕落;诸佛长觉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
◎ 杨维中所谓法印,即标准,三法印就是用来检验一部经典或者思想是否是佛说、是否是佛法的三个主要标准。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槃寂静。所谓诸行无常,是指世间一切事物时时处于迁流不息、瞬息即变、无始
妄语的根源◎ 大 愿我们要知道妄语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会去造妄语呢?根源是六个方面--1、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贪求这个。2、为了亲族和朋友的利益,帮助他们故意去吹捧。3、为了使怨敌受害
◎周广荣摩揭陀是佛教的发源地,也是佛学传承的中心区域,自笈多王朝以来,摩揭陀的那烂陀寺就逐渐成为印度大乘佛学的中心。自陈那护法以来,该寺即成为印度大乘佛学尤其是瑜伽唯识学的中心。那烂陀寺(Nā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