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论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

论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 太 虚吾人因何而讲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拂逆之境,若欲解脱出离,则有讲求佛法之必要。此不但讲求佛法为然,凡吾人所云为动作,皆因解决现前困境而发动,如饥求食,寒求

楞严概要

楞 严 概 要◎ 虚 云要晓得世间万事如幻,人之一生,所作所为,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自今以后,须照佛门遗教修持。吾人自一念之动,投入胞胎,既生以后,渐知分别人、我,起贪瞋痴念。成年以后,渐与社会接

敬三宝

敬 三 宝◎ 弘 一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惟举其少分之义耳。今言佛者,且约佛像而言,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纸画者也。今言法者,且约经律论等画册而言,或印刷或书写也。今言僧者,且约当世凡夫僧而言,因

曹溪不断思想

曹溪不断思想◎ 莲 池有诵六祖偈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扬扬自谓得旨,便拟纵心任身,一切无碍。坐中一居士斥之曰:大师此偈,药卧轮①能断思想之病也。尔未有是病,妄服是药,是

菩萨悉知悉见

菩 萨 悉 知 悉 见◎ 宣 化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正法华经》。竺法护初译光世音其弟子聂道真改为观世音。 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

绝学无为闲道人

绝学无为闲道人◎ 黄 檗问:向来如许多言说,皆是抵敌语,都未曾有实法指示于人?师云:实法无颠倒,汝今问处自生颠倒,觅甚么实法。云:既是问处自生颠倒,和尚答处如何?师云:尔且将物照面看,莫管他人。又云

示汇宗

示 汇 宗◎ 蕅 益 世闲学问,义理浅,头绪多,故似易反难。出世学问,义理深,线索一,故虽难仍易。线索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古云,立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能观心性,则具一切佛法。且如此心,不在内外中

正好念佛

正 好 念 佛◎ 圆 瑛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有知觉,但发真心,无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称念六字洪名,不必广学诸法。善导大师云:若要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

心意识的研究

心意识的研究◎ 圣 严心意识的研究,是学者重要的课题。佛法以有情为本,谈佛法是必谈有情问题。而心识却是有情问题的核心,心识是有情的特征,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有情的生命相续,业果缘起,乃至一切活动的功

要想解脱一定要看破财和色

要想解脱一定要看破财和色梦参老和尚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