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谛,是佛学四谛中的最后一“谛”。道,是通达的意思,也有道路的意思。当然,这种道路是达到寂灭解脱的方法和手段。原始佛教认为道谛是指八正道。从此大乘教、小乘教又各有发展。佛学认为依道谛去修行,就能达到寂
一个人有了苦,而且是“种种的苦难”其原因有是什么呢?就让这个集谛来作答: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主观上的:“业”和“惑”。“业”是指身、口、意等各种善恶之造作,“惑”是疑惑、思惑。集,存在着招聚的意思。比如,
「缘起」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生灭变异的定律,佛陀因证悟「缘起」而成佛,但因缘起深奥难解,为使尚未起信的众生免于畏怯,所以佛陀在初转法轮时,特以「四圣谛」来说明众生生死流转以及解脱之道的缘起道理,进而激发
四谛中的第一条真理是苦谛。苦谛是释迦牟尼在彻悟之后,对人生现象的价值判断,认为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痛苦。四谛里「苦」的意义非常广,也许有人认为人生的苦乐是相对的,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某些特别的事物,各人感受
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
释迦牟尼不单指出了人生苦恼的现象和原因,更清楚地说明这些现象是可以消除的,这就是四谛中的第三条真理 --- 灭谛。四谛中的灭是梵语「涅槃」的意译,梵文和巴利文认为涅槃是熄灭、止灭或吹灭的意思,表示火的
佛教用修行的方法去掉修行者自己的欲望,罪孽和烦恼,以达至善,摆脱轮回,进入不(转)生不死的涅盘境界。基督教则认为,人的灵魂不灭,人死后,灵魂或上天堂,或下地狱,本来就是不(转)生不死。人靠自身的力量是
释迦牟尼佛在世说法四十九年,我们仔细观察研究一下,即可发现佛陀的教义和教法一大组织,其内容无论原始佛教与后期佛教,均脱离不出四圣谛范畴,因此四谛可说是佛教的基本教理,一切大小乘经典都是由四谛开阐出来的
苦谛:苦谛是苦恼、不安的意思。众生的身体上、精神上都有苦恼、不安存在。有与生俱来的苦恼,生存的苦恼,老年体弱的苦恼,疾病的苦恼、死亡的苦恼。在人事方面说:有亲爱别离的苦恼,有求不得的苦恼,有怨怼、憎恨
一、苦谛:人生如同苦海泛舟佛教认为人的一生是由各种苦恼贯穿的,共有八苦:1.生苦:胎儿出生,皮肉细嫩,在接触和适应外界的过程中,充满痛苦。2.老苦:人到老年,发白脱落,牙齿老化,嚼食困难,耳聋背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