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本体问题的探讨吕沛铭一、佛陀对本体问题的态度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论经三百余会,谆谆善导,起大悲之心指引众生踏上大觉之路。佛法者,佛陀所说之法也,宇宙之实相也,本非佛陀自创,而是佛陀以其无量智慧所洞
佛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印顺导师九秩华诞祝寿文集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郭朋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位划时代伟人--遥祝印公九秩寿庆当年,东晋名士习凿齿,在向谢安推荐道安法师的时候 ,说安公「无变化伎术可以惑常人
(十一) 积功累德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①,超出世间,深乐寂灭②。(这是释尊总叹法藏比丘依愿起修)本师释迦牟尼佛对法藏比丘的发愿和修行,都十分赞叹地说:“法藏比丘的的确确说了就做、依
(七) 闻法发心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①发无上正真道意②。(这是说法藏因地闻法发心)当时有一位大国王,常去听佛讲经说法,听了之后,心生欢喜,随即发心要修行成就至高无上的佛。附记:现代有部会集
八宗祖庭八宗祖庭是指中国佛教八个主要宗派的创始者各自开总是或住过的寺院,他们分别为:天台宗浙江省天台山国清寺三论宗江苏省南京市郊栖霞山栖霞寺法相唯识宗陕西西安的慈恩寺,即大雁塔和陕西长安县的兴教寺华严
佛家四禅八定的静坐工作杨政河㈠修禅定的步骤禅定,有时说它为禅观,禅是从佛陀妙觉的心中所衍生出来的;定者,定其身心;观者,观其内心,纯然是一种精神集中与安定身心,制心一处的修养方法。当禅定工夫日渐精纯时
自序护意根戒口业端身过珠高声低声金刚持默然调息随分到处有定无定对像离像忙中闲中尊贵卑贱静细老实喜庆许愿解释愧奋恳切供养报答布施心念心听声中光中镜中不断不杂不住即禅即佛即戒即佛即教即佛不持而持持而不持孤
◎经文 (证信序)(一) 法会圣众我闻如是①,一时②,佛③住王舍城④,耆阇崛⑤山中,与大比丘⑥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⑦神通⑧已达。(这是说六成就)我(阿难)亲自听到佛这样说。那时,释迦牟尼佛住在王舍城
五戒心法作者:周秉清第一 其心不杀何谓杀?凡对人与物直接或间接戕其生命,伤其肢体,及绝其生机,均名为杀。若对人与物能不戕其生命,不伤其肢体,并不绝其生机,直接固不为,间接亦不为,如是始名为不杀。然有时
论圆瑛法师的佛教对联刘福铸一、圆瑛法师对联的内容萧指今在《一吼堂诗集序》中说:诗即禅,禅即诗。〔2〕在此可借用为对亦禅,禅亦对。圆瑛所作对联几乎皆与佛教有关,其内容大体可分为寺院联、哀挽联、赠贺联、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