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不争名利的,你们要明白争名夺利争到最后是争空名夺空利。什么都想争,争到最后你们争到了什么?学佛就是学一种心理平衡,心里不要去争空名争空利,因为争来争去一切皆空。修心要修无量心。平衡自己的身心就是
契入无为法才是修行的重点所在。自觉共修是为了能够巩固和保有安祥。把自觉融入到生活,才是安祥禅无为法修行阶段的关键点。自觉共修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对修行极有帮助。持诵和忏悔只是为安祥禅修学打基础。如果学法
有种人一生在世,昼夜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榭,唯愿子孙发富发贵,万世的荣华,到了一气不来,做了一个死鬼,还要想保佑他的儿女,人财兴旺。这种人真是愚痴已极。还有一种人,稍知一些善恶因果,要做功德
有为法和无为法,是佛学分析、阐释宇宙人生之现象与本所使用的一对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哲学术语。有为法,即有所作为,有所造作的意思。泛指由因缘和合所造作的一切世间现象,认为表象的世界,处于相互联
追求往生的人,都认为这里不好,那里好,所以才希望自己死后能离开这里,到那里去。他们的心中还有这儿不好、那儿好,红尘不好、佛国好的分别,说明他们还有二元对立,而且根本就不想破除这个二元对立。因为,执著于
所谓“无为法”,即代表着宇宙真相,也就是事物的根本。所谓“有为法”,即凡是以自己的意识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界定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和思想的准则的想法和做法就是有为法。“登上山顶”这个过程是必然的结果,那么
什么叫“无为法”呢?我们知道,很多老道也是讲“无为”的对不对?古代的人还说当个皇帝也要“无为而治”,才是很高明的,对不对?那我们佛法里面所说的“无为法”是咋回事呢?我们不能自己瞎琢磨,也不能去听老道的
‘所以者何’,什么理由呢?‘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法是这样的伟大!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
(一)“虚空无为”。是用虚空来比喻我们的一真法界的空性。真如佛性量同虚空,没有妄想、没有杂染,尽管现一切相,起诸般妙用,而无丝毫住着,宛如虚空一样无所作为,故名虚空无为。这种无为,实际上是指我们用功修
我们都知道《金刚经》是三藏十二部大藏经中的经典,是般若经。般若经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对事相的辨析,揭示诸法的空性,和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智慧德相,也就是佛性。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