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最重要的是,发现、利用和使用自然智、清净智或无分别智。自然智、清净智和无分别智,三个词是对同一本体的不同的描述,它们所指的都是同一颗心——我们原始的心、本来的心、本体的心——那颗被称为真心、妙心
本来这个世界是没有对立的,它只是一个因果显现,它哪有什么对立呢? 它那样就是那样!我们把所有的分别心都停掉的时候,我们还给这个世界本来面目,你不要去加油添醋,这个世界它只是一个因缘假相,是我们自己多事
无分别智:又作无分别心。指舍离主观、客观之相,而达平等之真实智慧。即菩萨於初地入见道时,缘一切法之真如,断离能取与所取之差别,境智冥合,平等而无分别之智。亦即远离名想概念等虚妄分别之世俗认识,唯对真如
无分别智,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作意分别,网上经常有人说你不要去分别,你就有智慧了。其实这种理解是大错特错了, 不作意分别的话,那你睡着的时候就有无分别智了。无分别智在修行初期可以理解为【“无”之
无分别智,又称为无分别心,是指舍离主观和客观的相对之相,而达到真正平等的真实智慧。简单说,无分别智就是离主观、客观相,平等地运作的智慧,也是超越凡夫概念式思维的真实观智。无分别智属于出世间智、无漏智,
"分别"是指虚妄分别,简单来说,即执著名(名称名字)言(语言文字)概念来看世间,离名言概念,则无分别。如果了彻空性,心无分别,则为无分别智。分别很难称之为智的。分别,是指的我们众生迷惑颠倒而起的分别心
关于无分别心,无分别智,如何获得无分别智等阐述有许多。最可惜的是有一部分人,看祖师语录、佛经等,不看语言环境,不看无分别所指对象,发文要保持无分别心,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无分别等等。其实这些语言,只要认
无分别心,是佛学术语。此为离情念分别之心识。有二种,一为无漏之无分别心,一为有漏之无分别心。无漏之无分别心,又云无分别智,正体会真如之智也,有漏之无分别心,如定心之第六识或第八识及眼等之五识,称于境之
「无所得又云无所有,即空慧也,即无分别智也。」智慧有两种,一种叫根本智,一种叫后得智。无所得无所有,这是根本智。先有根本智,然后才有后得智,没有根本智就决定没有后得智。后得智是根本智的起用,起用的时候
圣者的智慧叫无分别智,方便说法,可分三种:加行无分别智,根本无分别智,后得无分别智。加行无分别智为地前加行位菩萨所修,根本无分别智和后得无分别智为见道时证得,若以根本无分别智为体,后得无分别智即为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