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乃在于执著想不开,如果我们对人或事能够提得起放得下,洒脱不执著,何处不能安身?佛陀未出家前有位兄弟名叫跋提,受到佛陀的感化,抛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
根据佛经记载,于劫初出现本初佛,他依禅定而创造世界,又自其精神而产生观自在著萨。又由此落萨两眼生出日月,由额生出大自在天,由肩生出梵天,由心脏生出那罗延天,由牙齿生出辩才天女。开敷华王如来又称娑罗树王
这尊佛,乃涵摄一切之觉性,为三世一切诸佛的了悟而无一例外。这种觉醒本初即超越妄念,也就是说,它是无上且不变大乐的初始状态,超越了心智建构的范畴。它也被称为法身普贤王如来,为一切诸佛的伟大初祖。这个觉醒
时轮金刚的本初佛、本初心及本初身●“本初心”与“本初身”修时轮法门首先是普通道的调练:长养出离心、菩提心、中观正见,然后行者要接受灌顶;然后才能修生起次第:首先是粗(瑜伽)次第,再来是细(瑜伽)次第;
普贤王如来、金刚持、本初佛等都是相同含义,只是象征某种哲学、传统的源头。至于说时轮金刚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独辟成佛蹊径,是说他有着与其他无上密续迥异的成佛手段(下文会提及)。在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后的第
《摩诃僧祇律》第三十三云:“有舍利者名塔,无舍利者名支提”。初塔与支提(制底)虽有区别,后分舍利为身骨与法身之二;而以“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一偈,以当“法身舍利”之称。于是
印度后期密宗金刚乘,是以本初佛为诸法的本源,并认为五方佛都是本初佛所流出。但是在金刚乘诸派中,有人以本初佛为五方佛之一,也有认为普贤王如来、金刚萨埵、普贤菩萨或持金刚是本初佛。在《大日经》胎藏界毗卢遮
普贤王如来为觉空双运、显空双运、自心本性,是具不灭悲心之本自明性——普贤王如来自始即为如此。——宗萨钦哲仁波切纽修堪仁波切:“首先,就胜者密意传承来说,我们的导师吉祥普贤王如来于本基之本初本界觉醒,安
【本初佛】据梵文大乘庄严宝王经(梵 Ka^raN!d!a-vyu^ha)之别本记载,于劫初出现本初佛、自生者(梵 Svayambhu^),或本初主(梵 A^di-na^tha),依禅定而创造世界,又自
普贤如来在基位原始界就得到了圆满菩提果位,证悟了一切平等的法界俱生智,即究竟真谛的智慧,乃是如来所有功德与妙用显现之基。在宁玛派的画像里,法身普贤如来以赤裸的、虚空色的佛父佛母双运身来表征本来清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