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法相宗的主要理论是什么?

法相宗宗的主要理论为三性百说和惟识说。三性是惟识宗对世界本质的分析,指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遍计所执性是普遍地观察思量,执着度万法为有,生出种种分别,而不知万法的虚妄性。依他起性指万法依各种

法相宗与法性宗区别是什么

释迦世尊住世之时,说法四十九年,皆随众生根机,方便立说,初无所谓宗派。大法东来,我国后世学者,见佛法如汪洋大海,为便利修习计,各择一条道路,以求专精。于是乃有各种宗派之形成。宗派的命名,有取法,有取人

法相宗的影响

中国此宗所传唯识因明之学对后世影响很大。律宗道宣专事四分律的宣扬,在理论上也吸收了玄奘新译唯识学的观点,以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功能)思心所为戒体,称为心法戒体论(戒弟子从师受戒时,在精神上构成一种防

法相宗是如何创立起来的?

法相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名,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之境,亦称唯识宗。该宗派是由唐朝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创立,因其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玄奘大师(六〇二~六六四年

法相宗的基本道理是什么?

三性说。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无著世亲等瑜伽行派认为,诸法实相应有两方面,既不是有自性,如名言诠表所说,也不是一切都无所有,而是远离有无二执以为中道。这样即有虚妄分别与空性两面:依分别

法相宗的创始人

玄奘(602~664),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滑国故城)人。梵文名:摩诃耶那提婆奴(大乘天奴),在印度辩经胜利后,更名为:摩诃耶那提婆(大乘天)。世称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典籍的三种形态,经藏是佛

法相宗的本宗教义

本宗教义分项略述如下:(一)万法唯识,本宗依唯识论,说明宇宙万有悉皆心识之动摇所现之影像,内外二界,物质非物质,无一非心识所变;能变识有八,所变法则森罗万象。(二)五位百法,法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二义

法相宗的理论

三性说三性说。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无著世亲等瑜伽行派认为,诸法实相应有两方面,既不是有自性,如名言诠表所说,也不是一切都无所有,而是远离有无二执以为中道。这样即有虚妄分别与空性两面:

法相宗的法相之义

本宗总取《华严经》、《解深密经》、《如来出现功德经》、《大乘阿毗达磨经》、《入楞伽经》、《厚严经》等六经及《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集量论》、《摄大乘论》、《十地经论》、《分

什么是法相宗

法相宗 是中国众多佛教派系中以法相立宗的大乘佛法派系,也是直接修证和修炼佛法的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最高佛学宗派。法相宗源起于到印度游学18年而后回国的唐代高僧玄奘,是玄奘全面学习印度佛教理论和全程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