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法藏菩萨四十八愿

法藏菩萨是阿弥陀佛因位之名。又称法藏比丘。法藏是梵语昙摩迦留(Dharma^kara ,昙摩迦)之译。魏译《无量寿经》译为‘法藏’;唐译《如来会》译为‘法处’;汉译《平等觉经》译为‘法宝藏’;宋译《庄

法藏菩萨为何弃国位、杜绝财色

弃国捐王,绝去财色,自行(xíng)六波罗蜜,教(jiào)人令行(xíng)。无央数(shù)劫积功累德。也是说修善,分成两部分。“弃国捐王,绝去财色,自行六波罗蜜”这是说自利,放弃国王的权位,断绝

法藏菩萨是阿弥陀佛吗

法藏菩萨是阿弥陀佛因位之名。又称法藏比丘。法藏是梵语昙摩迦留(Dharma^kara ,昙摩迦)之译。魏译《无量寿经》译为‘法藏’;唐译《如来会》译为‘法处’;汉译《平等觉经》译为‘法宝藏’;宋译《庄

佛教中法藏菩萨是怎么成为阿弥陀佛的

在法藏比丘出家之前他曾经是一个国家的国王,在担任国王的期间他带领他的国家所有人民修行佛教,也看得出他在当国王的时候就对佛教非常的感兴趣,法藏比丘对佛法的理解程度越来越高最终使得他放弃了国家出家专心研究

什么是法藏菩萨

法藏菩萨,是阿弥陀佛在菩萨因位时的名号,又称法藏比丘。音译为昙摩迦、昙摩迦留。据《无量寿经》上记载,过去久远无量劫,抄锭光如来出现于世,次有光远等五十二佛相次出世,接着于世自在王如来时,有国王闻此佛说

法藏菩萨——阿弥陀佛的因位

阿弥陀佛因位之名。又称法藏比丘。法藏是梵语昙摩迦留(Dharma^kara ,昙摩迦)之译。魏译《无量寿经》译为“法藏”;唐译《如来会》译为“法处”;汉译《平等觉经》译为“法宝藏”;宋译《庄严经》译为

法藏菩萨是释迦牟尼吗

法藏菩萨是阿弥陀佛因位之名。又称法藏比丘。法藏是梵语昙摩迦留(Dharma^kara ,昙摩迦)之译。魏译《无量寿经》译为‘法藏’;唐译《如来会》译为‘法处’;汉译《平等觉经》译为‘法宝藏’;宋译《庄

法藏菩萨修行的过程

包括两大方面:修净土行、修法身行。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尊者,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面前,在诸天、魔、梵天、天龙八部等大众当中,发了前面那样弘深的誓愿,然后就专心致志,庄严极乐世界的殊胜妙土。下面是修净土行

法藏名称的意义

关于法藏名称的意义,吉藏《无量寿经疏》释云︰‘在能蕴畜佛法,故曰法藏。’玄一《无量寿经记》卷上云︰‘所闻法教护持不失,故名法藏。’依慧云《无量寿经安永录》之意,‘法’是法门,因位的万行、果上的万德皆摄

法藏菩萨是谁

法藏菩萨(梵Dharma^kara,藏Chos-kyi h!byun%-gnas)阿弥陀佛因位之名。又称法藏比丘。法藏是梵语昙摩迦留(Dharma^kara ,昙摩迦)之译。魏译《无量寿经》译为‘法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