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济群法师:放下我,就放下了苦因

佛教认为,人类一切的烦恼、痛苦都和我执有关,和对自我的错误认识有关。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如果一个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他的烦恼往往特别多,他的人际关系往往特别糟糕。反之,如果一个人总是关心别人,处处以他人

虚云老和尚:念佛一法 具足六波罗蜜

文:虚云老和尚盖念佛一法,具足六波罗蜜。昔世尊住世四十九年说法,皆因时而化,对机而教,亦不离六种波罗蜜门。故而见贪心众生,教之以布施;见恶心众生,教之以持戒;见嗔心众生者,教之忍辱;见懈怠众生,教之精

学诚法师:如何让心灵减少痛苦获得快乐

网友:请教师父,有些人生活安逸却心灵脆弱,是因为要求太多,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诚法师:缺少信念,在苦难甚至困难面前便很容易倒下。网友:法师,最近总是容易陷入负面情绪里痛苦不堪,我才20岁,似乎陷入人生

烦恼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事,等调理得当,自然智慧明朗,无明散去。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而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工作,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若是越做越觉痛苦

解读藏传佛教的慈善传统:源于善恶有报和慈悲观

佛教的慈善事业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佛教都有兴办义学、修桥补路等多种领域的慈善事业。而藏传佛教将慈悲作为佛道之根本,也提倡无私利他、奉献众生的善行。佛教的慈善事业的形成与佛教的因果论、慈

界诠法师的学佛出家因缘

文/界诠法师我是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二连续三年都闹饥荒,以后也都吃不饱,有得吃但是吃不饱。一直到八五年我去北京读书的时候还是吃不饱。为什么吃不饱呢?粮食是限量供应的。现在小孩子会

沉默,可以让混乱的心,变得清澈

  人生就是这样,得失无常,凡是路过的,都算风景;能占据记忆的,皆是幸福。等走远了再回首,我们才发现,挫败让人坚强,别离令人珍惜,伤痛使人清醒。你只有从过去中转身,幸福才会在明天迎接你。  人最软弱的

生活虽然富裕但为何没有幸福感

人不能只为了房子车子或一口吃的而活着文/嘎玛仁波切问:请教一下上师,我虽然现在生活富裕,但很少有幸福的感觉。有一次到西藏,看到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民,能够感觉到他们的幸福感很强。他们的幸福感从哪儿来?嘎玛

如果想长寿 首先你要有这种心态

佛教对生命实相的观察、透视,无非是让我们知道生命存在的痕迹是可变的,也是不可靠的。既然这样,你就不要去执着它。人的生命现象是非常复杂的,人和人的相貌、因缘等都不一样,古德云:四大元无主,五蕴本来空。将

不论你会不会,看一遍就懂的风水知识,实用!

一、家居风水格局避忌崖头险地勿家居,人丁难旺是独夫。住宅地基忌松软,坡边填坑含凶险。河流出口散气场,干涸建房也不旺。医殡警庙监旁处,场性非良不宜居。开门见河非吉地,门前暗沟也不宜。开门见树杆相冲,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