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五蕴略解之五“识蕴”

《楞严经》“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

识蕴的实质

我们以“冰山”来比喻“五阴”,水面上可见的“冰山”即“色阴”,水面下最深处即“识阴”,中间依次是“行阴、想阴、受阴”。关于“识阴”《楞严经》云: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

五蕴中的想蕴和识蕴有何不同?

《楞严经》: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

什么是识蕴

梵语vijn~a^na-skandha巴利语vin~n~a^n!a-khandha识蕴 很多识蕴聚合在一起,称为识蕴。依唯识宗说:识可分为八种,称为心王。前面六种:眼、耳、鼻、舌、身、意是属于了别的作

想蕴和识蕴有何区别?

想蕴: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即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识蕴:佛百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说:识蕴分为八识,它又可